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赴永顺参加东方诗风论坛年会拾零

 

  

   事似牛毛案似山,小人似蚁君似蚕。*

   偷闲一览张家界,逍遥快乐似神仙。

        *因单位提提拔干部、调整人事,害得我无法按期赴会。每当人事调整,均有小人作小动作,搞阴谋诡计。此诗写于张家界火车站前。

 

   敢抛俗务逐轻舟,碧水危崖一眼收。

   千里行吟不畏苦,但因诗友在前头。

 

   雾变轻烟雨化波,碧华一片笼山窝。

   诗情不老司城老,猛洞河边自在歌。

 

   我是青年*一首歌,翻掀灵溪千层波。

   碧华庄里东风好,诗律铿锵又磅礴。

   * 微斋在碧华庄朗诵了他的新作《我是青年》。

 

   枕诗听雨板楼中,夜色深沉烛火红。

   遥想老司城里事,几番梦里觅迷踪。

 

   画云动碧峦,诗雨淋轻舢。

   崖上阁楼老,水中卵石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2 14:52:43编辑过]

士为知己者死,诗因知己者活。
我希望我的诗——字少义多,言浅情深,语淡味浓,思奇韵和。
卜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x571

TOP

 

想念是不可阻挡的

 

微斋兄在我离开永顺宾馆时对我说:“卜白从抵达永顺到离开永顺正好24小时。”我回头一想,果然!——6月7日13时许到达永顺汽车站,6月8日13时许离开永顺宾馆。这正应了我在确认报名时说的那句话:“哪怕只有一天的时间,也要和大家见上一面。”

 

生活中凑巧和不凑巧的事情实在太多,对我而言,好像不凑巧的事情大大多于凑巧的事情。

 

6月2日,省委组织部突如其来地到我们单位来开展选拔干部工作(组织人事工作就是这样的神秘),害得我在东方诗风论坛第五届年会即将举行时,差点再次失去与诗友相聚的机会。这天上午关于厅级干部拟任人选推荐工作结束后,单位领导又决定马上开展缺额的处级干部选配工作。我是主持人事秘书处工作的正处级干部,称“人秘处负责人”,既是厅级干部的被推荐者,又是人秘处处长的被推荐者。由于职责所系,在此期间我还必须负责与此相关的一些工作。从当时的情形看,我是插翅也难飞出合肥了。庆幸的是由单位操作的处级干部推荐工作于6月5日上午完成了,中午下班前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即不管推荐结果如何),找了一个非常过硬的“回避”理由,请了两天半的假。下午买了火车票便回家整理行装了。晚上出发前,我与刘年联系了一下,问到哪里与诗友会合,刘年说到永顺,而张家界距永顺比较近。

 

6月5日23时49分,我登上了去郑州的列车,兴奋地睡不着觉。呵呵,终于成行啦!6月6日上午9时12分,抵达郑州站。下车没出站便急忙去买赴张家界的票,买到手一看,下午17时20分才发车。因为仅此一趟车,只好捺下性子坐等。由于这几天的组织人事工作很紧张,一放松下来便感到全身不适,疲惫得很,无力也无心逛郑州城。交点钱进入车站休闲候车厅,躺在椅子上看起了平时没有时间看的电视剧,看着看着便睡着了。一会儿醒来后,又拿出有关《边城》的资料读了起来。

 

17时20分到了,列车又开动了。在车上睡睡醒醒、醒醒睡睡,终于在6月7日上午迎来了张家界火车站。下车后,刘年在电话里告诉我乘坐两个半小时的汽车即可到达永顺。接着诗酒兄要过电话热情洋溢地说:“卜白辛苦了!对你这次赶来赴会,我们大家都很感动!为了你的到来,我们调整了一下行程,今天中午在永顺不二门宾馆为你接风洗尘。”

 

