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我个人认为这是属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人格扭曲,做为单体的人(不管他有没有名)对于那场错误的风暴都不可能有清醒的认识。也不可能抗拒,甚至反抗,因为势力太大了。巴金先生在事后能进行思想的剖析和清理,区别出是非善恶,不也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地方吗?

TOP

是的,赞同。巴金先生在错误的环境里做了错事,是可以理解和得到我们宽容的。并且他那种能够及时反省自身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能够正面解剖自己错误的人,五千年了,又能有几个?

另外我觉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值得钦佩,但我却并不提倡人们去学样儿,自古来真正做到这点的,又有几个?而且做到这点的代价太大了。

TOP

先生的气节和胸怀都值得我钦佩。

每次我想到当自己面临那种种迫害我环境的时候,总很惊恐,因为我不清楚自己是不是能做到。譬如不食喈来食的那位,付出的代价是饿死。可是死之后的事,并不是“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那么简单,他是永远的不能再回到这世界来,为了一句轻蔑的话,就宁可饿死。可是在他饿死的同时,奴隶主(当时是奴隶制为主)仍然在花天酒地。并且,奴隶主们是不会受到同样侮辱的,他们受到的是别一种的侮辱,就在《国语》和《战国策》也有“诸侯之怒”“血流遍野”的话,可以不是他们自己的,是人民的。诸侯受到侮辱可以驱使人们去自相残杀,而人民受到侮辱倒宁可自己饿死,这仿佛很滑稽,但是却是严酷的事实。

喈来食应该算是很远,我还可以想得到,中国新诗界和文学界也有。比如写诗的殷夫,加入左联,被逮捕,不屈,移交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暗暗枪毙。可是,现在还有谁记得殷夫和他的诗?人们更喜欢徐志摩,戴望舒。他们是在国难时只知道躲在学校教书或谈些“哎呀哎呀我要死了的”。同时受难的被称为“左联五烈士”,胡也频,柔石...他们的人连同作品也早被人们遗忘了。值得提醒的是,殷夫的哥哥是航空署长,他的家族也很有些钱,柔石当过校长,自己办过学校,当过教育局局长。可以说,他们即使没必要学会钻营,也可以保证些或大或小的富贵的。并且他们死了,并且没什么人记得他们,并且现代的中国人更喜欢谈论实际利益。

现实就是这样,无论谁为公理做过多大牺牲,人们都依然故我的只是想着自己的利益。提倡气节,就是要那些好人去喂坏人的吮血的口,倒不如让那些好人,有良知的人好好活下去。起码会让这世界好比坏的比例提高些。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