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哈哈,一个贴子就把各位都请来了。

俺的文章才贴了三分之一啊,自信好东西是有的,不好的东西肯定也少不了。大家都不说话,对与错自己仍不知,俺不是就白贴了吗?请大家说话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8 7:35:25编辑过]

TOP

二、之

(四) 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诗歌语言形象生动是诗歌招掠感观,引人入胜的高招。

诗歌主要是用生动的形象,而不是用抽象的概念来表现事、物、思想感情。

形象生动的语言,再塑造出生动的形象,诗歌才能招掠读者的感观、激活人的情绪,吸引人。

没有这种特点的诗歌,往往是干巴的、死的、没有鲜活性的、不感动人的东西。如,顾城的《远和近》就是这种诗歌。这种诗歌,尽管让人觉得各方面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就是又让人觉得平淡少味,读和不读区别不大。

诗歌语言的形象化是一个大题目。

1、 借形见义是一种形式。

这是易与浅显式的。形与意一致,见形释义。形象生动中明白如画,当是这种吧。从语言讲,最简易的如:走狗,狗奴才,狗特务,狗腿子,狗捉号子管闲事,狗东西等;光是一个狗字这么多,还能来一些的,都是吧。

2、 义渗于形。

思想、感情渗透于形象中,见形只能见到部分或小部分义,大部分义隐融在形中。这是用形象承载着思想和感情的诗歌语言形式。古诗中的比、兴,有些是。

比是由心中的思想、感情转承渗透于外界的物象。

兴是由外界的物象引发出心中的思想、感情。

现代诗中的象征、意象诗,是一篇诗歌的全部语言,才完成了形象承载思想、感情的诗歌语言形式。

这正如有一个诗人说的“思想渗透形象,如同亮光渗透多面体的水晶一样。”

有些诗很形象,人们却常说它的太浅,当是上面的第一种。

有些诗有一点点形象,人们又不知它之所以言,说看不懂,有可能就是上面的第二种。义如果隐得太深,人们太难看到,也就近于无了;这种诗多数中国人并不太喜欢。

多数中国读者,更喜欢上两种形象化相结合,即合二为一的形象化。形象而又见义,立即就能抓住人,再挖而义深远,更让人喜欢。

再说俺的《台风》,台风有多种,单从气象范畴中台风的层面来说,是借形见义重一些。

如果离开气象中的台风,从其它类型的台风来说,可能就义渗于形重一些;是这样吧?

3、夸张也是诗歌的一种形象化的形式。

李白的很多诗歌名句就是最好的夸张,白发三千丈、银河落九天等等许多许多。

诗歌比别的文体更喜欢夸张。当然,要夸而不假,张而逼真。夸张得形象生动,让人觉得好极了;一假,就会前功尽弃了啊。

4、飞跃式的联想与想象。

同类事与物间的联想。异类事物的联想。各种事物的联想。联想的空间、时间、范围等越广越好。但是要能把无限事物中的那些精彩东西挑出来,聚弄到一起,再找到把这些事物放到一篇诗歌中的连接点和维系一体的方法。

常有拼凑说,那不是联想后事物的选择不当,就是维系得不好。

好的诗人多是富于联想心理类型的人,有时还人为的进入一种更富于联想与幻想的状态(如醉酒)中,才能写出好诗来。

《台风》一诗中,我是用了极强的夸张的,只不知给人的真实感到底怎样?

TOP

二、之

(五) 情语激言,无风起波澜。

诗歌是情性最强的文字之一。诗歌中很多争论与说道,是因情而起。所以要弄清诗歌中的一些是是非非,必须弄清人之情这东西的本质、特征特性,以及活动规律。

1、叹人间情为何物?

