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先生提出的资料非常重要.昭君出塞,对她而言,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哀其远嫁,有的赞其和番.持后一种看法者皆从汉王朝的安全利益立论,先生所举之例即是,的确是古已有之而非"有别于古人"的.若"免劳征战力""建功未肯让班超"云云,皆是评价其出塞的社会效益(正确与否自当别论),有谁去关心一个小小女子自身的忧欢苦乐呢?.而叶子此作,除"净胡尘"三字外,主要在于从人性的角度,表现王嫱渴望身心的自由与解放.也许昭君并没有那么伟大,并没有想到去"以色"来保卫国家;就她而言,她一个卑微的宫女,面对这个机遇,当然期望这异族的联姻能给她带来幸福;而这婚姻的幸福与否,全在于单于对她的态度.只要"汉恩自浅胡自深""好在毡城莫相忆"(王荆公句),能自由自在的与"草绿草黄共晨昏",过着"众马喧声催骋影"的愉快生活,那比起在汉宫那"见不得人的去处"(<红楼梦>中贾元春语)作"寂寞人"来,强过千倍了.愚意以为叶子此诗能从人性的角度而非仅仅从人云亦云的"净胡尘"的角度出发,是难能可贵的.这样立意,古人即使有(上引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差强近之),也许并不多见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5 21:34:1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