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前往新论坛
论坛
搜索
帮助
导航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东方诗风旧坛
»
理论争鸣
» 师运山:《分行说》——试论华文新诗第一条和最后一条文体边界
返回列表
发帖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微斋先生
当前离线
UID
1421
帖子
2885
精华
65
积分
8456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9-6
最后登录
2014-11-14
超级版主
1
#
跳转到
»
微斋先生
发表于 2012-10-17 16:31
|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微斋先生 于 2012-10-17 16:35 编辑
齐云的观点也准确地表达了我的感受.
完全赞同斯原先生的论述!
加精,高亮!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微斋先生
当前离线
UID
1421
帖子
2885
精华
65
积分
8456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5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9-6
最后登录
2014-11-14
超级版主
2
#
微斋先生
发表于 2012-10-18 15:54
|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微斋先生 于 2012-10-18 19:46 编辑
在此基础上谨提出几点延伸的思考:
一)分行,是华文新诗的文体边界,而镇守边关的大将就是韵脚。
它们由两部分组成:
1.中国自己培养了两三千年的将领:
首句入韵的偶句用韵式——
AA
B
A
(重复的红色字母为韵脚,下同)
首句不入韵的偶句用韵式——A
B
C
B
全韵(句句用韵)――
AAAA
2.引进的国外优秀将才:
交韵——
ABAB
包韵――
A
BC
A
随韵――
AABB
等等,不一而足。
二)中国古人行文(不管是诗还是文)无分行习惯,均是从上到下、自右而左不空格书写。只是在述及尊贵人等(如皇上、长辈)时提行高一格书写(这叫“抬头”);而对于诗词,虽无明显的分行边界,但“韵脚”这员守关大将在此,在诗文“对垒”中,仍然是沟壑分明不可逾越的。故此,愚意以为,在古典诗人那里,无形的“分行”依然是存在的。
三)只有“韵脚”的参与,分行才具有意义;否则,有“边界”而无“守将”,“边界”也就犹如虚设了。这也许就是当今“分行的散文”的由来吧?
除了“分行”,斯原还提出其他多种文体边界,都是精辟之论,只有解决了这些“边界问题”,诗歌才得以“立国”。我素来服膺闻先生的“三美”说,庶几其说可行矣!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