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先生,对于诗歌的音乐性的基本观点我们的确是相同的,只是我力求术语的使用更加规范准确而已。这么作,能给大家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纷争。 旋律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复杂,它不是纯音乐的专用术语,是歌曲里最普通的概念,只要是歌曲,都会有旋律。另外,纯音乐里的鼓乐,大都没有旋律。 我不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节奏和旋律的区别和联系。 在音乐里,缺乏音高变化〔更具体地说,不能形成1、2、3、4、5、67……之类的音阶〕的等长声音,按一定的轻重格局予以反复,就能形成节奏,例如二胡只拉空弦,拉出这样的曲子: 5 5 | 5 - | 5 5 | 5 - | 5 5 |55| 5 5| 5 -||
这是四分之二的曲子,每一个四分音符占一拍,每小节两拍,第一拍强,第二拍弱。由于它缺乏音高变化,所以它只有节奏,而无旋律。听觉上,大家只会听到平直的一个声音的强弱长短变化〔重轻| 重轻|重轻|重轻|重轻|……〕,听不到声音高低起伏的变化。这种声音构成的曲子是只有节奏没有旋律的。
我们再听这样的歌曲:
《北京有个金太阳》 561665|6653|66535|53—| 〔第一乐句〕
北京有个金太阳,金太阳,
561665|66531|23212|1—| 〔第二乐句〕
照得大地亮堂堂,亮堂堂。
1—|1—| 〔第三乐句〕
哎,
11221|22165|561665|6653|3212|1—|| 〔第四乐句〕 〔按: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下划线这里无法标示出来,大家可以自行补充〕 这也是一个四分之二的歌曲,它一方面保存了前一个曲子所有的“第一拍重、第二拍轻”的节奏特点,它还多了“1、2、3、5、6”这几个音符的变化。在听觉上,我们既能感受到“重轻|重轻|重轻|重轻|重轻|……〕的节奏感,又能听到声音在抑扬起伏地变化,这种声音的抑扬起伏的和轻重变化的统一体〔还有音阶的组合关系和稳定音的配置,这就是调式,我在前面的帖子里已经作了介绍〕,这就是旋律。 在音乐的前面,节奏和旋律各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几分之几拍,都是表示节奏;而西洋乐谱里的c调、e调、降g调之类的调式说明,和中国乐谱里的正宫调、小工调之类调式说明,都是旋律的表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