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斯 原:在哲学之外——读王世忠诗集《雪落声声》

                                   
  我参军前在老家邯郸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叫阎道伦,我俩都非常喜欢文学。要说有多好,多喜欢文学,只摆出一件似乎有点离奇的往事,就能说明。大约1961年的一天晚上,下自习后我俩一路回家一路交谈文学,走到和平路与五金街交叉口该分手了,话还没说完,就站下继续说,这一说就说到了次日凌晨。忽然七八个警察一下子围过来,“干什么的”?“没干什么”,“没干什么在这里干什么,走”!就这样稀里糊涂进了局子。在里面分别看了学生证,独自询问了情况。然后听到有人打电话,好像向上边汇报,说抓的两个人是邯郸三中的学生,他们交代在马路边谈论文学,讲的什么屠格涅夫、果戈理、莫泊桑等等,不知什么意思。第二天校领导把我俩叫去,说热爱文学很好,但不要谈得太晚。又告知昨晚那个交叉口有人抢了食品店,警察在那里蹲守破案。我俩哭笑不得。
  40多年后,我在重庆从部队岗位退休,阎在老家也退了下来。2009年他来西南方向旅游,特意看我。老同学相见谈不完的话,感慨万千。交谈中得知他一如既往仍然热爱文学,恰逢重庆新诗学会在其香居茶馆的每月例会,就带他参加,他高兴地认识了梁上泉、陆棨、万龙生等诗人。告别时说很羡慕重庆,有这么多诗人这么好的文学氛围。我说邯郸应当也一样的,你回去结识他们。当时他脸上一片茫然,“邯郸?结识谁?”其实我对邯郸的文朋诗友也不熟悉,但立马想到了在《东方诗风》上读到的秋水涟滟,诗写得很好,据介绍是邯郸学院武安分院的一位领导,就推荐给他。
  过了一段时间阎在电话上说,他跑了数十公里到了武安分院,门口的人说没有秋水涟滟这个人,院领导里面更没有。我这才认真向万龙生询问,原来秋水潋滟的真名叫王世忠,告阎后他终于得见,并获一册赠书。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所构成的整个世界,是无所不包的,但它只包含这些东西的普遍的一般的本质,而不包含具体的个别的表现。比如上面我谈到的一些细节,就不能包含在哲学之内,而处于哲学之外。
  我的这一认识,在前不久万龙生把王世忠的一本新作、诗集《雪落声声》交到我手上,嘱写读后感时,就在思索能否成为这篇读后感的一个思想,也就带着这一想法去读。及至读后它竟然变成了如今的题目,觉得诗尤其不能包含在哲学之内,而必须在哲学之外。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东西,讲求深刻、透彻、明确、清晰,其逻辑性、概括性、说理性、思辨性很强;而诗往往围绕感情、感性生成,追逐朦胧含蓄、比兴象征、意在言外。实际生活中能够像哲学那样板上钉钉般把问题说得非常清楚的事情并不是很多,大多是能够感觉到但无法完全说清,加上我们有时还存在不想说清、不便说清、故意不说清乃至故意说浑等等需要,这就为诗的存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雪落声声》为例,分述如下。
无法说清。《寒鸟》:
一只鸟在树下蹦跳寻觅
阵阵的寒风吹打着毛羽
常惊恐身旁无意的声响
瑟瑟发抖于这严寒天气

我想悄悄的走近它身边
告诉它有人非常的怜惜
想把它安放温暖的室内
送给它颗颗金黄的米粒

谁知我刚刚移动了半步
它急急与我拉远了距离
扑椤椤一下子飞到树梢
警惕的眼里充满着敌意

我竟然不如河边的老牛
任它在身上随意的飞憩
它身旁的声响是有意还是无意?走近它的人是否真的怜惜?它眼里会不会有什么敌意?老牛是不是任它在身上飞憩以及它的这种飞憩是不是随意?这些都是说不清的。关于动物是否具有意识,动物学、哲学都还没有完全讨论明白。哲学说不清的时候,诗就大有用场,你看这首《寒鸟》引发了我们多少美好想象和有趣思考啊!
   《静静的聆听》:
       静静的聆听花开的声音
     合住双眼
     遥想大千
     会飘来一阵又一阵温馨的浪漫
     