1)情是人类的一种天性。

人类要生存与发展,有物质需要的天性;也有心理需要的天性。

情是心理需要中最大的一块天性。人类有情,动物也有情。

情加义,就是道德规范化了的情,没有道德节制的情,连动物的兽情也不如;因为有些动物之情,自然选择也赋予了大自然的道德规范。

2)人类之情是天性加文化、文明性的合一。

根据人类社会性的需要,用文化、文明对天性的情进行修饰,就成了人类在社会条件下,既是个体人的、又是社会的情了。集体主义助群体凝聚之情,常常是利集体、社会之情多;否定集体主义,好大程度上是否定情的社会属性。极度或只要个人主义,这既是否定人的社会性,本质总体上说,也是否定情;它离散凝聚,助长分散的独行情。

3)情是人除了物质欲望引起的行为之外,是其它大部分思想行为之源。

人的很多行为受情感支配,情绪、态度、情趣是情感的三大要素;这些好大程度上源于情;人格的力量好大程度是一个人用德掌控、运用自己情的能力与水平。

情商已经成为今天人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情商就是人掌握与运用自己的及他人的本真情,再加上通行的社会性人情能力的总合。

啊,情是活生生的人多么重要的一个大方面呀。

4)情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关系。

情同权力、物质与金钱等等一样,是维系人与人间关系的一个大的方面。这其中,情是最早来者。

权力主要是靠强迫。法律是权力的规范化;法治的本质是通过法律来强迫,用法律来维系人类最难解决的关系。权力也应该有服务性的一面;权力完全自觉、主动服务的那一部分,从价值类别来说,好大程度上体现的是情的价值观。

人与人之间物质层面上的维系,主要靠金钱与货币来进行的。它讲的是货币面前的等价交换。它那僵死的等价体现的主要不是情。

5 )情是金钱、权力等之外的另一种价值体系。

用道德规范化了的情是义。称量情价值量的量具是道德和道德化了的义。

情是维系人际关系除了硬性系统之外的软系统。

多情能使人之间近、亲、爱;无情则远、疏、恨。

当然,情不止这些,还可以说出许多情是这个、是那个……

2、情的独特性。

(1) 情的极其多面性。喜怒哀乐都是情,情与情的加减乘除变幻无穷。

(2) 情极其强大的伸缩性。从不悦可以变成怒火冲天;从无动于衷可以到赴汤蹈火。

(3) 情展现的多姿多彩性。情不可能不外露,总是在展现着:形、声、色、貌,静、动、飞、跳,一颦一波,一发一飘,文化内含,道德情操,一个人的心与魂等等,无时无刻不在综合地展现着。

(4) 情传递与交流的综合复杂性。

情有热的特性,可以辐射、传导、对流。

情有光的特性,反射、离析、分解、变幻多彩,外加穿透性。

情又有磁的吸引性、排斥性。

音乐美靠听觉传递,容貌美靠视觉传递,形与动还能靠触觉传递;情这一切都有了,需要综合传递。这种综合传递主要方式是感觉、感知、感染、感动等,情还具有极强的从内里心灵到外在行动色彩。情是人之间的身、心、魂的相融、相靠、相依、相互依赖和互存。

与权力不同,情靠强迫不行,强迫多无情。

情也有交换,但不讲等价、不斤斤计较,更讲真情、奉献,多的是靠守德。所以情能服人、控制人的行动,当人的情大起以后,行动可以不讲条件,不为回报。在没有别的力量参于下,在情面前,人间平等、自愿、自主的成分大一些。

3、 情随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不同而升值与贬值。

(1) 物质对情的影响。

在物质困难,个体人无法抗拒生存与发展所面临问题的社会条件下,情的社会价值高。

当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情开始贬值。

当物质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富富有余的条件下,情又开始升值。

(2) 资本主义制度对人之情的扭曲。

资本主义制度,法护、官护、国家护、制度护着资本(物质、金钱与货币);在这种法护加强制下,道德、文化、价值观念都全力倒向金钱和个人主义;资本近于主宰了社会的一切;人性的各方各面都被资本(物质、金钱与货币)化或扭曲成了极度的自由个人主义;自由个人主义成为法护下的最高价值准则;货币面前的等价交换、法制裁判,近于成为维系人与人间关系各个方面的最高、甚至唯一方式。就是这种社会制度与社会条件制导与控制了人之情的异化、演变、升值与贬值。

