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欧洲游散记(连载)

在明亮的阳光下飞行
      眩窗的下面,阳光明亮,地面山川城廓依稀可见。能遇上个这样的好天气远行,心里很畅快,我们乘坐的是芬兰航空公司的大型空中客车,西方人很重视礼仪,机组人员都在舱门附近迎候,微笑着点头致意。几个胖乎乎的空嫂很热情的导引,有如家庭主妇在接待客人,让人有很安全的愉悦感觉。
     我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长途飞行,心里虽然并不紧张,但想到连续九小时的航程,无所事事的单调静坐,怕最是难熬。书籍、小吃都备了不少。但想不到竟然根本没用上。一则机上服务很殷勤,用了两餐,不时有饮料送来。空嫂还端着她们芬兰特产的巧克力,请大家品尝。二则机上装备也不错是,每个机舱里除挂有大的电视屏幕,每个座椅背上,都装有小屏幕,配有专用耳机,可以调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又互影响。三则这条航线我第一次飞,难得天气好,下面的景物大多能见。我从小喜欢风水,爱看沙盘、地形图之类。更多的时间,我在临窗观景,不时用小相机随意拍两张,以便带回去放大了欣赏。更主要的是一直在灿烂的阳光下飞行,没感觉到日影的变化。以致不知不觉间,已飞临波罗的海,到达芬兰上空了。飞机似乎降低了高度,连海上的船只和像翡翠玉一样的小岛都清晰可见。风光旖旎,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的第一站是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尽管我们并不在这里停留,但这里却是我们进入欧洲联盟的门户。导游介绍这是一座位于东西方之间,融古典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都市,既有欧洲古城的浪漫情调,又充满国际化大都市的韵味。同时也是将都市建筑与自然风光巧妙结合,美丽洁净的花园城。由于地处高纬度,在夏季,光照时间长达20个小时,因此又被称为“北方的白昼城”和“太阳不落的都城”等美誉,和我国北京正式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在赫尔辛基的转机非常顺利,虽然未能到海港市场去看那尊作为赫尔辛基象征的“波罗的海的女儿”铜像,但逛候机楼时也也看到了她的雕像.感受到了芬兰人的热情友好和很人性化的通关服务。休息两个多小时后,依然在明亮的阳光中,我们向米兰飞去.我写下了此行第一首十四行诗:-
    飞临洁白的阳光城

眩窗下水碧山青,海岸线逶迤

伊甸园乍现,真令人心旷神怡

星罗棋布的小岛屿像一串胸饰

洁白的城市像镶钻一样的美丽



追逐着太阳飞来,它不落之都

缤纷的色彩,扮靓如画的大地

这里是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留下了时空交接点深刻的记忆



波罗的海的女儿,我应约来了

轻轻的一吻,遵从欧陆的礼仪

你是我飞出亚洲的第一个驿站

感受了白昼城温和友善的情意  



从今后知道了北欧的乐土芬兰

从今后忘不了洁净的赫尔辛基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回复 2# 海棠依旧


    以后是准备要结集出版,自己作纪念吧。只是一时半时找不到人编辑审核(我用的五笔,有时检查几次都有错误)所以只好暂时丢下了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追逐着太阳同行     
   从芬兰的赫尔辛基到意大利的米兰,只有两小时的航程。当地时间虽然已近傍晚,但阳光依然明亮。加上我们一直未能看到太阳的具体位置,根本感觉不到时光的流逝。登机起飞不久,是例行的飞行餐和其后的饮料供应。飞机小了不少,设备也差了一级。到是服务依然不错。我一直毫无倦意,兴致勃勃的观赏着欧洲大陆的美景,同时从时差角度,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以和太阳同步的速度前行,我们不就会生活在永恒的光明之中吗?同理,如果我们反向而行呢?或说,我们在现有速度的基础上,加快十倍、百倍的前进或逆行呢?我们岂不竟能率先进入未来或返回历史?传说中的穿越和时空隧道,也都梦想成真!这样的推理,自己也感到幼稚,但想到高兴处,仍不由哑然失笑了。妻见我满脸欣喜、笑意难忍,忙问:“捡着啥宝贝了”?“没有啥宝贝,到是捡到点诗意”!我笑着把刚才的想法告诉她。顺便找出纸笔,把这偶然抓住的意念,纪录下来:
今天的太阳不落

