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以下是引用诗酒自娱在2006-5-7 21:02:33的发言: 和许多作家一样,臧克家也有个”49“前后的问题。若论”49“前,说他不是高峰不公正吧?还有,”高峰“也有个”相对“的问题,否则,就只有珠穆郎玛是高峰了。
诗酒老师批评得也对,但“高峰”一词,我始终感觉过誉了。在中国现当代诗歌中,除了穆旦、北岛、海子,艾青、余光中或许可算高峰,郭沫若(早期)、冯至、戴望舒、徐志摩、臧克家、洛夫、舒婷等可居二品,至于郭小川、贺敬之等政治诗人,就不好说了。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以下是引用韩石在2006-5-7 21:52:32的发言:

当你老了- -(叶芝)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满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他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他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当你老了>——爱尔兰诗人叶芝写给他爱慕一生的人——茅德.岗的诗。他的痴情一直遭到拒绝,但他仍然爱慕她一生。多纯洁的、多让人震撼的爱情!爱一个人就把她(他)的快乐烦恼当成自己的快乐烦恼,她(他)的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而不一定要拥有她(他),只要她(他)过得好就已足够。这是对爱情的最纯真的诠释。叶芝是伟大的,也是幸福的,他遇到了自己的爱情,——虽然没有得到如一般人所渴望的拥有,但他得到了爱情本身——纯真的、无所求的——最本质的爱情!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最纯美的爱情诗歌,这也是我自己所追求的诗歌!

[em04]

叶芝这首《当你老了》确实很感人,我也喜欢。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又见槐花

李晓梅

又见槐花,我告诉空谷幽咽的箫 这才是阳春白雪 你听到了吗? 那个最长的、被冰冻成玉色的夜晚 我真想穿上洁白纱裙 茫茫雪地为你临风玉立 可我怕天鹅月下的美 会令你的心流泪 又见槐花 母亲催我穿上出嫁的红罗裙 蓝天下太阳还没有看到的小草 已送我遍地鹅黄 我是三原色,我让世界美丽了吗? 为了你槐荫般浓郁、苦涩的期待 我冰清玉洁的爱 阳光下槐花般质朴地盛开 我不要丽纱、也不要花冠 我幸福让花儿草儿都幸福 莫说花香云鬓,胜过自凋自零 槐花垂在爱人怀中 到枯黄不曾抬头 为——无偿的爱能被世人所珍惜 我真想跪下 拜天 拜地 你知道吗? 你是谁呀,你在哪里?

(原载《中国新生代诗赏析》 朱子庆编著 宝文堂书店1991年出版)

喜欢的理由:

这是一个诗人用生命写成的一首诗。据书中介绍,这首诗发于1986年12期《诗刊》,同时附有一段作者简介:“李晓梅,女,23岁。一位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诗人。不幸身患白血病,身体羸弱,靠输血维持生命,但仍学诗不辍……”

20年过去了,不知这位诗人是否还活在人间?尽管天妒红颜,尽管她命途坎坷,但她用全部的生命与爱写下的这首《又见槐花》,却是这般感人,具有金子般的诗质,让人读后心潮起伏,久久难息。

读这首诗,最让我感动的,除了诗人自怜自伤的凄美,更在于她那高洁、明媚的情怀。尽管自己已那样不幸,却想着“我是三原色,我让世界美丽了吗”,“我幸福让花儿草儿都幸福”,这是怎样一种纯洁!

诗中,诗人一遍遍地抒发对爱情、生命与美的感受,特别是对爱情,她描述得那么洁白、那么纯粹、那么本质,但读到最后,一句“你是谁呵?你在哪里?”才让我们明白,原来,这是诗人对爱的殷切呼唤,她还没有拥有那份爱。这是怎样一种凄美!

再次读罢《又见槐花》,仍然深深感动,生命或许短暂,但美丽与爱永恒,这就是诗歌的魅力。通过这首诗,我也感觉到,对于一些专注于抒写“小我”题材的诗歌,应该在“小我”中融入“大我”的诗质,才能走出狭窄的境界,而拥有一种更高的诗情,具有更高的诗美价值。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以下是引用梦飘飘在2006-5-11 14:48:27的发言: 我偏爱短诗,读到的不多,喜欢的却不少,感觉只要能读懂都能喜欢上:))的确,不同时期不同心境喜欢的全然不同,也喜欢像《致橡树》这类诗,初看了一遍朋友们的喜欢诗,感觉响水兄喜欢的那几首我不太喜欢,最初读那样的诗我总也接受不了那也是诗,因此也就怎么都喜欢不上外国的诗。当然,我对诗是不懂的,压根也就不敢说什么是诗了,只是说自己的爱好和感受罢了。最近两年,却越发的喜欢上本坛的诗,特别是唐古的诗和菜花的评帖。早前也特爱桥和雨的诗,那时桥叫水中的颜,想着这名就很美很愉快。现在许是人老心亦老,日趋平和呆钝,所以特别能感动我的好像越来越少了,呜呼,这是我最大的悲哀。

