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谢谢诗酒兄转帖!谢谢冷月清影和读帖的朋友!

    一楼文中提到过,潘老师“还记得那位定居成都的著名女诗人也是他的学生。”
    我在网上查到,那位“著名女诗人”多年供职于四川日报社。我便试着将《我的潘老师》一文寄给她。她很快回信了,回信整整写了十页,谈到许多我不知道的情节。如潘老师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曾去延安,大概1939年在成都被拷打。四十年代在成都教书云云。
    她对潘老师的印象和我相近。只是加了一句评语:“他是那个时代优秀的知识分子遭遇苦难的悲剧人物”。她多次想到三台看老师,未能如愿,留下的不只是遗憾。
    她说她还是会去的。应她的要求,我将1986年和潘老师合照的三张照片转化为电子版,加洗后已寄给她一份。

    潘老师遭遇那么多苦难,竟能心静如水,关爱别人竟至忘我。其人格力量何等伟大。
    想到他们那样的一代。我们还有什么苦怨哀愁不能化解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9 22:46:58编辑过]

人生悟透了无尘

TOP

诗酒兄快人快语,所言不差:那位女诗人是  王尔碑。

尔碑学长又来信说,我寄给她潘老师的照片“十分珍贵,我必珍藏到永远” 。“我一定会给诗友木斧看的。可叹吾姐剑清已见不到了:她已于98年病逝了”。“他日若回三台,我一定会去拜访廖衍忠,并去祭拜吾师的”。

在她的散文集《云溪笔记》《致木斧》一文中有一段十分动情:“没有忘记你在学诗之初,那些曾经哺育过你的人,激励过你的人。此书中,以深深的怀念之情谈到我们当年的启蒙老师潘××先生。往事历历,如在目前,读之令我感慨万千”。

尔碑、木斧,还有那位已去世的剑清。他们对潘老师的怀念之情不只是诗人的气质。更是人性和人情的闪光点。更展现了潘老师平凡而伟大的人生。

人生悟透了无尘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