资本主义的初、中期人之情大贬值。这种贬值是正常应该的贬值,同社会制度的强迫异化贬值同存。

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阶段,人之情又升值。一方面是正常人情的回归,另一方面仍带着资本主义加给人的镣铐与枷索,如,极性的自由个人主义,极强的金钱与它的等价交换原则,近于只要法不要德,甚至连人类的文化也看成枷索不要,把情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自我满足、利己为用;不拿真情、义当东西,也不太要情的其它属性。我们应该看到,这其中很多是人类情的变异和异化;好多不是人之情的自身发展规律。

卡耐基把人的这一切情的需要(当然,他书中不光是情),人们不得不为这种情去费时费心费力、巧妙的周旋,看成是人性的弱点。如是,他把自己写的,按资本主义国家(当然,其中好多又是人类普遍性的东西)的这种人情办事,才能办好的那本书,叫着《人性的弱点》。不过应该清楚一点,他的所谓人性包括:一部分人之性;再加上被资本主义制度扭曲的那一部分性,这一部分人性好多是假人性。那一部分真正的人性是不应该叫弱点的。只有被扭曲的那些性,才是名符其实的弱点。

(3) 中国人之情的变化与扭曲。

以前的中国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反。中国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商品交换不发达,人们也没有钱,有事办事靠人情,人间关系更大程度上靠情维系,这就有了感情重,情无价的社会现实。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中,和以后的几十年里,特别重视情,尤其是集体主义的情、阶级情、爱国情。这其间,虽然在人之情方面生出了不少问题;但是,总体说来无人能否定,靠这种情一下子改变了中国人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局面,中国人一下子改变了精神面貌,也改变了中国。

改革开放之后,人情速变。这种变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货币交换功能代替了一部分人情的功能,这应该看成是合理应该的。

其二是,物质、金钱、货币对人情的无节制的扭曲。

其三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权力、官员应该代表多数人民大众的利益,来节制资本的害性和对社会与人的过度扭曲。然而,毛泽东时代遏制权力的一套办法被完全否定、扔了,新的办法又不能大凑效;于是,官员权力就失控了,一部分官员趁机搞腐败。这些人持权还要加上操纵资本,高度利己、无义、失德后,对正常人之情更是示范、引导性的快速扭曲。

近几年少有好转,不过还没有大的改变局面。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可以断言,中国只要是搞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体系,这种扭曲还会快速进行下去。所以说,清除腐败官员,以人民大众的利益准则,铲除官权对人之情的扭曲;还要用权力适度节制资本对人情的扭曲;这是中国人民大众的唯一出路。

中国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之情的最大特点是:人情的扭曲与反扭曲的斗争将继续;一方面,多数人之情仍将很重;然而社会的表现却又常常呈现出无情的情况。社会上的无情同内心里的有情在不断的、痛苦的搏斗着。

4、 人群间之情有差别吗?

俗话有言“事不求人品自高”,这是那些什么事情都不需要求人阶层中人们情的写照。

还有“君子之交淡如水”,这里是说的物质层面上的人情往来,君子同非君子之间的区别。

还有“男愁唱,女愁哭”,这里是说男女之间在表达与排解情的区别。唱是什么?不就是歌吗?

