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大顿对称论〔汉语音节诗体〕简明法则

大顿对称论〔汉语音节诗体〕简明法则
  
  音顿诗体又称音节诗体,汉语音节诗体的法度比现有音步对称论更简单。
  
  第一节 简明法则
  
  一、基本法则
  诗句字数对称,诗逗对位对称。
  二、细则:
  〔一〕音顿由词或词组组成,不允许程式化分割。基本音顿有七种:一字顿、二字顿直至七字顿。最大音顿不能超过七字。
  〔二〕诗句两分或三分成诗逗。能够中分或接近中分的诗句采用两分法,较大停延离句中较远者,一般采用三分法。相应诗句的诗顿必须“对位对称”,即停顿位置必须对齐。除六字顿之外〔见下条〕,诗逗内部的小顿是否对位对称则不强求,能对称可以锦上添花,不能对称也无损整体的节奏美。
  〔三〕六字顿有两分式〔“33式”〕与三分式〔含“222式”、“132式”、“231式”〕两种。二者不允许互对,只允许自对。此法则可以保证音节诗体也能满足音步对称论的要求。其原理可常见拙文《音步分析的简化——“排异法”》〔注⑮〕。
  〔四〕以一个诗句〔行〕为单元克隆成篇者为整齐对称式,以几个长短句的集合为单元克隆成篇者为参差对称式。二者综合运用者为复合对称式。〔按:整齐式与参差式的分野只看诗句字数,不考虑音步。〕
  〔五〕整齐式的克隆方式有四种:
  1、一贯式,以一种基准节奏模型反复克隆直至终篇,公式为“aaaa”,类似于句句韵。例如:
  
  不要问我‖写诗为什么a
  一定要问‖就去问汨罗a
  骚人屈子‖九死犹未悔a
  香草美人‖永在我心窝a〔共三段,余仿此〕
  ——卜白《不要问我写诗为什么》〔45体〕
  
  2、交叉式,两种基准节奏模型在奇偶句里交叉克隆,公式为“abab”,类似于双交韵。例如:
  
  绿茸茸的草地‖许给你了,a
  我们的脚印‖让风去收拾。b
  月光下的沙滩‖许给你了,a
  我们的脚印‖潮水会抹去。b〔共两段,余仿此〕
  ——宋煜姝《脚印》
  
  3、随转式,中途转换基准节奏模型,常见的是两句一转,公式为“aabb……”;可以转回本式〔aabbaa……〕,也可转为它式〔aabbcc……〕,类似于随韵。例如:
  
  不必瞩望‖流淌的白云a
  飘飘荡荡‖是它的本真a
  如果它也曾‖轻轻来过b
  挥挥手随它‖自由远行b〔共三段,余仿此〕
  ——《不必》王世忠
  
  亦可一段一转。或其它有规律的方式,公式类推。
  4、包孕式,两种基准节奏模型以包孕式方式克隆,最常见方式为“abba”,类似于抱韵。例如:
  
  等月我等得‖太久太久a
  等到银光‖重现的中秋b
  把她当作‖迟到的情书b
  一直要读到‖天明时候a〔共三段,余仿此〕
  ——王端诚《中秋读月》
  
  亦可采用其它包孕方式,如“aaba,aaba”、“abaa,abaa”、“aba,aba”之类,以有规律为原则。
  5、复合式,多段体诗篇可以错综杂用四种模式,可称复合式。试举一例:
  
  《迎春晚宴》万龙生
  
  一把大红伞‖遮蔽风寒a〔一贯式〕
  伞下是一场‖迎新晚宴a
  灯光里腾起‖袅袅青烟a
  炭火炙烤着‖时蔬海鲜a
  
  柔曼的音乐‖悄然飘散a〔包孕式〕
  一句钟声‖切断了两年b
  碰响酒杯‖让酒花四溅b
  笑脸是朵朵┋花儿怒绽a
  
  这时忘记了‖危机风暴b〔交叉式〕
  二零零八‖携苦乐渐远a
  这时涌动着‖共同信念b
  相信未来‖渴望着春天a
  
  一把‖大红伞遮风┋蔽寒c〔一贯式〕
  一句‖钟声切断了‖两年c
  
  一贯式相当于乐曲里同一主题节奏贯穿首位的节奏模式,而双交式、随转式和包孕式则相当于乐曲里主题节奏和副主题节奏互补的节奏模式,其原理可参见《论格律体诗歌的主题节奏》一文〔注①〕。
  根据上述法度写作,整齐式的体式相当丰富,具体体列和例诗可参看拙文《音顿诗体范例举隅》〔注②〕。
  音顿诗体法则已经毫发无损地满足了音步对称的要求,所以不必再考虑音步了。
  