     静静的聆听风过的脚步
     眯住双眼
     微尘轻漫
     会听到一声又一声轻轻的呼唤
     
     静静的聆听雨点的轻弹
     抬起双眼
     凝神默盼
     会传来一曲又一曲温柔的缠绵
相对于自然界的说不清,人,特别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说不清,更有过之。人如果真正能做到“静静的聆听”,会出现许多奇怪的情景。像作者就不但能听到什么,而且能看到、觉到和想到什么。何以如此?说不清。作者所说飘来的浪漫、传来的缠绵是什么?以及他听到的呼唤是谁呼唤谁?更加说不清。惟其说不清,才带领我们去体验他的也许是我们曾经有过的奇特感受,这就是诗的作用。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过:“一切事物都不是像人们要我们相信的那样可理解而又说得出的;大多数的事件是不可言传的,它们完全在一个语言从未达到过的空间;可是比一切更不可言传的是艺术品,”①诗正是这样。
毋庸说清。《来过》:
  一行垂柳
  妩媚婀娜
  星星来过
  月亮来过
  
  一湾浅溪
  辗转腾挪
  白云来过
  白鹤来过
  
  几丛翠竹
  迎风婆娑
  风也来过
  雨也来过
  
  一排石凳
  如今落寞
  我也来过
  你也来过
读这首诗,好像观赏一组长镜头影视画面,它摇拍了垂柳、浅溪、翠竹,最后在石凳定格。如果诗人是这组画面解说的话,他用画外音一一进行了描述,还告诉我们星星、月亮,白云白鹤,风雨和你我。这里一切我们所不怎么关注的东西应当说都交代清楚了的,包括那个“我”就是作者本人也是清楚的。唯一所比较关注的“你”,以及与“你”有关的东西没有交代清楚。比如“你”是谁?“你”和你什么关系?你们来石凳这里干什么?惟其没有交代清楚,在说了一句你我来过之后戛然而止,把所有可能统统留给读者想象、猜测。这想象、猜测的过程就是感受、消化、分享诗意的过程。当然有经验的读者看到前面营造的环境,立马就会捕捉到其中殷殷的情思和陡然而生的失意、惆怅。由此可以想见,如果把这关键的一点也交代清楚,实际上等于限制了读者的阅读想象,诗意必将大失。
   《等》:
       茶
     放在桌边
     不端
     
     笔
     放在筒里
     不掂
     
     书
     放在桌案
     不看
     
     等
     悄悄风儿
     来探
此首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表现方式不同。前3节刻画了一个无心事他的形象,然后用了一个“等”字,将读者心思提起,哦,什么都不干原来在等,等什么呢?却是在等悄悄风儿来探。这一下使读者提起的心又跌落五里雾中,悄悄风儿指什么?它怎会来探?他为什么等它来探(而且等到那种程度)?这一片大雾正是诗意之雾。如果改一个写法,说得很清楚,比如等人来还钱,或马上要外出等等,哪还有什么诗意!吕进在谈到诗歌的弹性技巧时说:“这种诗篇的炉锤之美,全在‘模糊’”,②诗在很多时候确实毋庸说清。
  三,不便说清。
  《视察》:
    悠悠背手
    微微腆肚
    走走停停四方步
    
