本帖最后由 轩辕淳淳 于 2012-6-19 12:26 编辑
某日,看了李玉刚主演的大型歌舞演出《镜花水月》,为其中无尽的美妙连连嗟叹。在短短80分钟的时间里,李玉刚穿越时空的表演,将中国人最为熟悉的,最为传奇的,最为美丽的古代四大美女形象同时搬上舞台,从而获得了“起唱沉鱼貌,承歌落雁容,转念闭月颜,合来羞花色”的高度赞美和评价。
纵观整场表演,李玉刚亦唱亦舞,忽儿婀娜娉婷轻移莲步,忽而衣袂轻飞水袖旖旎,无论是西施浣纱泛舟时的清纯婉约之柔美;昭君出塞告别故土时的傲岸旷达之壮美;貂禅拜月祈求团圆美好在岌岌可危中承受的悲恸寂寥之凄美;还是杨贵妃在盛世牡丹的极致绚丽中所传达的富丽雍容之华美,都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间,真个是千娇百媚,仪态万方。
嗟叹之余,有些疑惑总在脑子里转悠。首先,对于这四位美丽了华夏上千年,丰富了炎黄子孙无穷想象力的美丽女子,放眼望去,天底下有那么多她们的同性,可迄今为止竟没有一个能将四大美女的特色集于一身,并且同时展现在一场演出里,而居然被一个纯爷们占尽了风头,难道女演员们就真的无法胜任吗?当然,如若是因为体力的缘故姑且另当别论,的确,这种运动强度极高的集演唱和大幅度动作于一体的表演,不是一般女人可以承受的。
再者,最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作为一个体内雄性荷尔蒙分泌占主导趋势的男性,在诠释刻画异性人物时,完全是用一种比女人还要女人的范儿来进行极致性表现的,从造型到着装,从声音到神态,甚至于化妆时连身体的曲线特质都没有被忽略。就其投入程度而言,是绝不可能仅仅靠一些肢体动作或者泛泛的面部表情就可以抵及到如此演绎高度的。而试想,这种表现实际上是建立在性别大错位之上的,要想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是需要很多由表及里的心理因素去支持的,那么,长此以往,演员是否会造成某种心理甚至生理上的疾患呢?
或许,李玉刚也想不到自己会有如此大红大紫的一天,他在谢幕的时候,一再的一躬到底,非常虔诚地对观众说:想我李玉刚何德何能。。。我想,他说的是真心话,从最初在一个末流小歌厅里临时救场反串女声开始,到现如今的所谓某种另类的艺术创作,其实都不外乎一个最质朴的缘由--生计所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