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此文关于压韵的观点是正确的,而此种观点早已成为当代旧体诗坛的共识;

少数旧体诗人坚持用过时的平水韵,虽然显得不合时宜,然亦是他们的自由,未可厚非.读者不喜欢,自然久后就不会有人再去用此韵了.

关于声律,只可按现代标准音的声调确定平仄(古入声字可仍视作仄声),不宜废弃;离开声律,则不成其为诗词矣;

如不满意声律束缚,则可不必作诗词;破除格律,作出的诗再好,也不是诗词了;

除诗词外,可供选择的诗体很多,如古风\骚体等(注意,它们也并非完全没有格律的),它们都有存在的理由;

诗词也有存在的理由,破除格律,它将不复存在了.致使吾华这种流传一千多年的艺术形式灭绝,岂不可惜!

诗歌是以形式为基础的一种文学体材,格律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外在形式,音乐性是其审美要素之一,离开这一切,遑论诗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如果谈及当代,那么,当代主流诗体应是以白话语体为载体的新体诗.大多数人完全可以选择这一种适合当今语言特点的形式.而新体诗也是应该纳入它自身的格律规范之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6 19:48:35编辑过]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以下是引用霜林醉在2006-2-6 19:40:46的发言:

这是一篇很有份量的学术探讨,主要论点是经得起推敲的.

若就格律诗词而言,也不过是中华诗库中的一个方面,有人故意台高它,是以偏盖全.

古典诗词不会消亡,但也不会固首唐宋,与时俱进当属必然.就是焕发青春,为今人所用,很名白的是按平水广韵古官话走的虽有人,但也不多,今后的主流,是新韵,甚而方言.因为这是今人用的今语,而不是形将就木的古语音.

格,就是硬性规定,这在古典格律诗词已作注释.新韵律诗,将会把和谐音韵权交给作者,由作者依据创作内容需要自行运用,不必照着别人的脚印,所以,不会有死格式.但这不妨碍一些作者一部分人自定格式,不过也是自度的一种,且不对别人产生约束力.

任何人都有权利和自由(如果他愿意的话)跳出诗词格律的既定框架另创它体来写诗,只不过这种诗已经不叫诗词了;

既然写出的已经不是诗词了,那它与诗词格律本身的是非毫无关系,再相提并论是没有意义的.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逐明兄的这篇文章很说明问题,完全赞同文中所表述的观点.

创作及研究当代诗词者,不妨一读.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平水韵确属过时,今不宜用,但并不等于废韵不用,今人用今韵可也,这正是与时俱进.

平仄交错,体现的是音调的抑扬顿挫,谐和悦耳,这正是旧体诗词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尺;若废平仄,诗词云乎哉?当然,诗以情胜,绝不能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可以从权有所突破,但这必须有两个前提:1.只能是在实在不能两全之时偶一为之;2.必须是作者本身对声律完全掌握并能纯熟运用的情况才能如此.若对声律一窍不通或仅知皮毛者不分情况胡乱"突破",则诗词休矣!

另,言新诗"不讲用韵",亦是天大的误会!因新诗不属此处讨论的"诗词"之列,故暂不详论.

还想申明的是:此处讨论的"诗词"是一个特定名词,专指唐初以来形成的格律体,即所谓"近体诗"及长短句是也,不包括古诗和新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7 19:39:51编辑过]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普通话四声: 1.胡(阳平);2.户(阴平);3.虎(上声);4.呼(去声)."此言一半有误, 普通话中,"呼"应是阴平,而"户"才是去声.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诚如孙兄所言,在当今这个地域之间交流日益频繁、合作更加紧密的信息时代,尤其如此!

<汉语拼音方案>就是当代的官话规范,当代诗词的用韵规则及平仄划分,应充分尊重这一点.(考虑到诗词是一种传统形式,在古今传承过程中的衔接,个别问题如入声字可作特殊处理)

附带谈点现象: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日久归乡,已经是满口官话了."乡音无改",返乡后可以,外出时哪能长期不改呢?特别是年青人.

这并不意味方言的消失,它在一定地域内将长期存在;而诗词作为汉民族共同的文学形式,则不能以方言为准则。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诗只是文学艺术的一个门类.戏曲,小品,曲艺,歌曲,用方言表演并不少.少数民族语言的诗歌,如刘三姐的短歌,如阿诗玛长诗,其价值并不低."------以上引语

   外省人唱京剧,能用他那一省的方言来唱吗?

   广东人能用粤语唱粤剧,也可能用京调唱京剧,可他能用粤语唱京剧吗?

   四川人用川腔唱川剧,他能说京剧四川人听不懂,所以需要突破京腔,改用川腔来唱京剧吗?

   不会唱京剧,就唱地方戏好了;用方言唱的戏当然不能用京腔,其艺术价值肯定不会比京剧低;可它能像那些不讲平仄声律的诗也要标上"七律"那样,贴上"京剧"的标笺吗?

   京剧就是京剧,改掉它的基本要素,用地方音演唱,京剧还存在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9 10:29:55编辑过]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以下是引用孙逐明在2006-2-13 9:39:45的发言:

我以为需要改革的是新诗,而不是旧体诗词。旧体诗词的形式能改的天地不大了。

非常正确!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孙兄已言吾之所欲言,支持其观点!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