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呵呵,我没有反对“程式化音步”的探讨,只是提示了这其中的一些问题。如果先生觉得我指出这些疏忽就是反对“程式化音步”的探讨的话,未免太计较了。具体该怎么做,我自己都还迷糊着呢,因为我也一度以为就该如先生这样划分音步,观点几乎一摸一样。一座房子有地基、墙体、顶盖,我们现在连地基都没有打好就要盖顶盖似乎是早了点。

    您说“我觉得先生反对程式化音步的意见,大都牵涉到篇法,比如自由体、格律体、无限可操作性等等,它们均与音步分割的法度关系不大;而牵涉到篇法的分歧,在此讨论容易转移论题,影响本文主旨的深入讨论,最好另文专门讨论,不知先生认为如何?”——这里有误会,当谈到体裁时是因为不同体裁其句子与句子之间要求不同,即使是格律体,整齐式、参差式、复合式几种格式其句子节奏也是千变万化的,拿僵化的规则去一套就把诗给套死了。这跟这里讨论的“音步”关系大着呢!每一种体裁的诗歌,都是因为格律的探讨和逐步完善而繁荣,又因为格律的完善和限制的僵化而衰落,格律宽容度是诗歌长盛不衰和百花齐放的必要条件。

    我认为:先不如只划分停延、调整停延字数,把这点弄好了再逐字探讨不迟。音步不适合汉语诗歌,不如用“音组”。

    我想起一种“一需停延就断句提行”的诗体,似乎就有些像赵丽华尝试过的“梨花体”——先别批判!如果稍做调整:1、调整诗句断句的长度,使得音组的意义相对完整;2、调整每行字数使其每句朗朗上口;3、增加有规律的韵式,加强其韵律美;4、选材和用语加强诗意要求,使其脱俗。如此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功的诗体探索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 11:41:28编辑过]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