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老龙潭简介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失青春空对月!

TOP

湖南第一师范——指点江山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其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1912年和1914年相继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0年3月升格为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8年4月升格为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学校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这里是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萧三、张国基、陈天华等求学的母校,也是张栻、何绍基、王先谦、谭延闿、徐特立、杨昌济、黎锦熙、谢觉哉、周谷城、田汉、李达等从教过的地方,曾国藩、左宗棠、黄兴亦曾藏修于此。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此求学、工作长达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
      1950年12月,毛泽东为母校题写了“第一师范”校名和“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校训。徐特立6次来校视察,并题写了“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校风。1993年,江泽民为校园内的青年毛泽东铜像题名。来校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谢觉哉、邓颖超、宋任穷、宋平、李锡铭、尉健行、李岚清、李长春、李铁映、彭佩云、陈至立、周铁农、路甬祥等。并有多位外国元首和领导人来校参观、访问。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学校师生载入《辞海》者就达46人,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7人,无产阶级革命家9人,无产阶级军事家2人,国民政府首脑1人,还有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3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失青春空对月!

TOP

第一师范本科八班 毛泽东寝室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失青春空对月!

TOP

第一师范本科八班 毛泽东教室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失青春空对月!

TOP

关羽战黄忠 魏延刺韩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失青春空对月!

TOP

关云长不赚马失 义薄云天释汉升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失青春空对月!

TOP

黄汉升虚拽弓弦,知恩图报射盔缨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失青春空对月!

TOP

急韩玄城头觑破,拿下黄忠欲问斩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失青春空对月!

TOP

魏文长袒臂一呼,绕湖追逐刺韩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失青春空对月!

TOP

                                                                      天心阁简介
      潇湘古阁,秦汉名城。
      天心阁既是长沙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城长沙的缩影。
      天心阁座落在长沙东南古城墙上,其名始见于明末俞仪《天心阁眺望》一诗中,至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极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阁”,盛名于世且成为文人墨客雅集吟咏之所。今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相媲美,被誉为古城长沙的标志。
      岁月悄然流逝,历史却灿然永存。天心阁其座落处因地势险要,筑有内外两城,外城分为南北两月城,月城内共设炮洞十一个,据同治四年记载,当时城墙高三十三米,加阁高共计四十八米,为古时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塞。现遗留城墙长251米,高13.4米。天心阁饱经战火,屡毁屡建。1852年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进攻长沙,与清军鏖战,不幸殉难于天心阁下。1938年,“文夕大火”,古城长沙一片焦土,阁楼更是荡然无存,唯有那坚实的明清(窑印为证)古城墙在无声地哭泣。
      今天心阁为1984年重建,阁楼具有明清两朝城楼风格,高阁用游廊连接,形似山峦起伏,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它的结构用挑梁,不用斗拱,三层阁用四十六根红漆圆柱支撑,廊柱结合,栗瓦粉墙,灰白色石基敦厚稳实,六十二头石狮各具姿态,三十二只龙首托起翼角,翘首蓝天,三十二只风马铜铃迎风鸣响,巨型吻龙各领风骚。石壁图案,更是古人所崇拜的图腾、狩猎和战车战马,看上去,仿佛仍然是旌旗猎猎,战马萧萧。整个建筑色调凝重而雄浑,风格去华饰而存古朴,是一幅历史的画,是一首古雅的诗。
     古阁雄踞,气象蔚然,游者登临,瞰湘流北去,招岳色南来,放眼祖国江山,缅怀革命先烈,振兴中华之志,无不油然而生。
     位于天心阁古城墙北入口处的“入胜亭”,又名“崇烈亭”,是1946年为纪念在长沙四次大会战中抗日阵亡将士所建。2004年底,天心阁主阁一楼建成的“百年长沙”史料陈列馆,以百余幅珍贵图片展示了长沙近百年的历史变迁,而“长沙大火”幻影成像展示厅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再现了六十七年前发生在长沙的那场惊世劫难——“文夕大火”的全过程。景区内其他景点还有:仰贤亭、逸响亭、薰风亭、名人石刻画廊、太平军魂群雕、映山楼等。
      天心阁 位于长沙古城墙上,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阁楼总建筑面积864平方米,当时为全城最高处。解放后市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阁体乃1983年重建,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另外阁内还珍藏了许多名人字画。 
     天心历史——长沙筑城,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刘邦立汉,封重臣吴芮为长沙王,置长沙国,都长沙,始筑土城。由汉迄宋,随着社会发展,城池亦向南北两向渐次扩展。至元代广袤已形定局,但城垣形状仍较简陋,明初,才垒址以石,使之“上下完固”。清顺治十一年,洪承畴拆明朝诸藩王府之藩城砖,尽数用以修筑城垣,使其增高加厚。此后又续修建,设有窝铺、更栅,增修城楼、炮台、垛口,为之一新。辛亥以后,为了发展贸易和交通,拆除城墙,修筑环城马路,因阁峙城头之故,存此一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5 17:39:18编辑过]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失青春空对月!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