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白话诗不足道,格律诗不足取。那该如何办呢?闯新路!……诗歌已经到了开创新体式、新风格的时候了。新的诗风应力求简短明快,广纳时代语言,继承古诗风骨,不受格律限制。新的诗风应像“四五”诗和民风诗那样,有诗味,有境界,有内涵,有深趣。另外,可以参考古代的词谱创写长短句的诗。但不要标明词牌曲牌,不受原来格式的束缚,句子长短,句数多少,按需而定,自由发挥,只要读起来节奏明快,带有古词风格就好。”——以上意见是可取的。习诗者不妨一试。孙先生主张现代诗格律化的,对此自会不以为然。难道道不同就不相为谋?多听听别人的议论,多自省自已的不足,随时服从良知,是坚守自已的理论永立不败之地的法宝。

知音少,弦断谁听?……

TOP

几天没有来,各位洋洋洒洒竟写了那么多,受益非浅! 我的那些昏话,随兴而发,不是批评某位,在网上游走,那种感觉很深,在这儿也隐约有所感。请孙先生莫误会。

四五先生对新诗的主张,我大多赞成;对新诗格律,特别是格律还要“化”,本人学而不打算实习之。 我不反对某些诗友去探索,别人喜欢“戴着镣铐跳舞”,而且觉得那样舒服且艺术,祝愿他们在这条路上创造出辉煌。何其芳先生曾说:将来新诗格律化会成主流。三十多年世事非昨,新诗是因为未走格律之路才变得如此狼狈不堪,被大众所抛弃么?我以为不是。我认为:是因为诗歌写作的基本规则,诗歌文体的起码标准,被抛弃、被扭曲、被完全边缘化,以致伪劣品飞散,非诗张扬,假货横流。百花齐放当然好,但乱草齐长,何好之有?凡事都得讲遊戏规则,写诗也得有个大框框,大致合适才能叫作诗,乱涂乱描,把字排成吊车状,这叫新诗发明创造?没得形象画图,妄称意象朦胧,这不是先锋前卫,是实实在在的東郭。所以,新诗要前进,第一要紧的是横扫一切假诗人,明明白白地指出高戴桂冠者,全身赤裸无物,丑状毕现,与诗园无关;接下来便是要承继中华优秀古诗词的传统(不是格律),承继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中优秀新诗发展的主流(不是口号呐喊和西化唯美),在民歌民谣中发掘生活和艺术的本质(不是大跃进式的顺口溜),努力创造现代新诗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成为现代中华子孙灵魂升华和心灵寄托的华章。……

啊呀!怎么就胡说了这么多话?在下,习诗者而已,无理论,也无系统知识,在此班门弄斧,惭愧之至。

谢晓曲兄点拨。得空拜读孙先生诸著,再来请教。

知音少,弦断谁听?……

TOP

十分赞赏晓曲兄对新诗的概括。 但"谁让中国新诗走向统一,像唐诗宋词那样,就是大诗的诞生之时。"这话是不是欠妥? 我不认为某种流派可以独尊而一统天下,更不认为一统之后新诗便走向繁荣。大师,靠震聋发馈的作品而奠基。作品,首先是思想内含的崇高让人倾倒,再则是艺术语言独特精到。舍此,何来大师? "我们现在忙着称位、排位、定位,都毫无意义。"——这句话极好。本人认为:当下最要紧的必需"一统天下"的要务是在理清什么是現代优秀白话新诗及其发展軌迹的基础上,定制新詩的基本要素,扬弃自<女神>始而后越发不可收拾的先锋前卫垃极,横归一切弃传统源流的假空伪劣品! 新诗该怎样写,才配称诗,这个事不规范,天下诗匠一大锅,四海非诗塞满河,百草阻路,放眼渺渺,古诗词大行其道,并声称今人习古才是诗歌发展正途。这般情况,新诗哪有前途?格律半天事倍功半,又落入小圈子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 13:05:24编辑过]

知音少,弦断谁听?……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