弯弯的山路、绿绿的山水,引领我渐渐走进了永顺。可就在我为即将与诗友见面而感到兴奋的时候,塞车了。一条长龙蛰伏在山道上,焦急的喇叭响成一片。这意外的情况大大破坏了我的心情,我马上用短信向刘年作了报告。或许是老天爷的眷顾,也或许是诗友们期盼心情的感应,车辆很快流动起来,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在永顺汽车站出站口,我拨通了刘年的电话,刘年让我在原地不动,他马上过来。约莫10分钟后,刘年呼唤着“卜白!卜白!”向我跑了过来。5年没见刘年了,他还是那身短打,还是那样健壮,恍惚中觉得我们根本不是相隔千里、分别多年。

 

刘年用摩托车很快把我驮到了不二门宾馆。下车后第一个见到的是诗酒兄,我俩来了个狗熊式拥抱之后,便仔细地盯着对方的脸庞。我说:“诗酒兄你一点没变啊!”诗酒兄说:“又多了一些白发。看你的精神状况还不错嘛!”我说:“我是高兴啊!”接着与诗酒家的政委和其他没有谋过面的诗友、政委们一一见面握手。见到神交已久的微斋、青木两位兄台,感觉微斋身材比我想象中的略微瘦小一些,我想这是微斋的诗使然吧,诗是可以使人高大壮硕的哟。步入餐厅入座开席后,青木、紫光两位表现出摄影记者的敏捷,赶忙选择位置、拉开架势拍起照来。闪光灯下,我们不断变换着组合,把这历史性的会晤一一定格下来。

 

“你不远千里,横跨数省/日夜兼程,飞奔而来/你茹苦含辛,一路风尘/不是旅游,非关公差……”诗酒兄浑厚的男中音在餐厅响了起来。这是诗酒兄为了迎接我的到来特意为我而作的,大家对诗酒兄充满激情的朗诵报以了热烈掌声。

 

我来到邻座,先向女士和政委们敬酒,两位老政委慈祥的笑意令人感到温暖;而小政委甜甜的笑容则使我想起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这句经典歌词。再看沙帅哥,那可不是一般的帅啊!再敬过来——具有姐姐风范的海棠,眼睛大而黑的芳草,温和沉稳的山人,粗犷豪放的苦瓜,风度翩翩的天许,大学生模样的行客——第一次与大家见面,人人都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是一辈子都忘不了他们了。

 

“想念是不可阻挡的!”——席间我反反复复说着这样一句话。

 

(待续)

 

 

 

 

 

士为知己者死,诗因知己者活。
我希望我的诗——字少义多,言浅情深,语淡味浓,思奇韵和。
卜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x571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一了山人在2009-6-17 11:04:50的发言:
          《给我》(参差式十四行体)

                       作者/一了山人

 

                       给我天梯

              攀援明月的思念

              让清冷的光辉

              滴入我的眼帘

 

              给我绳索

              追寻雪莲的千年

              把圣洁的花瓣

              植入我的心田

 

              给我风雨

              追踪灵魂的苦难

              在天地中淬炼

 

              给我荒漠

              遍寻绿洲的来源

              在绝望处发现

                  ——作于2009-6-12

 

            附:此诗因卜白而有感,故谨以此诗献给卜白老师。

 

 

      感谢山人的馈赠!诗心总是相通的!珍藏在心底了!

 

士为知己者死,诗因知己者活。
我希望我的诗——字少义多,言浅情深,语淡味浓,思奇韵和。
卜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x571

TOP

海棠身手不凡!一篇篇佳作情感饱满、叙事生动、议论精妙、笔力超群,佩服!

士为知己者死,诗因知己者活。
我希望我的诗——字少义多,言浅情深,语淡味浓,思奇韵和。
卜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x571

TOP

沈用大先生评"初选"作品   Post By:2006-12-26 22:28:15

 万龙生老师:

