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兄说到点子上了,由于诗的精练,相对高雅,而成为一种小众艺术。诗集的出量不大,成本就高,销售更困难。前几年去书店,诗集不少,但绝大多数是宋唐及以前的。工具书也是讲诗词,曲赋,对联。最近又去书城,有新诗集了,但大多教是外国的。国內有几种,徐志摩,林薇因,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出名的。现代有海子的,但人也逝去。还有就是朦胧派的,却是十几个人的合集。
但是诗集的印制和出版却相当话跃,或可称繁荣。大名鼎鼎的,初出茅庐的,名不见经传的,特别是老干部,老教师,隔几年一本,让人目不睱接。大家一者为交流,一者为阶段性小结,送出去与回收到的基本相当,但省了发行费用。我认为这是好现象,总比不写,不交流好。而且,这种现象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不知历史上如何,唐宋也是这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