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以下是引用孙逐明先生2006-02-28 在《文学社区》的发言:

主张学习民歌与忽视民歌,是追求两种不同流派风格的表现。我当然是主张二者相互学习交流的。

但是,不同的风格流派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一定程度上忽视甚至蔑视对方是很正常的现象。大家也不必太在意对方的不同意见,重要的是自己努力壮大自己的阵容,拿出大量像样的作品来,努力作好自身的理论研究工作,逐步争取得到大部分读者的认同,才是根本之道。光是埋怨对方,不从自身找原因,是无济于事的。

这番话可以针对任何诗歌主张。例如我是新诗格律化的鼓吹者,我也同时主张自由体和格律体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我的一些同好曾经埋怨自己的主张得不到所谓主流诗派的认同,我就没有这种怨气;只要我们自己孜孜不倦地努力,拿出像样的作品来,多作理论宣传,慢慢壮大自己的理论队伍和创作队伍,我们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孙先生,我很赞同你这种治学的态度。实际上,你所说的“主流诗派”如果有先生的这种态度,中国的诗坛也许不致如此的脱离大众,当前的新诗也不致会陷入危机。

我与你只是思路有点不同。我也没有一定的学术主张,更加不属任何“诗派”“流派”,我是从宏观的角度,觉得诗坛特别是“主流诗坛”的诗观如此的狭窄,中国的新诗如何能走出目前这种低迷甚至危机?

我们能为危机中的新诗找到一条出路吗?我相信你和东方诗风的同好们也在想这个问题:我相信我们在这方面是一致的。所以,我才一而再地希望我们大家把眼光放宽,把对民歌,流行歌曲的研究或者哪怕只是关注,包括在我们的视野内。这方面,台湾的余光中做的比较好,他在《余光中谈诗歌》的一书中,已经能够把民歌以及流行歌曲,放在他的视野里面。香港中文大学也有学者对香港的流行歌词作了专题研究,他的结论是“现代歌曲与宋词如出一撤”。不过只是一两人的关注不能为诗坛找出脱离的危机秘方,所以我才一再呼吁孙兄及东方诗风的同好们一起来关注和研究。

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 17:47:42编辑过]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