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我们能因为响水滩客的《有时,同情一个乞丐》不分行就变成了了散文形式,就因此而认定格律诗也是分行的散文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3-1-16 10:45


我只是提醒,不能夸大分行的功能,分行参与了节奏表达,但一首诗或一篇散文,之所以成为诗或散文,不是分行决定的。
逐明兄用音乐中的散板来比喻自由体节奏,我以为是恰当的。沿着这个方向继续下去,对我来说,有说服力。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我只是提醒,不能夸大分行的功能,分行参与了节奏表达,但一首诗或一篇散文,之所以成为诗或散文,不是 ...
齐云 发表于 2013-1-16 11:04



    真正增强自由体的散板式节奏美的分行方式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是最近几种精力在研究吴兴华的诗艺,这个课题暂且搁下了,以后再论。

TOP

一首诗或一篇散文,之所以成为诗或散文,不是分行决定的。
——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TOP

逐明兄,自由诗怎么规范,其节奏该有什么特点,你已有探索。我提供一个例子,少年时第一次读它,就觉 ...
齐云 发表于 2013-1-16 10:54



    你在这里给散文《逍遥游》分了行,但不是根据语法结构分的行,不能代表散文真正的节奏。实际上你已经根据自己的节奏美的追求对散文的节奏作了“乐句化”的处理了,你不时发觉对称美,而这种对称美并非散文所固有的,而是根据你对节奏的理解创造的。所以这种研究方法是不对头的。

 比如说,我也可以这样分行,将产生另种节奏:

 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
 天池也。
 齐谐者,
 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
 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
 而莫之夭阏者,
 而后乃今将图南。


 你说谁才是散文固有的节奏呢?

 要研究自由诗的节奏美,必须选用自由诗,而不能选用散文。

TOP

一首诗或一篇散文,之所以成为诗或散文,不是分行决定的。
——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诗酒自娱 发表于 2013-1-16 13:56



    究竟是诗还是散文,应当有两条标准,即内容的标准和形式的标准。正如黑格尔所说:“内容非他也,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也;形式非他也,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也”。不能孤立地说谁更重要。

TOP

本帖最后由 微斋先生 于 2013-1-17 08:18 编辑

不要尝试去替古人的诗作分行。

古人书写是文不分段诗不分行的。

古人的诗文分界不在"行"而在"句",在于句的字数(不管齐言还是变言都有定数)、句中音节的规范与平仄声的有序排列以及句末的韵脚。

故此,古代的诗歌不分行它还是诗,今人所谓“自由诗”即使分行也还是无法掩盖其“文”的身份。

替古典诗歌分行用以研究文言中诗文之别,无异让穿上西装的李白与依然唐装的韩愈辩论《中西衣着优劣之比较》一样,实在有些不伦不类。

至于为照顾今人的阅读习惯,现代出版物中将古人诗词分行排列,那又当别论了。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回复 15# 孙逐明

当内容已具诗质,形式更重要;
当作品已具诗形,内容更重要。

TOP

回复  孙逐明

当内容已具诗质,形式更重要;
当作品已具诗形,内容更重要。
诗酒自娱 发表于 2013-1-17 08:47



    嘻嘻,正说反说,无非是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我们的看法其实完全相同。

TOP

不要尝试去替古人的诗作分行。

古人书写是文不分段诗不分行的。

古人的诗文分界不在"行"而在"句",在于 ...
微斋先生 发表于 2013-1-17 08:01



    西洋诗最早的歌谣同样也是不见诸文字的,同样不存在“分行”一说,后世见诸文字后根据歌谣节奏的内在规律分了行,以彰显其节奏特色。中国人只是迟了一步而已。

TOP

更重要的是,节奏美是听觉的音响效应,在听觉里根本不存在“分行”的概念,只存在长短级别相同的停延与连续语流之间的张弛节奏感。文字上分行只是把这种级别相同的停顿展现出来而已,诗歌本身具有的节奏张弛是因,分行是果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