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浪淘沙

    浪淘沙
   
    清江浸月华,
    天水无瑕。
    小船悠悠泊芦花,
    惊落梦儿一朵朵,
    飘飘洒洒。
   
    是谁在吹笳,
    声绕云涯。
    多少凄悲若喧哗,
    散在风中了无痕,
    大浪淘沙。
   
    2007-01-05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用“浸”字就是因为觉得铺和流之类的过于熟了,不太想用。其实浸也不生,白居易有“别时茫茫江浸月”的句子。

“无瑕”我觉得比“无涯”贴切,清江明月,天水间空明澄澈,应该是无瑕的感觉。

声绕“云涯”,其实原来想用“天涯”,后来又觉得“天涯”一词也用得太滥了,不太想用。涯本是边际之意,乐声直到云端,也说得通。:)

“喧哗”这两字倒也不完全是凑韵,个人觉得真正的悲伤痛苦都应该是安静的,可以哭可以诉的那种算不得真正的悲苦。不哭也不诉而只借音乐来表现,所以说“若喧哗”。当然这是很个人化的感觉,不一定能与人相通。所以这句不算成功。

记得你说过有时候写格律体是诗思跟着句子走,是这样的,不写完了有时候心里的确是没有明确的东西。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唐古拉山风语者在2007-1-5 23:28:09的发言:

评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诗歌,我个人感觉可以精确到字而不觉手软。评大多数的现代诗歌,有时候说到段就没有自信了。

这是评者的原因,还是作者的原因,还是诗歌本身的原因?

感慨中。

传统诗歌和现代诗歌,的确在审美取向上是不同的。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从写这方面来讲,传统的诗歌注重炼字炼意,把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用最简洁单纯自然的语言表现出来,而现代诗则通常怕的就是单纯自然,往往追求新奇追求繁复追求各种各样技法的应用。好像前者的才能在于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而后者的才能在于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

而从评的这方面来讲,传统诗歌讲的是妙悟,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我们看历来的诗话词话等等大多如此;现代诗歌的评则可以把作品大卸八块,分解成各种门类,条框,讲着语言的特征、修辞的方法或者结构的妙用,好像把写作看作是一项技术复杂的工艺,正可以好好分析一下它的流程,以便培养出一批高级技工。:)

唐所说的评诗中的问题,我觉得还是因为只有对诗美的感受能力,缺乏那些八级工匠的手艺所致。 :)

不过我庆幸自己不是技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6 11:26:15编辑过]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