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读齐云的梦,感慨系之。
      我再次翻阅2007重庆之旅以来历次聚会的照片,更感觉到那种以诗结缘的情谊暖人心腑。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的那一方净土,是十分珍贵的。
      有人说2007重庆之旅无法超越,那只是指活动的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诗酒自娱与周边的人脉关系。就活动的丰富和参与度而言,应是一次又一次的有所超越。2013年温州之旅由未注册诗友组办便是实例。
      年度聚会,是东方诗风的节日。对关注年会诗友所产生的凝聚力的不言而喻的。由虚拟网络到真实接触,是东方诗风有别于许多论坛的地方。由虚到实,形成同道者的核心队伍,是东方诗风能坚持活动的基石。
      东方诗友,年过七旬者尚未言老,论坛有何老可言?一个年轻的队伍是能坚持活动的活力之所在。
      有此一说,大可不必太过担心。只要有网上阵地在,东方诗风就不会解散。
      近数年以来,东方诗风兴盛之极。盛极而衰,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说衰,可能是聚会少一点,纸刊稀一点,或许发帖子少一点。这个衰与盛的交替,应是能够接受的。即或如此,在志同道合中建立的情谊,建立的为格律体新诗发展做贡献的信念不会淡忘。亦将是同道者的精神支柱。
      近来在几个地方听到后继乏人的感叹,大到一个行业,小到一门技艺。诗词组织亦多有此叹,组织的改组而新生比比皆是。但诗不会消亡,格律体新诗由弱到强烈的趋势不会停止。
      有诗友说“我将最后一个离开”,陡觉悲壮之极。我不这样说,因为有许多“最后一个离开”就是都不会离开。
人生悟透了无尘

TOP

网上论坛是东方诗风的生命线。
保住网上论坛并不断改善,齐云应记首功。感谢齐云!
网上论坛的几次失而复得,并渐趋兴旺,印证了东方诗风的曲折的历程和顽强的生命力。
或者说,我们已有过“忧患加乐观”的体验了。
人生悟透了无尘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