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我先说说对唐古这首诗的看法:

这是一首好诗,结构散得开,又收得拢,语言不错,表现的技艺很成熟,喜欢并推荐。唐古的诗歌正处于一个上升势头,诗艺成熟而又不定型,写作的空间很大,令人羡慕。

我觉得,读一首诗,如果从头到尾,能有行云流水的感觉,那就是不错的作品。如果其中有一些亮色的句子、意象、场景,那更是好诗了。对《月亮湾》的印象就是如此。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综合大家意见,对唐古此首诗加精。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对阿平发起的这场讨论,我很欣赏,论坛就应该像这个样子,有观点的碰撞,有言辞的交锋,有立场的厘定,才能显出论坛的生机。当然,争论以不伤和气为佳,不要像某些时评论坛,弄得剑拔弩张,非要把对方吃掉不可的样子。我相信,我们东方诗风论坛诸君是有气度的,毕竟是爱诗之人嘛。同时,我觉得争论的目的不一定是谁胜谁负,更多的时候是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和受益。总之,我喜欢这种自由讨论的风气。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我仔细梳理一下大家争论的内容,大概有这样几个问题,不知是否准确:一是中西方文化孰优孰劣;二是中西方诗歌孰优孰劣;三是现代诗与译诗问题;四是新诗写作是否应继承古诗传统;五是版主的个人风格是否会影响论坛的整体风格。

对此,我在欣赏阿平及唐古、凤舞、桥、冷月等朋友的观点的同时,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对中西方文化比较问题,这个话题太大,争论起来一时也说不清个所以然。我比较服膺学者袁伟时先生的看法:“文化有制度性文化和非制度性文化之分。关系经济、政治、法律、教育、传媒等制度建构的文化,任何国家和民族除非不愿继续前进,都不能不学习普世性的现代文化。至于非制度性,例如风俗习惯即文化学上的小文化,以及某些文学艺术,确实没有高低之分或没有必要强分高低,应该尊重和保护。”(见《大国兴衰》)

二、中西方诗歌的传统不一样,特别是所秉承的思想基础不一样,所以它们所体现的审美价值取向不一样,西方诗歌更注重现实人生的思索,具有“史诗”风格,东方诗歌更注重空灵、神韵,体现个人乐感、德感(刘小枫先生语)价值取向。因此不太好比较。就我个人而言,既喜欢东方诗歌的空灵神韵,也喜欢西方诗歌的沉重思考。同时,我觉得,诗的内涵和外延都很宽,不能以一种形式或一种风格来框定它。

三、中国新诗是受外国译诗影响而产生的,所以译诗功不可没。译诗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艺术,本身也具有审美意义,因此对译诗不必一律排斥,只是译得好与不好而已。至于现代诗,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个伪概念,诗有好与孬之别,但不应有现代与非现代之分。所谓“现代”,也许只是技法的表现不同罢了,那是形式上的东西,不是诗歌审美的内核。

四、新诗写作可以借鉴古诗传统,但不必陷进去(我指的是陷进古人那种思维方式),陷进去了就成了古人,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五、版主个人的风格有可能影响一个论坛的风格,所以我认为论坛可以更宽容,更敞开,在坚持自身的主张下,容纳更纳的声音,以不负“东方诗风”这样一个大气的名字。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7 11:26:17编辑过]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以下是引用星期五在2006-5-17 11:13:11的发言: 没有见到这位阿平的作品甚是遗憾!冒犯之处还请恕罪则个!
阿平作品在一个帖子里面,集中有70首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以下是引用诗酒自娱在2006-5-18 21:07:37的发言:

争论真好,能够争鸣的地方真好。

喜欢阿平的真率,但是不同意他的片面。

冷水深得我心。

看来,诗酒老师总忘不了你老家那个冷水滩市呵,:)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提读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stk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