作为中国的人民大众,特别是普通的人民大众。他们没有钱,没有权,他们解决现实中的困难靠什么?好大程度上靠人情,而且特别看重真情、义,这是最可靠的情。他们夫妻支撑一个家,养儿育女,二人同心协力都维艰,所以他们的情最讲天长地久。一般来说,他们生活条件差,困难多,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也多,也烈;所以,他们的感情,常常是最丰富的,最强烈的;情的激与烈往往是这个人群的特点。

前面说的各点加起来,能不能得出一个结论:

情本来就是多样性的;历史上的、资本主义制度下、中国现实等等所反映出来的情,都有不同程度甚至是严重的扭曲与质变。这些情,有的是人个体与群体需要的有益于人类的真情;有的是被扭曲出来的假情、害情。

诗歌不能不情,诗歌还要分清楚人类那些真实的情与扭曲出来的假情、害情。那些符合情自身活动与发展规律的真情才能最感人。

5、诗歌是主情的文学。

1)情在诗歌中。

诗歌不能只有情,却是情性最强的文学。

诗歌不能是歪理谬误;诗歌又主要不是人们进行理智交往的东西;它主要不靠以理服人,靠以情感人与动人;或者情中渗于理性,情理相交融。

诗歌是情主身骨的文学,这就决定了:一是,诗歌如果离开了德,必然惨淡无光。二是,诗歌是要体现上述情的运动规律的。

诗歌也是要与中国人情的特点与现实相吻合的。感情过度弱化(平平淡淡),缺少激情。如果在西方是有市场的话;而在中国市场就少多了。很是跟西风,就会丢失中国的这一特点。

2)权、钱、理、与情在诗歌中相融。

那么,诗歌的情与权力、金钱、科学的理性是对抗性,不能并存的吗?我说非也,它们是有区别的,也有不相融的一面;它们又是可以找到共同点、最佳结合点的。

在情面前,

说理的力量是有限的,

理加情,

威力才能大无穷。

强迫几乎没有用,

情随权势常丢空。

物质易充欲望囊,

金钱购买难为情。

德是情的度和尺,

无德那个总真情。

权钱也能转为情,

不为己,不乱用;

放架子,讲平等;

用德框住高傲、

自私自利欺它性,

把权钱热化溶融在情感中。

也就是说,放弃一些权与钱自身常规的量度尺子,用情的量度尺子来管一管权和钱,权钱就会有一些转为情了。

(3) 淡情一般不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诗歌。

诗歌情的功夫好大成分在语言中。语言的感情色彩是最浓的。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哲学的语言、科学的语言、政治的语言、纯商业语言,甚至其它的所谓这个语言,那个语言,都会失去诗歌重情的特性;甚至变成不是诗歌的东西了。

有的诗人,说中国的诗歌是农耕时代的诗歌,西方的才是现代;进一步好像导出了结论:中国的只能毁与汰。这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问题是他们的前提是,把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都看成是人类的必然、最最好的东西的。如果怀疑一点他们的金钱太至上了,而且,金钱成了他们所谓人性的万能和一切了;情是不是便宜得过度了等等;结论也会有一些差别的。

它的合法性,不等于合理,更不是近人情,不一定是人类的最好,肯定不是中国目下的最好。

情是人类永久的不可缺,它只能因人类的不同阶段,特别是社会制度而有所增值与贬值,绝不会消灭。

时到目前为止,清清淡淡的诗歌不受多数中国人喜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 7:24:50编辑过]

TOP

二、之

(五)之

5、之

(4) 情语激言是中国人喜欢的诗歌语言。

诗歌的语言要情感化,而且要激烈的情感化。这种情感化、激烈情感化语言的诗歌,最能在读者心中引起波澜。

极度婉约、软抒情,是感情激烈化语言的一个方面和趋向。柳永、李清照,徐志摩、戴望舒,舒婷、席慕容等等的诗歌为什么能感动人,招人喜欢?我想主要是靠的这个。网上有个孙蕙的,她的语言缠绵得够意思。

