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王教授的大作暂无暇细学,先粗读了游子老师这篇文章,应该说比较符合中国诗歌的现状。近十年来,有人说诗歌被不断地边缘化,也有人说诗歌很繁荣。只要留意过得出两种不同结论的群体,不难发现,说诗歌很繁荣的大多是诗歌“小圈子”里的部分作者而已,不免有些“王婆卖瓜”之嫌。这样说,很多诗人不会服气,根深蒂固地他们就是认为“诗歌就是小圈子的事情,诗歌不需要也没必要大众化”,所以自由地写、天马行空,正好符合这样的胃口。更没有人怀疑,当代中国诗人的绝对数依然是历史之最、世界之最,也可理所当然地、冠冕堂皇地贯之以“繁荣”。只是苦了诗人自己,纷纷呼号“饿死诗人”!

说远了,还是回到诗体建设,我们提倡格律新诗也从未排斥自由新诗,相反是不少自由新诗作者或理论家愿意不断地给自己树立对立面,我想这才真正无益于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全面认识和评价中国现代新诗不能忽视发展、完善中的格律体新诗。

欢迎光临“中国格律体新诗网”!http://www.gltxs.com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珂在2008-1-28 13:49:20的发言:

1,我从来没有主张格律诗应该与自由诗对抗。我认为百年新诗的最大问题就是两者太多对抗而少和解。提出建立准定型诗体的诗体建设方针正是我的“和解”观的具体体现。请细读我的博士论文《百年新诗诗体建设研究》。我也从来没有反对过格律诗,在国内学者中,我也是比较支持格律诗,反对极端的自由诗的。但是我坚决反对极端的格律诗,特别是把诗与歌词完全混为一体的格律诗,如果现代汉语诗都写成歌词(歌词只能是诗的一种,不能等同),特别是极端讲究韵律的歌词,新诗只有死路一条。我写自由诗,也写新格律诗。见我博客。正因为我写过,我才知道极端的格律诗的害处。

2,我一向重视民间诗歌,在我的著作《新诗诗体生成史论》中的第四章,我用了数万字谈“民间诗歌对新诗的影响”。我一直认为新诗诗体的三大资源是外国诗歌、古代汉诗和民间诗歌。国内诗论家中也是我第一个详细研究此问题并发表了大量论文。正是因为有研究,才敢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三大诗体资源中,民间的是最少的,也最容易产生极端的。因为民间诗歌诗体大多是定型或准定型诗体,并不完全适应新诗的现实。

以上观点及我对民间诗歌、格律诗和自由诗及新诗诗体建设的观点,我已经在我的著作《诗歌文体学导论》、《百年新诗诗体建设研究》、《新诗诗体生成史论》和《诗体学散论》上花了近两百万字详细论述,这些著作全部放在王珂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ngkepoetry上了,希望大家不要断章取义地使用我的“观点”,特别是不要“歪曲”我的观点,如把我视为格律诗的“敌人”与反“民间”的贵族文人。更不能说我不“包容”。我是个多元主义者,但适当强调“本质主义”。我主张的诗体重建是建立“常规诗体”,而不是“独裁诗体”。

3,我希望大家写学术论文来讨论此事,而不是发“随感”。

有时间一定多学习王老师的作品,只是如果要求读者都写论文来讨论,可能会真正疏远大众了。我是想,我们的发言确有偏颇,经您指正更应受益啊!
欢迎光临“中国格律体新诗网”!http://www.gltxs.com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