我们追逐着太阳同行

时针早指向傍晚

天色像中午时分



沿着夸父的足迹

寻他拐杖化成的梅林

继承着前辈意志

无愧中华的传人



机窗外阳光灿烂

我们追逐着光明前进

不只追回了时差

更是追回了童真



纵然难追逝去的年华

不弃永生追求的精神

    这时飞机已经进入山区,其雄伟壮阔不输秦岭、华岳,我暗暗衬度,不知是否“阿尔卑斯山”?其山势连绵起伏,更有悬崖绝壑,远处似有雪峰,在斜照下闪闪发光。但不能确定。究毕入山后,从山影明暗中,已能确定是下午时分阳光下有一层淡淡的烟岚薄雾,天边也现白云朵朵。拍了几张照片,也颇模糊。分不太清楚。只听临座说:已经进入意大利,很快就要到米兰了。
    接下来芬兰的空嫂,又依序派送巧克力,大家开始了着陆前的准备。反正我记得一直到离机,机场都还沐浴着阳光,但等我们领到行李走出机场,这么一个短暂的时间内,太阳被我们跟丢了。尽管天仍然没黑,但很多人都像失了魂似地疲惫不堪,好几个妇女,坐进来接机的大巴车后,便沉沉睡去。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感受米兰的时尚

淅淅沥沥、断断续续
喁喁如淑女窃窃私语
一路在耳边悱恻缠绵
大巴车启动欧洲之旅


唰唰嚓嚓、疏疏哗哗
汹汹似太妹穷横恶趣
兜头盖脑突兀的泼来
见识了西洋野蛮情侣
  

秋的婉约、夏之烈剧
演绎迎宾的和风怪雨
倾彩墨周身竖抹横涂
前卫脱颖出天才狂女

  
满眼应接不暇的花花绿绿
果然不负时尚之都的盛誉

“米兰,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世界八大大都会之一,世界时尚与设计之都和时尚界最有影响力的城市,意大利最发达的城市和欧洲四大经济中心之一,意大利第一大都市,经济首都和人口第二大城市,伦巴第大区首府和米兰省省会,拥有世界半数以上的著名品牌,是世界五大时尚之都之首,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全球设计师向往的地方。伟大的达芬奇留下了最为辉煌的作品,如同一团白色火焰的米兰大教堂直耸云霄,斯卡拉大剧院代表着世界歌剧之巅,这里是阿玛尼,范思哲,杜嘉班纳,华伦天奴,等世界顶级服装的大本营,米兰时装周影响着世界时尚”。

上面摘引的是旅行社的资料介绍。但坦率的说,我看到的就是一座保护得很好的历史文化名城。感受得到它的古旧,却并未体尝到它的时尚。狭窄的街道,上一、两世纪流行的有轨电车,到处看得见教堂的尖顶。不少建筑物上的精细雕塑,十字口古旧的街心亭。真正的灵动、变化,是它那比娃娃变脸还快得多的天气;那沿街墙壁、橱窗、甚至卷帘门上,好像无知少年恣意乱涂乱抹,画下的各种图案、变形字母和漫画。换在我国,城管们肯定会大为光火,不知会怎么严厉打击的,破坏市容市貌行为。有明白人解释说:意大利有些城市是允许在街头乱涂乱画的,米兰是其中之一,据说还出过大家。而且如有人在这些字、画中,选了去作商标,或其它商业用途,还得给钱。这种道听途说,我并不相信。况且也并不到处都有,大多出现在僻街、小巷。我想,或许是为了鼓励天才的创意。不管怎么说,还是体现了点对个人行为的尊重,和市政管理上的宽容,其中利弊,真还不好评说。

   我们今天的运气真不好,清晨上车的时候,就有一点微微的细雨,大家都不甚在意,微风细雨,未尝不是给旅途增添一点情趣。住宿的酒店在郊外,离市区的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上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没有消停,进城后跟在一辆,几截车箱连在一起的有轨电车后,磨磨蹭蹭的前行。等到进入市中区,找了条小街,准备停车下人时,忽然变成了瓢泼大雨。这种几乎在夏季才可能出现的雷阵雨,让我们一车人无所措手足。而现代旅游业,一环环扣得很紧。无奈,一个个只好撑开雨伞跳下车去。可惜风雨太急,那里还有游兴。且幸拐角处的人行道上,有一门厅式的廊檐,已有不少人在躲雨,我们便也加入其中。在几个兜售雨伞的黑人吆喝声中,欣赏这别具一格的异国情调。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回复 7# 诗酒自娱


    诗兄更有福气,我除了外出时,能够有机会赏景作诗,一回家,就整理几个病历都把时间占完了。上电脑打字都在深夜。所以平日几乎无诗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回复 8# 海棠依旧