豪放、锵镪、激越是这种语言的另一种极度。李白、苏东坡,文天祥、秋瑾,贺敬之、郭小川,等等的诗歌,很多人叫好,好大程度上是人们读了他们的诗就情绪奋昂。毛泽东、陈毅的诗豪放中又充满着极度积极向上、无所畏惧。灰暗、死亡者们往往对这种感情持强烈的反对态度。媒体霸话语权的那些人们,借口挺多的死卡这种诗歌。他们也是只能得到一部分同类的支持,相当多的中国人是反对的。

悲壮、苍凉,这也是一种极性的感情;这种诗人屈原、岳飞等等古诗很多,现代诗也不少。这也是一种感人的诗歌语言。

灰暗、死亡;这是一种消极情绪,想不大出它有什么积极意义。这种情绪,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严重受挫时期,如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间,及前、后,有不少软弱的、又不想投入变革社会现实的个人主义者们,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等等失去了信心。在这种社会心理下,就有了消极、灰暗、死亡等文学作品的市场。也就相应的产生出了些灰暗、死亡的文学流派。现代中国这样的诗太多了,成了一种小风。我认为这种小风的原因有三:

第一是,追西方,西方的死亡也有人崇拜和搬弄。

第二是,真灰暗与死亡。这是现实中遇到了问题,与有心理病共同起作用,形成的心理灰暗、死亡者。这种诗者,人们别去鼓励他,鼓励他他会更灰暗,甚至去自杀;应该去帮他走出实际困难和心理的病态误区。

第三是,理性灰暗者,他们自己心理并不灰暗,写这些东西鼓动别人去灰暗、死亡,他可以赚个灰暗诗人。

人们不是高喊假诗歌吗?这能不能算假诗歌的一种呢?

当然,也许还有别的原因。我以为,这种诗歌可以有一点,补补中国诗歌的孔白,太多了就不好;那怕是斗坏、斗恶,灰暗、死亡也不比积极斗的诗歌好。

刚烈、坚强;这种诗被媒体霸话语权者们卡得,现在也太少了。

弱小、呻唤的无能;这也是感人的一种情感,能唤起人们的同情心。这种事、这种人,本来在中国是不少的;他们因为话语权,却被边缘化了。

激情的高歌;郭小川、贺敬之堪称此种的好诗人。现在的诗人中纪宇也算一个佼佼者。一个心理正常的人,那怕是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也会总有一些事情要高歌的。如,《上甘岭》地道里高唱《我的祖国》。据我调查了解,这是中国老一代革命者的一种高贵的精神风貌。他们认为,只有那些自己心理有毛病的人,才把这看成怪事呢。

忘我的冲锋;不是现实中这种事少,是诗者们自我为中心得不写这种诗,再加上媒体。于是,现实中这种诗太少了;有的人甚至还要把过去曾经有的这种诗从人们的心中挖掉。不过,他们挥舞的不是文化大革命的大棒,是别的什么大棒。不管是什么大棒,都是一种对真情封杀和扭曲情,只能是一部分人及他们同类的需要,都是不得多数中国人心的。

等等还有很多,都可以是这种情语激言式的诗歌语言。

我为什么要说上述呢?因为据我了解,人民大众对上述的各种情语激言式的诗歌都是需要的。这能不能算是人民大众的声音呢?

现实的诗人中,也有不少各种情语激言好的诗者,人们知道得比我还多呢,我就不说了,希望在讨论中大家说吧。

如果社会只需要一种,或少数几种感情,那么社会的多数人,一定是得了一种风潮式感情偏执心理病。诗人只用偏执的语言诗这种偏执感情,诗歌也只能是这种偏执感情的诗歌。以前曾经出现过不好,今后换换种类,谁搞与霸偏执感情的诗歌同样不好。

这一小节里,俺对不少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甚至有挑战的口气;当然啦,不敢说都对(人民大众的利益观),我敢说不赞成的人会很多,欢迎进行讨论。

