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谈到这些事时,看着灯光下诗兄仰坐在沙发上身影,是有些酒意,还是有些疲惫啊,我倍感亲切和尊敬,没有诗兄就没东方论坛已经取得的成就。——同感。

诗嫂这时说了一句极精譬的话:“他这一生,除了写诗讲求格律,其他的都不讲究,没一点格律。”——微笑。

齐云兄叙述很详尽。如临。 :)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我想到论坛上主要创作者,都起码三十好几岁了,二十多岁的除了沧海曾经,好象再没有人了,在娱乐、休闲、审美方式多样化成长起来的“80后”中,还有人对诗歌有强烈需要和兴趣吗?也许不是自由诗害了诗坛,而是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这个政党都不需要诗了,什么诗都不需要了。

———— 我也见过一些很年轻的很有才华的作者,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都有。从整个社会来看,对诗歌还感兴趣的人似乎是很少。这个的确是不能同过去的年代相比。但是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真的不需要诗歌了吗?未必尽然。

以我所见,从幼儿教育来讲,中国的家庭,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几乎都教他们背诵一些古诗。如果新诗中有类似简明优美经典的作品,一样会被人所记忆,所传承的。追求美好的东西,是人的天性。这个应该不会因时因地而有完全的改变。

今天在杨雄的博客上见到他说:“第三点,是我私下的悲观。总觉得新诗几十年的发展,似乎更多是为了证明了这只是一条死胡同,一条不归路。浮躁和自我膨胀充塞着你我,也许我们嘴上说的清高,但事实不是。”实际上,现状很多人看得清。所不同的是,看清之后是预备放弃了,还是继续坚持。

又或许,我们想这些还是有些多了,有些大了。大家总是想做到什么,成为什么。其实从我个人出发,一切都很简单,我们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嘛,付出过努力,总会留下印迹。即使不曾留下什么,也毕竟曾经充实过自己的内心。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齐云在2008-1-15 21:03:46的发言:

上周在重庆哈尔滨,这周又要在省内各市奔跑,一天换一个市。带着电脑晚上还得赶写几份材料。

冰城拜访程兄和会晤凤舞回忆,得拖后数天了。

东北俗谚谓之“好饭不怕晚”:)

齐云兄的书收到了,正在拜读。

[em27]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