  第二节 如何消弭诗顿分割的不确定性
  
  诗逗对位对称能够形成鲜明的节奏美,这一点已经得大部分业内人士的认可。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消弭大顿分割的不确定性。对此可采用如下法度解决。
  第一、“经院式朗读法”是音顿诗体格律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在朗诵流畅自然的前提下,必须严格根据格律的需要确定顿歇位置,而不能率意为之。这一要求是合理的,也是可以做到的。
  第二、诗顿的定位,不能孤立判断,必须依赖于相邻诗行的比较。一般有四种情况:
  1、大部分诗句,流畅自然的大停顿只有一处,凭语感是很容易辨识的,例如:
  
  一棵白桦树‖生在北方‖-
  高高山岗上‖玉立亭亭‖-
  身上的积雪‖白得耀眼‖-
  背后的天空‖蓝得透明‖-
  
  2、部分诗句,流畅自然的大停顿会有两种可能,选用哪一种,必须根据相邻诗句的需要而定。
  例如,“怕临别会有‖太多的失悔‖”为“55逗”,“怕临别‖会有太多的|失悔‖-”为“352逗”,它们都是自然读法。其相邻诗句是“55逗”,便选用前者:
  
  我是如此地‖珍惜着今天‖-
  怕临别会有‖太多的失悔‖-
  
  又如,“我真的不想‖同你作伴‖-”为“54逗”,“我真的‖不想同你|作伴‖-”为“342逗”,都很自然;其相邻诗句为“342逗”,便选择后者:
  
  我真的‖不想同你|作伴‖-
  你使我‖辗转反侧|难安‖-
  
  余可类推。
  第三、当最流畅自然的停顿不能满足格律的需求时,可以采用从权的朗读方式。以诗句“流不尽绵绵不绝的春雨”为例,最流畅自然的读法是“352逗”式“流不尽‖绵绵不绝的|春雨”,如果读成“55逗”式“流不尽绵绵‖不绝的春雨”,它把“绵绵不绝”一词拆开了,就比较别扭。而格律的需求却是“55逗”式,可以把节奏点的停顿换用较明显的延长音〔用“┋”标示〕,这种读法既可保证“绵绵不绝”的连贯性,又可满足格律的需要,读来仍然比较自然:
  
  忧郁是一种‖无奈的固执‖-
  书写是一些‖重复的际遇‖-
  白话文流动‖悠悠的古韵‖-
  流不尽绵绵┋不绝的春雨‖-
  
  又如:
  
  也许我们该‖痛苦地责问‖-
  有多少衣冠┋楚楚的缙绅‖-
  正在出卖着‖自己的灵魂‖-
  
  对于优秀的诗人来说,写作时尽量采用第一二种最合理的句式,尽量避免从权的句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选》里暗合音顿理论的范例,全都是作者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写就的作品,因此“从权句式”的比例要高一些。马德荣先生在音顿理论的指导下,对旧作《知青十四行》系列作了修改,“从权句式”就极少了,大家可以参阅《马德荣音节诗体集锦》一文〔③〕。
  此外,还有一些分逗时的形式技巧,简介于下:
  第一、三分诗逗的节奏感,如果有疏密之分,诗逗的停延也应当有级别之分。例如:
      
  在这‖严寒的|日子‖-
  守望‖北国的|人儿‖-

  余可类推。
  第二、不能中分的诗句一般采用三分逗,但也不能绝对,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

  是从水里掬起的‖一捧月光‖-,
  是在雪地飘来的‖一缕暗香‖-,
  是暮春时梨树下‖一寸土壤‖-,
  是江城白玉楼上‖一曲清商‖-。
  
  此诗前三句是“434逗”,第四句是“344逗”,故不能三分,而只能两分为74体。
  上述消除诗逗随意性的技巧性法则,是我通过大量诗歌分析归纳出来的,肯定不够完备,还有待于大家在创作实践中继续探讨。  


①《论格律体诗歌的主题节奏》http://eastpoet.dns45.78host.com ... &extra=page%3D2
②《音顿诗体范例举隅》http://eastpoet.dns45.78host.com ... &extra=page%3D1
③《马德荣音节诗体集锦》http://eastpoet.dns45.78host.com ... &extra=page%3D1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