(六)智慧机智,五体投地。

诗歌的语言智慧机智必惊人,马上就能吸引住读者,甚至让读者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果诗歌的语言,都是普通的话,都是普通的口语,普通的科学语言,普通的哲学语言,普通的政治语言,普通的生活语言等,再精再真,也不会太惊人。

诗歌语言上的创造性,首当是语言的机智、智慧上的闪光性。智慧、机智语言,要是新的、最恰切的、一般人想不出来的、充满智慧和机智的、好得惊人的语言。一首诗歌有多少机智和智慧的语言,常常就有多少惊人的效果。这种诗歌是很多的,臧克家的《有的人》,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韩瀚的《重量》等等。多数人看了韩瀚的重量,马上就会五体投地的佩服。古诗中的机智句子无数。

诗歌中,言它而非直诗达到极妙处;哲理诗语言的极度深邃;政治诗的极度深刻;鞭打诗的极狠或极妙;抒情诗的极度牵人心魂;很多诗的极度幽默等等,无不闪耀着机智与智慧之光。

但是,机智与智慧,与极度朦胧、隐晦不同。后者,就算它也有机智与智慧,它把劲主要用在刁难读者、最后结果是让多数读者拒绝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 7:22:10编辑过]

TOP

(七)多义、广义与弹性,语言会飞又神通。

科学语言越准确越好。生活语言要求表达本义,幽默灰谐,还要少引起别人的误解。政治语言要在准确的前提下来一些玄。小说、散文等等要求准确的语法,再加上艺术性。文件、合同,语言越准确越好。

如果固守上述,却是诗歌语言的枷索。诗歌要语言从单解的捆绑中解脱出来。在好多情况下,诗歌语言要求有弹性,一句话越是多义越好,越广义越好,义越深越好,多、广、深再加上适度的神秘性更好。

诗歌语言的多义、广义与弹性,不是含混不清。多、广、深是天地宽容量大,再大也有界限,清是界限。没有界限的东西,就有可能或近于什么也不是,起码可能是非、好坏不分。多、广、深应该是在一篇诗歌限定的范围内那些东西;它不是非此即彼,是亦此亦彼。

通过比喻、象征、意象可以得到这种效果。

现实中,好多诗者照搬外国的这些东西,或者胡乱象征和意象,让多数中国人不熟、不理解、不接纳。这个问题在一些人那里好像是很不好理解,说中国人这个、那个问题,需要这个那个的。不能说那不是一个方面的问题。我说,你意象、象征得不是那么会事,怎么让人理解?中国人理解的你又不承认。实际好大程度上是诗者在强迫多数中国人顺从诗者,诗者在当上帝的问题。

这就来了,你诗歌要比喻得好,还要中国人接受。

慧星,西方有的国家视着吉祥、智慧之星;中国人当扫帚星、丧门星;谁最对?都不对,这里是个习惯问题。中国人有自己的吉祥之星,就是启明星,有人把扫帚星祝福普通中国人吉祥,他不骂人才怪呢。意象、象征就更不用说了。

通过语义双关、多关,来实现语言的弹性。这个无人不知。

通过前面说的那些非理性字、词、语、句、文等等来制造语言的多义性与弹性。这里也不说了。

TOP

二、之

(八)新奇特怪,醒目惊怀。

生物进化,自然选择,赋予了所有的智慧动物一种天性,即对新、奇、特、怪的东西特别关注,特别警醒,特别想赶快探究了解。否则,是动物,就可能不经验而送命;是人就可能不了解而吃亏。就是在这种天性的基础上,再加上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一种知新、攻难是一种荣耀,追新尝鲜成了一种美的享受;于是,人类发展、挖掘了那些无害的新、奇、特、怪事物美的东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观点。诗歌中同样是这样的。

新,要是真新;新,要有用;新,要无害(对个体、对社会都无害)。还有,新从来都不是永恒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新又是同旧并存的。这个曾经是新的东西能不能久存,决定于,新而又是好和最好。

