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先生关于旧体诗词用韵及区分平仄的观点是很正确的,可行的。 2、诗遵《平水》,词依《钦定》(《钦定词谱》),是古人根据当时语音实况总结出来的,其目的是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词的入乐需要,原本也是十分科学的;但随时代的发展,今汉语同古汉语相较,已有很大的变化,如果继续使用《平水》、《钦定》,就不但不能增强、反而会削弱诗的音乐性了。(至于词,早已不是自动入乐,而是需要重新谱曲的,完全可以突破《钦定》的束缚)当然,如果有的诗人一定要遵循古制,也无可厚非,各行其是便了。 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旧体诗词的韵脚、平仄、对仗这三个要素是必须坚持并应得到严格遵守的。上述第二点所指的仅是关于适应语音变迁而进行的突破,并不否定基本格律。 3、为适应古今汉语的过渡和格律的连贯,我认为在以普通话标准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的同时,对已废弃的古入声字作特殊处理,即不管它们现已并入哪一声,均当仄声用。好在只有一百多个字,初学者很快也能背得;至于精于此道者,凭语感也就辨别出来了。当然,如果有的诗人要全用今音,把古入声字按照其并入的标准音区分平仄,也不应苛求,顺其自然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