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有很多佳句也有很多比喻新奇独特而又得当的语言,同时也有我读不懂的句子,比方一和二的首节,我就没读明白:))

喜欢这些句子:

绿树环绕的院子 几缕炊烟在歌唱

通往老屋的石阶 一级级向上

夏日的蝉鸣 悠长悠长

月光如一弯清浅的小溪 轻扣老屋的门扉___这里的轻扣能改一下就好了,比方流过或什么的。

诚交天下友,广结四方客,真诚为我本,潇洒走一回。

TOP

有很多佳句也有很多比喻新奇独特而又得当的语言,同时也有我读不懂的句子,比方一和二的首节,我就没读明白:))

喜欢这些句子:

绿树环绕的院子 几缕炊烟在歌唱

通往老屋的石阶 一级级向上

夏日的蝉鸣 悠长悠长

月光如一弯清浅的小溪 轻扣老屋的门扉___这里的轻扣能改一下就好了,比方流过或什么的。

诚交天下友,广结四方客,真诚为我本,潇洒走一回。

TOP

想起唐古的老屋,打上来供大家再赏。

老屋

脚步, 惊醒了辽远的黎明, 冷风, 吹散了当时的白云。

小路, 通向的好像不是老屋, 眼前, 似乎已到了梦的深处。

记忆的院子, 岁月的角落, 那丛贵竹, 依然绿着。

竹叶婆娑, 竹影婀娜, 仿佛那人, 还在等我。

齐云评语: 小诗情绪饱满,一气呵成,通篇笼罩着近乡情更怯、旧梦如游、怀念凭吊的气氛,准确传达了回到老屋时的复杂心理感受。起句,“脚步/惊醒了辽远的黎明”,诗人在黎明时回家,身心份外敏感,四周如此寂静,以至于怕脚 步惊醒了天边的黎明,从象征角度看,对应着一种很深很远的记忆被惊醒。接着描写触角、视角,“冷风/吹散当时的白云”,风是冷的,云是惨白的,用“当时的”这个词,就把过去的风云与此时的冷风、白云联系在一起,浑淆了时空,真让人如处梦里。“小路/通向的好像不是老屋/眼前/似乎已到了梦的深处”第二节传达的是诗人综合的心理感觉,若没有第一节听觉、触角、视角等对环境和心理全方位传达的铺垫,这一节就显得空了、突兀了。先具体、后综合,一步步由浅入深传达情绪。三、四两节一气呵成,描写对象由户外转到院内,由大景物转成绿竹,承接自然。由绿竹引出人,最后给出答案,为什么诗人回到老屋有这样的特殊的心理,满足读者心理预期,构筑了全诗完整的心理结构。《老屋》通过朴实无华却极高超的技巧,成功营造了气氛,用短小的篇幅,精炼的文字,完美的声韵,把一种微妙的情绪传达给读者,把一种转瞬即逝、无以名状却可能人人经历或可以想象的东西,用诗歌文字永恒地固定下来。

诚交天下友,广结四方客,真诚为我本,潇洒走一回。

TOP

想起唐古的老屋,打上来供大家再赏。

老屋

脚步, 惊醒了辽远的黎明, 冷风, 吹散了当时的白云。

小路, 通向的好像不是老屋, 眼前, 似乎已到了梦的深处。

记忆的院子, 岁月的角落, 那丛贵竹, 依然绿着。

竹叶婆娑, 竹影婀娜, 仿佛那人, 还在等我。

齐云评语: 小诗情绪饱满,一气呵成,通篇笼罩着近乡情更怯、旧梦如游、怀念凭吊的气氛,准确传达了回到老屋时的复杂心理感受。起句,“脚步/惊醒了辽远的黎明”,诗人在黎明时回家,身心份外敏感,四周如此寂静,以至于怕脚 步惊醒了天边的黎明,从象征角度看,对应着一种很深很远的记忆被惊醒。接着描写触角、视角,“冷风/吹散当时的白云”,风是冷的,云是惨白的,用“当时的”这个词,就把过去的风云与此时的冷风、白云联系在一起,浑淆了时空,真让人如处梦里。“小路/通向的好像不是老屋/眼前/似乎已到了梦的深处”第二节传达的是诗人综合的心理感觉,若没有第一节听觉、触角、视角等对环境和心理全方位传达的铺垫,这一节就显得空了、突兀了。先具体、后综合,一步步由浅入深传达情绪。三、四两节一气呵成,描写对象由户外转到院内,由大景物转成绿竹,承接自然。由绿竹引出人,最后给出答案,为什么诗人回到老屋有这样的特殊的心理,满足读者心理预期,构筑了全诗完整的心理结构。《老屋》通过朴实无华却极高超的技巧,成功营造了气氛,用短小的篇幅,精炼的文字,完美的声韵,把一种微妙的情绪传达给读者,把一种转瞬即逝、无以名状却可能人人经历或可以想象的东西,用诗歌文字永恒地固定下来。

诚交天下友,广结四方客,真诚为我本,潇洒走一回。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