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孙先生及王珂教授好!

王珂教授是应我邀请到这里来,他的两篇长文是对我提出问题的回答。文章内容很多,我正在细读,未暇回应。不过王教授的下面这段话让我有点意外:

自由诗已经深入人心近百年,尽管受到各种非议,却不可否认在百年新诗历史中,自由诗比格律诗更受欢迎。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到今天的近30年间,自由诗在汉语诗坛几乎获得了统治地位。如果不正视新诗形成的自由诗传统和今天自由诗正受到极端重视的现实,在21世纪初掀起如20世纪初的诗体重建运动,将后者的“诗体大解放”变成前者的“诗体大规范”,21世纪初的“诗体重建”就会比20世纪初的“诗体革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更会危及新诗的健康发展。

会有那么严重吗?

关于音乐性,我的问题是:它与音乐到底是什么关系?比如朱光潜教授说音乐一定要有节奏;有节奏的就是音乐性吗?王教授举出从宇宙到人的感情起伏,都有节奏。可是我想跟音乐有关系的节奏,其实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至少有:1有声音;2节奏的时间周期必须是接受的人可以感受的到(例如星河的运动周期就是人的感官感觉不到的节奏)。离开了这两条,音乐就不成其为音乐。而不是音乐的音乐性,会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很想听听二位的高见。

TOP

有一点我百思不得其解:既然王教授说"自由诗在汉语诗坛几乎获得了统治地位","自由诗比格律诗更受欢迎","自由诗正受到极端重视",这样子处在"统治地位"的自由诗,怎么会对提倡格律诗的“在野”者,有如此强烈的危机感?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