    昂昂气质
    翩翩风度
    笑笑谈谈四方顾
    
    口口莲花
    声声语录
    神神明明把人度
    
    滚滚车流
    溜溜烟雾
    五五六六论杯箸
只是摆出了视察者的姿势、形象、步态、气质、言谈、度人、论事等情景,似乎未置褒贬,实则厌恶、鞭挞之意跃然纸上。这就够了,他当然不便把背手的、腆肚的、走四方步的,更不便把气质昂昂、风度翩翩、谈笑风生、口吐莲花、讲话有人记录、度人似有神的视察者都说成坏蛋。即便如最后一节所描述的视察者车流滚滚、烟雾溜溜去饮酒吃饭,谈论饮食文化,虽然过分了不大好,但也不便一概而论地以此为之定罪。作者非常明白,不该说清的地方说清了,不但破坏诗意,而且说不定会遭致非议和赍恨。
   《踏上浔阳楼》:
     踏上浔阳楼
     江风冷嗖嗖
     豪侠男儿一声吼
     沥沥鲜血染城头
     诛贪官
     斩恶酋
     莽莽大地龙虎走
     
     踏上浔阳楼
     江风阵阵稠
     普天之下皆王土
     招安旗下骨无收
     壮士血
     空白流
     豪情壮志一旦休
     
     踏上浔阳楼
     大江千古流
     江畔春草年年绿
     春去秋来又荒丘
     浔阳楼
     大江口
     江风江雨使人愁
是一首咏怀诗。前2节不论对莽莽大地龙虎走的豪侠男儿的热烈赞颂,还是对豪情壮志一旦休的被招安将士的不无惋惜,意思和情感都是清楚的,也是可解的。而后1节,特别是末句“江风江雨使人愁”,恐怕就属于不便说清之类。实际上不是风愁不是雨愁而是人——作者之愁。那么他愁什么?是愁自己不能或不敢像古代豪侠男儿那样诛贪官、斩恶酋,不惜血染城头?还是愁不忍壮士血空白流,豪情壮志一旦休?诗中未曾着笔。联系到“江畔春草年年绿,春去秋来又荒丘”2行,作者抒发的显然是现实之愁,什么愁?未说。他不是无话可说,也不是明哲保身,而是不便以轻薄道出。这样使多种可能萦绕在读者心头,诗意更浓。德国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曾提出一个具有颠覆性的思想:“对于不能谈论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揭示了人们被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打动,受其感染和从中得到启示的根源。③
  四,故意说浑。浑是清的反面。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④比照过来可以说句至清则无诗,或句至清则诗意不浓。因此诗人不但由于无法说清、毋庸说清、不便说清等把诗写得朦胧渺茫,而且有时简直就是“趟浑水”角色,故意把诗写得云里雾里,令人摸不着头脑。《采来一缕阳光》:
      剪来三尺流霞
    用心细细捆扎
    
    寄予江水之畔
    能否辉映浪花?
    
    摘取一棵(颗之误?—笔者)星星
    用心密密缀缝
    
    寄予桃源深处
    可否有人看懂?
    
    采来一缕阳光
    用心细细包装
    
    寄予千山之外
    可否有人收藏?
尽管诗句空灵有趣,意思也可以大体理解接受,但词句上完全是浑的。流霞怎能剪来?它怎样捆扎?星星如何摘取?又如何缀缝?阳光可以采来吗?可以为它包装吗?纯粹在说胡话、梦话、疯话。而且流霞、星星、阳光他还要分别寄出,不知哪里有给他寄出的邮局?人家不说他神经病才怪!但清醒的“神经病”是诗人的代称,他这一盆浑水至少让我们摸到了3条大鱼,那就是他要写的3封信:一封寄到江水之畔,告诉作者眼中的流霞;另一封寄到桃源深处,述说诗人心中的星星;还有一封寄到千山之外,倾吐他感受到的阳光。这3条大鱼,当然是3条诗意之鱼,是浑话之肥水养大,也是破解浑话之所得。
  《探寻秘密》;
      我想躲在树下
    听听小草的对话
    它们齐齐的钻出地面
    究竟是谁的主意?
    
    我想潜入水下
    看看鱼儿的游戏
    它们匆匆的来来去去
    要追寻什么秘密?
    