奇、特、怪,有很多方面有与新相同的属性。单纯、单一的奇、特、怪,只能招惹人们去注意它。人们注意了它以后再决定它的命运,它要想站住脚,同样需要无害、有用、好。不好,人们照样会淘汰它。

转到诗歌的语言,说新就是好东西,是糊涂,是骗人;新而好就称霸,是不自量力,是自己孤立自己。

假的、不好的、有害的等等之类的新、奇、特、怪,是站不住脚的。那怕是好的,称王称霸,排斥损害其它的好,也必须调整姿态。

新奇特怪可以是一种美,单纯靠新奇特怪也是不行的。

新奇特怪,是创新的一个小小的方面,不是创新的全部。把创新一味的只当成追新奇特怪,搞黑瞎子掰苞米,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浮躁;不是诗歌创新最可取的一种短期行为。

TOP

二、之

(九)诗歌语言的美化雅化、文明化,是语言诗歌化的长久需要。

多数情况下,诗歌是人类最高雅的精神文化产品。诗歌的语言守洁、追雅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好多不雅的东西,人们不愿意摆到公开处,不便直接说出口,不便于在公众面前直呼、吟与歌。在诗歌中,有的是回避,往往有的也是需要歌的,这就要进行美化雅化处理。最俗下叫王八,最雅叫鼋;上厕所,解手、出恭是不同水平的雅。我们的先人在诗歌语言的美化、雅化方面发挥了无限的智慧,所有的不雅事与物几乎都曾经被美与雅化处理过。还有思想感情、诗文的雅化这应该被肯定。

今天,有人要否定诗歌语言的美与雅化处理,搞泛丑泛恶,甚至是无孔不入的搞,从总体上能不能说是违背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呢?

真正的、负责任的诗人,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一步搞好诗歌语言的美化与雅化处理,而不是相反。

TOP

以下是引用四五先生在2005-8-30 7:40:25的发言:

看了梅梅子的大作,受益不小。梅子可能是诗词理论的专职研究人员,写得很专业。你的话题在这里讨论不起来,大概是这里把重点放在探讨诗的体式上,而对诗的语言关注的人较少 。建议贴到《中国新诗研究所》http://cyber.swnu.edu.cn/xinshi/bbs/index.asp 那里对你的理论关注的人可能多些。

你的诗《台风》我很喜欢,有唐宋词的风格和韵味,再短些更好。如果新诗都能这样,我想会有振兴希望的。建议把诗中“山颤林摇病树折”的病字改成“魁”,因台风不仅能摧倒病树,大树亦不在话下。

谢你能关注,并提 出许多指导性的意见。我会很好考虑的。

你提 那“病”字改“魁”,也是极好的思路。我又仔细想过,如果只从气象台风看“魁”也许好于“病”字,如果考虑到别的台风,病字可能更好一些。

再谢谢。

TOP

以下是引用孙逐明在2005-9-1 16:35:56的发言: 学习了。
谢谢孙老师再次光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 7:03:32编辑过]

TOP

二、之

(十)时代语言,气息万千。

诗歌的时代性,不但反映在事物、思想感情上;也反映在语言上。能多用、巧用、用好时代的、当下的、新鲜的,健康的语言,诗歌才有时代气息,而且才能气息万千,鲜活感人。否则,就可能是老气横秋,缺少活力。

诗歌语言的时代性,表现在:

生命力强的最新的语言。

当下时代的流行语言。

时代之声,时代的最强音。如果只要前两项,不要这一项,那仅是低档次的时代语言。

时代语言,不是沉渣的重新浮现。

不是本来已经埋葬了的,也是应该被埋葬那些腐尸的复活。

不是那些被人类进步已经送走了那些不文明东西的回归。

这后面的三项是假劣伪冒的时代语言。

好多通常的时代语言,常常只是诗歌语言的元素,也是需要诗歌化后,才能变成诗歌最好的时代语言。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