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东方诗风》第二期已收到。异常喜悦!爱不释手!

谢谢诗兄和各位编者!辛苦了!

祝福《东方诗风》!!

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海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TOP

沈用大先生来信___

 

万老师:

<东方诗风>已于周六收到,谢谢.如果说上一期的封面给人一种"王者之气"的感觉,那么这一期就给人带来春天的感觉,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特別里面有互动,如与"世界汉诗",与"格律体新诗"等,还有诸多名家对上一期的反馈.总之,刋物办得有声有色,我一定认真拜读.

五月聚会我愿参加,具体时间地点一旦确定,请即告知为盼.丁鲁老师最近经常联系,也谈及聚会,不过通知要由您们发出.

                                                                                              用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1 20:16:03编辑过]

TOP

 

《东方诗风》第二期印象

fficeffice" /> 

每次收到文友寄赠书刊,我基本上先看目录,凭直觉找几篇看看,若读后觉得不错,再细读。这是我的习惯,说起来实在惭愧。拿到这本《东方诗风》,我照例是先看目录。但只看目录,就给我一种厚重的感觉,令我不敢以直觉挑着看。于是老老实实从第一页读起,虽然因为工作原因,不能一气读完,而是断断续续地,加起来大约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却并没有影响兴致。下面谈谈我对第二期的一点印象——

其一、包容性。这既表现在本期内容及形式上的丰富多样,也表现在对来自诗坛的各种声音的接纳。在高举“新诗格律派”旗帜的同时,也不排斥包括自由体新诗在内的其它诗体。这包容开放的胸怀是和我在论坛上感受到的相一致的,所以觉得特别温馨,特别亲切。

其二、互动性。这里既有作者与作者的互动,也有作者与读者的互动,还有读者与读者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具有即时性。比如“唱和之柬”中的那些篇什之所以得以诞生,其实不就是完成了一个从读者到作者的角色转换过程吗?不就是作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互动吗?再比如李长空对王端诚《秋菊之歌》的赏析,刘聪美的论坛跟帖二则,从不同角度对《秋菊之歌》进行赏析,可以互为补充,互为参照。他们的赏析对其他读者或许也能起到一定的导读作用,即使其他读者的观点与之相异甚至截然相反,也会碰撞出灿烂的火花。这不正是优秀作品的魅力所在吗?我尤其要强调的是,本期的理论文章也极其有分量。在我看来,在某种程度上,使理论与创作也处于一种互相促进的和谐的互动状态。说实话,现在许多诗人都存在重创作轻理论的现象,我自己就是这样。没有了理论的指导,创作往往靠灵感,随意性大,很难达到曹丕所说的那种自觉境界。反之,没有与之相应的优秀作品支持,再好的理论也会显得势单力薄。

以上是我读本期诗刊的一些零零碎碎的印象。我也提点不成熟的意见,我感觉在选择上既要考虑诗的内容和质量,也应顾及形式特点上的差异。比如万老师的《白马》和《雨点》个人觉得在结构形式上比较接近,将其中一首换成另一种类型的整齐章,是否会更好些?我不懂格律体,我印象中戴望舒的《烦忧》也是这种结构的——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2 12:01:44编辑过]

TOP

 

问好蓝路兄,谢谢你的支持和建议。 :)[em27]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凤舞在2009-4-21 16:46:15的发言:

 

问好蓝路兄,谢谢你的支持和建议。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凤舞好!其实我对东方诗风论坛以及这里的朋友始终有着一种歉疚,我来得太少太少。刚才我发了贴就走人,匆匆去外面给女儿买晚饭,她今年高考,学校里伙食太差,我隔三差五地给她改善一下。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蓝路在2009-4-21 17:29:51的发言:

凤舞好!其实我对东方诗风论坛以及这里的朋友始终有着一种歉疚,我来得太少太少。刚才我发了贴就走人,匆匆去外面给女儿买晚饭,她今年高考,学校里伙食太差,我隔三差五地给她改善一下。

 

呵呵,朋友相知,不拘于形迹的。 蓝路兄有好作品陆续贴过来我就很开心。:)

 

孩子高考是所有家长都最紧张的时刻,祝愿你女儿能考上理想的大学。[em29]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TOP

 

谢谢蓝路兄的议论,这充分表现了对论坛的热爱!

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今后把论坛和刊物都办得更好!

也祝小蓝路考上理想的学府!

TOP

我印象中戴望舒的《烦忧》也是这种结构的.

 

___是的,好些朋友缎喜欢这样的样式,石天河先生将岂形象地命名为"岸柳倒影式"哩.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善同在2009-4-15 12:12:11的发言:

也想讨本!

 

831500 新疆阜康市天池北路供销社家属院 3 号信箱

 

 

《东方诗风》第二期诗词之页刊有王善同兄的“漓江四章”,作为作者,自当奉寄一本。由诗酒兄亲自办理。

至今仍有作者尚不知道联系地址,甚至不知道其实名。一般也只能通过本论坛短信联系,若能相互转告亦可。

人生悟透了无尘

TOP

问好蓝路,所言中肯!

欢迎参与,谢谢支持!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