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好长!得慢慢看,慢慢学习!

TOP

“对于初学者,我建议不妨以程文先生提出的"现代完全限步说"理论来指导创作实践。虽然表面上看,显得严格了一点。但他这种方法较好的解决了古今诗歌格律传统的脱节问题,使新旧诗歌格律的血脉从此接通;而且纠正了"单纯限字步数乱"的缺点;也改变了"单纯限顿字数乱" 的偏差;同时可以此标准来促进或催化半格律体诗歌形式的成熟,使之很快达到一般水平是大有俾益的。” 赞成!

 

“诗歌应是自身素养的一种体现方式,不一定非要成为"专业"。生活不能缺少诗歌,但决不能只靠诗歌生活。试问那些口口声声诗歌要小众化,是少数人的事情的叫嚣者。有多少人信奉你们那一套?中华历史上有哪一个时代,拥有现在这样多写诗的人?哈哈,草根诗人们无意来抢你们的饭碗,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大多活得很滋润。少了些穷愁牢骚;多了点朴实自然。少了些浮华阿谀;多了点真情实感。让你们依然高高在上去做精神贵族,去哀叹专制文化的没落。我们却是在情不自禁的欢呼,中华古老诗国的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临,我们将要意气风发的前行,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的诗歌,新的诗体!” 呵呵!

 

“"无韵不成诗"这是中国人对传统诗歌的最基本的认知。对于新诗,以此辩真伪、以此"格律"作为要挟的主要条件也是必须的。但对"韵"的各种解释和规范应该要统一,要适合今人的习惯,应放得开,不但应该用新韵,甚至可以放宽到邻韵。总之应以在歌唱和朗诵中能达到协调和美为准。何况大体押韵,是中国诗歌始终具有的美学品格。这个品格,千百年来不但造就了一代代诗人,也造就了一代代的诗歌读者。无视这个审美积淀,新诗就会在中国遭遇站不住脚的命运。” 支持!

 

“"整齐式"、"参差(对称)式"以及"(整齐对称)复合式"的三分法,已基本初步定型。在创作实践中,在坚持对称原则的前提下,这三种体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体现格律体新诗的 "无限可操作性",亦即其个体格式的无穷性。这样一目了然,易于掌握。... ... ...沈大用对此曾作过如下评价:"万龙生的三分法,委实已经穷尽闻一多关于"建筑的美"的两条内容的各种可能。从这个角度看闻一多《诗的格律》里蕴藏着"格律体新诗"三分法的信息密码,万龙生正是成功地破译了这个已经等待七十多年的玄机。"”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非常认可万先生的三分法!原来因为看到的作品少,对'复合式'有一定的保留意见,后来才看到其实这里的复合式远不止是单纯的'整齐式'和'参差式'的组合,完全涵盖了我所喜欢的大体整齐式和小节对称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30 0:13:09编辑过]

TOP

“两网两刊在新都交流活动时,主人晓曲推出了极富情趣的川西坝子特产稗子酒,酒酣耳热之时,坐在我上首的龙生兄匆匆离座,我见他习惯性的带走随身手包,便已会意,知他是诗兴大发。果然见他就在门前石桌上取出纸笔,最多一分钟,便兴冲冲的回到席前高声朗诵他的新作:饮稗子酒即席吟就:稗子嘛,杂草!/拔起来,扔掉!/*稗子?算什么!/比稻谷还高?/*嘿嘿,世上事/你难以预料--/*谁知稗子酒/不让高粱烧/。一首八行小诗,顿时激起与会者诗情,纷纷唱和,形成稗诗系列,给这次交流传一段佳话。”

 

欣赏!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