    哈哈,怕也只有她能够接受我,其他人都说她把我惯坏了的!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米兰的教堂里很冷
意大利米兰市,在阿尔卑斯山南麓奥隆那河畔的波河平原上。气候必定要受山区影响,变化比较大,我们恰逢其会,原也怨不得谁。从日程表看,市区只安排了米兰大教堂一个点,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规模也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在西方宗教界的地位很重要,当年著名的《米兰赦令》就从这里颁布,使得基督教合法化,成为罗马帝国国教。欧洲人以它作为米兰的象征,也是城市的中心。拿破仑当年,还特地来这里举行加冕仪式。

我对它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听说,它从开工建造,到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我想十几代人,五百年时间,这是何等坚毅的精神,多么顽强的意志,在圣母慈爱的感召下,在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中,才得以完成的壮举。心中还真想去看看,这等慢工,究竟打磨出了怎样的细活。

等雨稍小一点,大家撑起伞,冒雨前往参观。果然转过街角不远便有一个广场,后面有一座头顶立满了尖塔的教堂。远视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它正面由六根巨大的方形柱耸立到顶,上面形成自然的尖剌状塔。两侧三层,最中间大约有六层。底层在六根柱间有五扇门洞,中间的正门显然要比两侧的高大些,屋顶成正三角形。第一个印象是奇特,因为在雨中感觉到有一种冷冰冰的阴煞气。

听说,英国小说家劳伦斯,曾称大教堂“活像一只刺猬”。我认为很形象。西方的教堂和东方的文庙、道观、佛寺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后人为纪念古圣、先贤,建造的陵墓。无论怎样独特,都是正常的。

   我没有急着摄影留念,而是直接进入教堂参观,天雨,人很少,光线很阴暗。外面看见的楼层格式,是虚假的里面显得特别的空阔、深远。让人的灵魂有一种自然的震摄感。我们时间不多,没有准备深入探究。人也少,也没受到特别注意。但几分钟后,大队人马跟进,可能是雨伞带进的雨水,打湿了门厅的路面,引起守门值班的不满。跑了一个小头目出来,卡在神道中间,站成了一堵终结墙。两名保安在他的指挥下,开始很礼貌的导引,将我们团队的主力引向右边的侧门,全部驱逐了出去。我们余下的几人,见如此情势,便也自觉的跟着退出。在人家的地盘,言语不通,没啥可说的。我慢慢走过去,到了他的面前,侧身,正面平静的看着他的眼睛。他似乎也感到了姿势的不雅,把斜举着的手,放了下来。未等他开口,我已侧身追随着大队离去。

   出门后,雨已较小,我在广场拍照,又有人来说误会已消除,又可以进去了。但大家都没了兴致。离约定的集合时间也已经不多,回头路,没人愿走的。回到车上我用速记本,以诗作了一幅漫画:

不知触动了他的哪根神经

闪着蓝光的双眼活像饿鹰

立正挺胸右手臂向上前举

僵硬干瘦的长脸挤满狰狞



猛然想起这是标准举手礼

原来遇着还魂的纳粹小兵

当年将耶苏钉在十字架上

好像也就是这个恶卒行刑



难怪他世世代代永堕地狱

守陵扫墓成了赎罪的宿命

生就是这活坟中一条腐蛆

居然还在离间人类和圣灵



我们不喜欢魔鬼礼仪

我们不接受嗟来之请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回复 12# 海棠依旧


    其实,任何地方都是这样,总有些自以为是的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米兰斯福尔扎城堡
有好事者,统计了一下,据说我们这一个三十余人的旅行团里,居然没有一个,真正进入了上帝的教门的。难怪这座在西方人心目中视为神圣的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具有非常灵异的大教堂,根本不欢迎我们。而且天气也特作怪,等我们大多数人,按时回到车上后,雨也就停了。由于也有一、二人,后来又重新去转悠,所以大家只好耐着性子干等,推迟了近一小时才向下一个目标驶去。
我们沿着街道不疾不徐的,所过之处感觉不到多么现代化。整个城区显得到也平和、安静。意大利人可能有些冷漠,这是我在车子等红灯时,无意中拍下的一张照片上,感觉到的。因为刚刚雨后,地下还很湿润,有一个老年妇女匍伏蜷曲在街沿,向路人作求助状。从衣着看,虽不算整洁,但并不破烂。是不是乞讨之人呢,我不能肯定。但过往路人和周边商家,均作视而不见状,至少在我们的车开动之前,没见一个正眼看向她的。我想那怕是有一丝怜悯、同情,甚或是,鄙夷的目光投向她,我心里或许也好受一点。一个老妇人,倒毙似的僵卧在湿漉漉的街沿,竟被同类当成空气,仿佛不存在一般,着实让人心寒。

