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前往新论坛
论坛
搜索
帮助
导航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东方诗风旧坛
»
理论争鸣
» 发生在重庆的一场闹剧
返回列表
发帖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虞廷
当前离线
UID
1636
帖子
1162
精华
67
积分
5096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9-22
最后登录
2018-6-14
版主
1
#
跳转到
»
虞廷
发表于 2014-6-6 17:02
|
显示全部帖子
生造一些自以为时尚的理论,却无法掩盖自己的肤浅。可以简单归纳一下:凡是自我标榜时尚的,就必然是肤浅的,也必然是短命的。过去的岁月里我们看得够多了,自命不凡的所谓新潮诗人,还没有来得及让人记住他们的名字,就被时代淘汰了。生造新潮理论是他们唯一的看家本领,可惜从来没有持续的实践证明过他们的理论,嘲笑倒是很多,倒是他们特别不害怕嘲笑,脸蛋的厚度超过他们学养的厚度。他们有什么资格谈中国的古代诗歌,恐怕古代诗歌的门槛都还没有跨过。说““中国古代诗歌早已具备全球化的特点,国外很多人都能读懂李白、杜甫、陶渊明的诗歌。”简直就是弱智语言。诗歌重要的是民族性,而不是什么球莫名堂的全球化。谁见过中国古代诗歌全球化?说国外很多人都能读懂李白、杜甫、陶渊明的诗歌,就更有点低级笑话了,就连中国人包括现在的大学教授,都不敢说这话。算了吧,我难得说……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qnb413.blog.163.com
TOP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