  您好。您为《文化月刊肥拾妗繁嘌〉淖髌罚叶梁笥幸恍└写ィ缆鄄桓业保傅愀邢氚伞?/font>

  首先我表示钦佩。这些作品质量大致整齐,都很不错,其中有的可以说还超过了“新月派”当时的一般水平,并且还有发展:內容上以抒情为主,延伸到讽刺;形式上仍以闻一多的两大模式(“整齐式”、“参差式”)为主,引入音步,更加具有包容性。如孙则鸣的《地铁站台及其他》三首,分别被称为“变步整齐式”、“倒影对称式”、“整齐参差复合式”,还有李长空的《自画像》、晓曲的《母亲给我的胎记》等,这些“格律”都是“新月派”当时所没有的,这就把“格律”的概念扩大了,是一种“发展”。正如旧诗有“拗救”、西方的十四行诗有“变体”,都不妨碍它们仍然是格律诗一样。所以读后给人的印象,这些诗都是谨严的格律体新诗,但是它们并没有被格律所束缚,这些“舞者”,各有“舞步”,他们跳得那么酣畅、那么“自由”!其次我感到这些作者似乎都有较为深厚的古典文学(诗词)功底,用词妥贴、典雅,押韵自然,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东方古典意蕴。“五四”新文化运动总的趋势以引进、追逐西方为主,对中国古典有一种排斥心理。近来已有不少学者发觉其弊,“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道理已越来越被人认同。我相信格律体新诗是有前途的。

  同时我也思考着一些其他问题,即这些作品与今天诗坛主流的距离的问题。毋庸讳言,距离是存在的。我认为可以保持距离(今天是多元的社会),但必须打破隔阂。检讨起来,双方都有责任。他们这一方,大多是青年,基本上沿袭新文化运动的总的趋势,继续片面坚持以西方为榜样,一些学者的认识,从理论到实践还是有一个过程的。表现在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生疏(词汇、意境、情趣),比如三生石的《长干行》词汇是何等精妙、感情是何等细腻,这在当代主流作品中是很难寻找的。我们这一方呢,也有某些欠缺(恕我直言)。请允许借用艾青的话,他曾说:“如果诗人是有他们的素质的,我想那应该是指他们对于世界的感觉的特别新鲜,和对文字的感觉的特別亲切。”(《诗论掇拾(二)》)他总结了“诗人”的两个“素质”,一是“对世界的感觉”,一是“对文字的感觉”。我觉得我们似乎对后者的倚重超过了前者,并且,对后者的倚重也是过于倚重于诸如对偶等修辞技巧,所以有些作品显得精致、典雅,而新意略少。

  以上看法,只是一管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指教。祝

好!

  沈用大

  06.12.26

 

   沈先生好意见!我觉得多写点对世界有新鲜感的、对时代有触动性的格律诗,应当是东方诗风的诗友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好的形式的没有好的内容,这形式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实践中,我感觉掌握格律体新诗的写作规则并不太困难,只要有古典诗词基础、懂得声韵节奏大体可为。困难的是用格律体形式来表现新时代、新事物、新思想,尤其是厚重的思想和情感。当然,在多元化时代,没有不可以写的内容,没有不可以抒发的情绪,但出新依然是创作的精髓要义,没有新意和不能给人以新感觉(耳目一新)的文字,只能算作习作,而不能称之为作品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上论坛不多,发言也很少,未能承担起版主的职责,实在是惭愧得很。今天所言是读沈文的一点感想,不知诗友们是否苟同?

  希望在即将选编的《21世纪前十年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中,能让主流诗坛看到东方诗群的才气和实力!我们等待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21 19:59:23编辑过]

士为知己者死,诗因知己者活。
我希望我的诗——字少义多,言浅情深,语淡味浓,思奇韵和。
卜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x571

TOP

写得好!
士为知己者死,诗因知己者活。
我希望我的诗——字少义多,言浅情深,语淡味浓,思奇韵和。
卜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x571

TOP

紫光兄的图与诗真是令人大饱眼福、口福噢!(口福乃诵诗也,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0 9:16:46编辑过]

士为知己者死,诗因知己者活。
我希望我的诗——字少义多,言浅情深,语淡味浓,思奇韵和。
卜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x571

TOP

上午收到沙场点兵寄来的湘西之行光碟,晚上美美地看了两遍,为如此专业的制作而感佩不已。东方之风真是人才济济啊!
士为知己者死,诗因知己者活。
我希望我的诗——字少义多,言浅情深,语淡味浓,思奇韵和。
卜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x571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