米兰这个古城,和我现在居住的,由先前一个古镇发展起来的盐都,其实也有很多类似之处,属于区域组团式的结合。先前的区域之间,不多不少的有一段分隔地带。随着现代城市的扩展,正在消除这些空白。我们离开保护堪称完好的古城区后,在城郊的结合处总算看到了一、两幢现代的高层建筑,虽不太高但外形是很时尚的流线型。这时太阳也出来了,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让人感到特别的明亮清新。和我们那个古城,二、三十年前刚刚冒出摩天大厦时,当时心里的感受一样,让我选择,生活,还是肯居住在现代的新社区。古城作休闲]观赏是可以,但要从生活舒适度看,总是要大打折扣的。

斯福尔扎伯爵的城堡,已经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了。为当时的米兰领主,维斯孔蒂家族兴建。由于最早的目的是用于军事,所以按正中的城堡大门,成对称状分布。四周围有高墙,转角处有大碉堡,整个城堡是个方方正正的袖珍城池。当然战争总是有胜败的,这里曾一度化为废墟。修复后成为斯福尔扎家族的住所。经后世不断完善后,成了拥有剧院、图书馆、雕刻馆、博物馆、大公园等的公共场所。成为米兰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是城市历史沧桑的象征。据说扩建过程中,有不少大艺术家都曾经参与。达·芬奇还亲自去,规划过堡内的水利工程和剧院内的机械结构等。因此现收藏了很多具有很高艺术和历史价值的作品。

里面陈列有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的雕刻作品,还有不少家具、绘画,及很多作家的手稿等。经常举办一些专题展览,去参观是要另外收费的。当然我们这样的走马观花是不可能,也没有时间去细看的。不过摆放的大理石雕像和建筑物上的大型浮雕也不少,多少弥补了未在教堂内欣赏的遗憾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爱之城”的阳光  
当你真正走进了维罗纳,这座意大利最古老、最美丽和最荣耀的城市。心里定然会产生,一种对“爱”的皈依。而我感觉最深刻的,就是伟大的作家,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人类精神产生的强大感召力,和对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贡献。

这座北倚阿尔卑斯山,西临经济重镇米兰,东接水城威尼斯,南通首都罗马,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从建立起,就是一个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记下的全是战争和仇恨的历史。但莎士比亚一部歌剧,竟然彻底的改变了它。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拯救了人们的灵魂。罗密欧与朱丽叶誓死捍卫爱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剧作中有一个经典场景,是罗密欧在朱丽叶家的阳台向朱丽叶求爱。本来只是莎翁,出于舞台的最佳表现效果,作出的艺术性虚构。事实上并不存在“朱丽叶的阳台”,但朱丽叶的故居和她的墓地,那传说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秘密结婚的地方都在维罗纳。早已被人们视为“爱的圣地”。不管怎么向慕名而来的游客,反复解释这一令人遗憾的事实,但人们早已被这一幕爱情悲剧所感动,宁愿相信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望。最终出于旅游业的目的,维护罗纳还是在故居后院,按照莎士比亚的巨著。建造起一座象征性阳台。供从世界各地,专程赶到这里来结婚的情侣和游客膜拜。

朱丽叶的故居,是现位于市中心,卡佩罗路二十七号小院里的一幢小楼。我们进去看到在这个并不太大,略显幽深的小院内,早已挤满了各种肤色,说着各种不同语言的人们。里面竖有一尊,仿真的朱丽叶青铜塑像。一个亭亭玉立的欧洲美女;一双温柔深情的眼睛;一脸略显哀怨的表情。她左手卷曲,抚在心房,右手自然下垂裙侧。脚下有底座,整个造型秀丽端庄。铜像左侧有一幢三层的小楼,唯独最上层靠里的间,支撑出一个大理石阳台,令无数青年男女神往的朱丽叶,正站在那里接受大家的祝福。这个当年罗密欧与朱丽叶幽会的场所,现在每天都在上演着真实版的情景剧。这个小院所有门墙上,都写满了祝福爱情的话语,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爱之圣地。

维罗纳按拉丁语的意思,为“极高雅的城市”。至今依然保存着从古代、中世纪,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建筑。如著名的圆形竞技场、教堂、罗马剧场、大量纪念碑,和一座完好的斗兽场。周边的自然风光也不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旅游胜地。这一个特别增加的自费项目,大家觉得很值,我也得了十四行诗:

森严壁垒的城堡

古朴的圆形剧场

众多的罗马遗迹

叙述尘世的沧桑



两千多年的历史

邪恶正义的较量

一部爱情的悲剧

唤醒人性的善良



罗密欧没有白死

让仇恨争斗消亡

用生命捍卫爱情

朱丽叶千古留芳



维罗纳永浴爱的阳光

莎士比亚为人类景仰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