飘飘不太喜欢我推荐的那几首诗,也没关系,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嘛。我还想专门开一个帖子,标题就叫《我不喜欢的名诗》呢。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再贴一首荷尔德林的诗,喜欢的理由同前:

献给命运女神们 荷尔德林   万能的女神们!请假我一个夏季, 一个秋季,让我的诗歌成熟, 那么,我的心儿,满足于 这甘美的游戏,就乐愿死去。   这颗心灵,在生时不能获得它那 高贵的权利,死后也不会安宁; 可是,有一天,这神圣的事业, 深藏在我心中的诗歌获得完成,

那么,冥府的沉寂,欢迎你来吧! 我将会满足,即使我的乐器 没有伴我同住;我只要有一天 过着神的生活,我就更无他求。 (钱春绮 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1 16:57:21编辑过]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以下是引用唐古拉山风语者在2006-5-11 18:42:40的发言:

个人不喜欢外国诗。

一译过来,根本无法和本土诗一较高下。

但本土新诗是在译诗的影响下才发展起来的呵,译诗虽然比不上原诗,但译得好,还是值得欣赏,这也许是一种“艺术的置换”吧。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寄鞋

洛夫

间关千里 寄给你一双布鞋 一封 无字的信 积了四十多年的话 想说无从说 只好一句句 密密缝在鞋底

这些话我偷偷藏了很久 有几句藏在井边 有几句藏在厨房 有几句藏在枕头下 有几句藏在午夜明灭不定的灯火里 有的风干了 有的生霉了 有的掉了牙齿 有的长出了青苔 现在一一收集起来 密密缝在鞋底

鞋子也许嫌小一些 我是以心裁量, 以童年 以五更的梦裁量 合不合脚是另一回事 请千万别弃之 若敝屣 四十多年的思念 四十多年的孤寂 全都缝在鞋底

后记:好友张拓芜与表妹沈莲子自小定婚,因战乱在家乡分手后天涯海角,不相闻问已逾四十年;近透过海外友人,突然获表妹寄来亲手缝制的布鞋一双。拓芜捧着这双鞋,如捧一封无字而千言万语尽在其中的家书,不禁止涕泪纵横,欷歔不已。现拓芜与表妹均已老去,但情之为物却是生生世世难以熄灭本。本诗乃假借沈莲子的语气写成,故用辞力求浅白。

(原载《台港百家诗选》 葛乃福编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出版)

喜欢的理由:

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的诗,因欧化风格太重,大多数作品我不喜欢,独喜这首《寄鞋》。

从诗作后记知道,这首诗是代人作的。不管是代人作还是自抒胸襟,诗人这首诗写得真是好,把一段爱情悲剧描写得如此惊心动魄,令人热泪欲滴。四十年的守望,一双针脚密密的布鞋,一段永生无望却执着守望的爱情……诗情在一句句浅白朴素的诗行里流淌着,奔涌着。绵绵的思念,喃喃的叹息,殷殷的期许,这哪里是诗,完全是对爱情如泣如诉的讴颂和祭礼!尽管,诗中并没有对爱情大嚷大叫,只是一些朴素的句子、意象、场景、事物。

诗的妙处就在于把虚的东西写实,把实的东西写虚。这首诗就是把虚写实的典型。我特别喜欢此诗第二段,用极其形象可感的描述,把女主人公无尽的思念和痛苦渲染得十分鲜活,富于质感,似乎成为可触摸的东西。读着这些句子,读者对这段爱情悲剧可说是感同身受,完全进入角色化体验了。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一首《寄鞋》,朴素至极,生动至极,感人至极!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

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一作“暮”),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喜欢的理由:

后主之词,大多皆佳作。这首《望江南》清新、旷远、洗炼,与其他作品稍有不同,尤为我所喜。特别是最后三句,尺幅千里,字字如神,好一幅南国清秋图!非大家笔法,何以能状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8 16:12:50编辑过]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以下是引用诗酒自娱在2006-5-31 22:54:24的发言:

贴一首僻诗,孟郊《送淡公(十二)》凑趣,偷懒,就不说理由了——

倚诗为活计

自古无多肥

诗饥老不怨

劳师泪霏霏

这首倒没读过,“郊寒岛瘦”,为诗消得人憔悴,如今这样的活着姿态很少见到了。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以下是引用凤舞九天在2006-5-31 17:32:06的发言:

关于苏轼的词,我最喜欢的是那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是经过大境界后的人写的。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