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这样的讨论好。石琴兄弟有所不知,孙老师一贯主张并接纳对其理论的探讨,而且没有排他性的,这一点可以从孙老师的文章里全面感知。

四五先生的新诗关和孙老师提倡的格律体新诗有很多共同之处,只要细读了他们的文章便知。四五先生提出的新诗风和格律体新诗在实质上不谋而合,正基于这一点,我将四五先生从中国诗歌学会网站引荐来这里共同探讨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可以更多地寻找中国诗歌发展的共性,共同探寻新诗的发展轨迹。

欢迎光临“中国格律体新诗网”!http://www.gltxs.com

TOP

孙老师11楼的发言是客观的,个人也这样认为:

从四五先生在本论坛发表的诗作来看,全部是民歌风的节奏格律体诗歌,不是整齐对称式,就是参差对称式,这种诗体也是我们倡导的格律体新诗中的一体。从创作角度看,就新诗格律化问题上,我们可谓是殊途同归的。

欢迎光临“中国格律体新诗网”!http://www.gltxs.com

TOP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或者在初学写诗那段时间吧,自己也写了些仿律诗绝句宋词形式的东西,后来贴在古诗词版块,被各路方家批判失粘、失对、平折有出。甚至有认为是新诗的,但自己看又和时下新诗相差甚远。其实,那时自己是当打油诗看的,可也有人说不是打油诗,一时还真说不出到底是什么了。又后来知,其实早有诗家在坚持这样的写作。我认为这样的诗体,在今天看来当是真正意义的“古典新诗”。所以我也一直坚持认为,我们现在提倡的“格律新诗”不能和“古典新诗”等同,且“格律新诗”已经涵盖了“古典新诗”。
欢迎光临“中国格律体新诗网”!http://www.gltxs.com

TOP

事实上新诗发展到今天已大体形成了以下几种体式:总体划分基本可归属两种替式,即“格律体新诗”和“自由体新诗”,再细分可以有以下形式:

1、有规律步韵(节奏)新诗,或称“格律体新诗”

2、仿古体诗词新诗,或称“古典新诗”,也可归类“格律体新诗”

3、无规律步韵(节奏)新诗,或称“自由体新诗”

4、完全无韵(节奏)新诗,也可归类“自由体新诗”

至于这些体式的新诗,在今天看来,个人认为都能写出值得称道的好诗,谁占上风,或谁最终成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这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形成争论的话题。可以肯定的是,它必定会在相当长时期了共存,共同汇聚中国新诗的汪洋大海。新诗发展到今日,百年历史而无大师,这和新诗的体式的不统一不无相关。可以断言,大师的出现不会很快,谁让中国新诗走向统一,像唐诗宋词那样,就是大诗的诞生之时。所以我们现在忙着称位、排位、定位,都毫无意义。

欢迎光临“中国格律体新诗网”!http://www.gltxs.com

TOP

谢谢石琴兄弟指正!同意兄弟有关“大师”要素的理解,当然“大师”的出现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定义的,尤其是新诗纷呈的今天,动不动就称某位诗人为大师,极不可取,也无说服力,因为自封和抬举都免不了是怡笑天下。

在诗歌形式纷呈的今天,寻求什么样的诗歌形式才是可取的,难以为个人所武断,每一位诗写者都有话语权,个人以为在争鸣中可以求得更多的融合。格律新诗也决非在固步自封,反而它作为新诗发展的重要一支,更多地继承了母语文化。我不去推断它是否是中国诗歌未来发展的主流形式,今天也没有必要去定位,只是将这一本身就存在的形式明淅化、规范化,这应当是对诗学发展的一次贡献。

欢迎光临“中国格律体新诗网”!http://www.gltxs.com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