    我想爬到树颠
    测测鸟儿的羽翼
    它们柔软棉绒的翅膀
    凭什么一飞万里?
草长、鱼游、鸟飞,这些人类的永恒之谜,引发了多少人的好奇想象和有趣猜测呵!王世忠也不例外。诗句写得不能不说清晰,简直是儿童诗般的天真无邪。但如果从是否违背“常理”的角度分析,也是一种故意的浑话。小草会对话吗?是谁出了主意它们才齐齐钻出地面的吗?等等,无理而有趣,我们读到了童心、诗意。当年王荆公改王仲之诗句“日斜奏罢《长杨赋》”,为“日斜奏赋《长杨》罢”,且云:“诗家语,如此乃健。”⑤诗家语就包括丢弃其他用语特别是哲学用语的清而营造诗歌语言的“浑”。
    最后有三点说明。一,在哲学之外,只是偶然从一个不怎么被人关注的角度谈谈个人对《雪落声声》的阅读感受,并从写法上将之划分为4类,这与该书序言中宋煜姝把它从题材上归为3种应当说是并行不悖的。无论我的4还是宋的3,都未能对《雪落声声》的诗体——规范且具创新意义的格律体新诗——给予充分论述。当然,研究、创作格律体新诗的根本目的不在格律而在于诗。尽管如此,不无遗憾。二,在哲学之外,指出了诗与哲学的区别,但不否认其联系,譬如哲理诗。诗在表现形态上与哲学遥远,但其精髓最为切近。好诗一定有哲理萦回其间,好的哲学著作必然有诗意弥漫其上。哲理诗是诗,也应在哲学之外,是以诗的感情、意象、文体特征等等展示诗意,而不是运用哲学的概念、判断、推理空喊哲学口号。三,在哲学之外,强调了诗的含蓄朦胧特点,但不是说写得清楚明快的就一定不是好诗,如王世忠著名的“局长系列”讽刺诗。诗无达诂,这与作者的个性、气质、风格、喜好以及各类不同诗歌的要求等有关。也不是说越是含蓄朦胧就越好,而应有一定界限。现在有些诗谁也看不懂,甚至连作者本人也说不清什么意思,那就没意思了。
    
  注释:
  ①见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第一封信)》。转引自2014年1月26日《重庆时报》。
  ②见《吕进文存》第二卷第128页。
   ③转引自2013年12月6日《文艺报》的文章《咖啡的味道》。
   ④见西汉戴德编《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
   ⑤见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

非常感谢斯原先生的评论。人云: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斯原先生对我的诗给予了深度的阐发,倍感荣幸。我的创作其实还很肤浅,只是努力按照诗歌创作的一般规律而已,且还不得要领。我定当继续努力。诗不但是要有人写,更重要的是要人读有人赏,才能挖掘它的意义。斯原先生乃我的又一知音也。谢谢!

TOP

斯原评诗每每能独具只眼,找到一个特定的角度。
这就不是就诗论诗,而是既站到了一个高度,又进入了作品的内部。

TOP

很有特色的诗论!学习了~
士为知己者死,诗因知己者活。
我希望我的诗——字少义多,言浅情深,语淡味浓,思奇韵和。
卜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x571

TOP

学习并转载~
士为知己者死,诗因知己者活。
我希望我的诗——字少义多,言浅情深,语淡味浓,思奇韵和。
卜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x571

TOP

学习并转载~
士为知己者死,诗因知己者活。
我希望我的诗——字少义多,言浅情深,语淡味浓,思奇韵和。
卜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x571

TOP

学习并转载~
士为知己者死,诗因知己者活。
我希望我的诗——字少义多,言浅情深,语淡味浓,思奇韵和。
卜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x571

TOP

学习并转载~
士为知己者死,诗因知己者活。
我希望我的诗——字少义多,言浅情深,语淡味浓,思奇韵和。
卜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x571

TOP

学习并转载~
士为知己者死,诗因知己者活。
我希望我的诗——字少义多,言浅情深,语淡味浓,思奇韵和。
卜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x571

TOP

学习并转载~
士为知己者死,诗因知己者活。
我希望我的诗——字少义多,言浅情深,语淡味浓,思奇韵和。
卜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x571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