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以下是引用孙逐明在2005-12-12 11:12:11的发言:

文学史和许多诗论,都喜欢强调古代诗歌和音乐的密切联系,可大都只是抽象地说说“古代诗歌可以配乐歌唱”,可究竟诗歌和音乐是如何联系的,极少有人做过具体细致的剖析。

我们从“古代诗歌可以唱”之类的抽象评述里究竟又能具体学到一些什么呢?

我准备写一些这方面的常识性的文章,也希望有研究的或有歌曲音乐创作经验的同好一起来作这方面的工作。

很赞同孙兄所言。我自己一直在想平仄律与音乐的关系。总觉得唐诗与宋词的平仄律是原自音乐,而不是语言。希望听听孙兄和其他对音乐有研究的同好的意见。

TOP

看到几位前辈的观点,也从我自己的创作,谈一点韵律的感想,以我写作的《水的新生》为例:

水的新生

刚刚从冰   
  
之子  
海   
--
的不   

一条流!   
   
的雨   
啸叫的海   
   
雀跃的   


“候,就,由,朽,流,头,都,有”压ou(iu)韵,“刚,上,往,向,望,浪”为ang韵,“子,是,示”i韵,“虽,水”ui韵,“河,乐,寞”e(o)韵,“川,山,天,管,炫”an韵,“从,冰,融,风,用,腾,拥“ong韵,”神,奔,因,尽,今,云“en韵,”化,大,它,花“a韵,“啸叫”对“雀跃”的叠韵。不同的颜色压不同的韵脚,韵律象彩色的丝线贯穿诗中,我对创作的想象是:不同的韵组如同音乐的7个音阶,让它们在诗中反复穿插出现、翩跹回旋,这样一篇诗就成了闪闪发光的音乐了。韵脚不仅压在句尾,而是压在字句中,在每一顿中。采用多组的韵脚,同时穿插使用,努力将诗的音乐性发挥出来。
于洛生 诗花朵 http://www.52poet.com

TOP

或许诗歌与韵律和节奏相脱节,仍然可能出现佳作,但那个方向或许难度更大,更需要不凡的创作能力,境界上更难以突破。

关于诗歌和音乐甚至画面相结合,先不谈歌词(其实流行歌曲的本质就是诗+音乐)。我和闪客朋友们也做了一些尝试,请看以下诗歌的音诗画MTV:

http://www.52poet.com/flash/shui.htm

http://www.52poet.com/flash/song.htm

http://www.52poet.com/flash/XING.htm

http://www.52poet.com/flash/song2.htm

http://www.52poet.com/flash/qima.htm 事实证明这种音诗画形式是很受欢迎的。歌曲与音乐结合,诗歌与画面结合,我相信3G时代诗歌是最精美的手机视频剧本,我们最近在与更多闪客朋友及公司合作,在诗歌应用方面更多的探索。但由于我自身健康原因,总是感觉进展艰难。 我们在寻觅佳作,欢迎大家到我新做的论坛桂冠诗歌来玩http://www.52poet.com/bb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 11:42:36编辑过]

于洛生 诗花朵 http://www.52poet.com

TOP

很高兴于洛生君加入我们的讨论。

我想中国的诗歌,按鲁迅先生的说法,分为“写在纸上的”和“唱在嘴里的”两种。但就其本源说,应是“唱在嘴里的”的,可以入乐的为主。诗经,乐府,宋词是入乐的歌诗,大家比较清楚:但是,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唐代歌诗与诗歌》一书的研究,唐代的古体诗与格律诗,全部都是歌诗。如此,除了文人间的题画诗,对子,等少数脱离音乐的文人诗之外,主流是入乐的歌诗。

朱光潜教授说:「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语言」。我相信朱教授是对的。

因此,我想从“诗”与“歌”,也即“诗语言”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格律》或曰《音律》的来源和作用,比较科学。

朱教授在得了上述正确结论后,却离开了音乐而纯从语言的角度,来讨论《格律》或曰《音律》的来源和作用,我觉得他因此没有能说清楚。孙逐明兄显然也是从语言的角度论述《格律》。稍后有机会,我很想与孙兄,于君暨《东方诗风》各位,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和讨教。

TOP

我想同时写诗也做词的朋友对这个更有体会。

诗的音乐性和韵律感对于我们来说首先是朗诵或者默诵时抑扬顿挫,这种感觉为读者喜欢吧

不如先来听月曼清游朗诵我的习作

http://www.52poet.com/song/bageda.mp3

巴格达的星星 背景音乐:班德瑞名曲《巴格达的星星》 当繁星辉映闪耀 君临巴比伦的古城 在神秘的春夜里 吹起复苏万物的风 然而烽火还未熄灭 废墟上流离失所 游荡着暴力和贫穷; 巴格达在呻吟流血 天空中飞满泪水 漂泊死难者的背影 谁能带来亲人的爱 救救流浪的儿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3 17:08:02编辑过]

于洛生 诗花朵 http://www.52poet.com

TOP

没错,对于音乐性强的诗歌文字上的音乐美,其实只要多听听朗诵是完全可以体验到的。

当然,还可以从理论上做出清晰的解释。可惜大多数诗人并不了解音乐的基本常识,这才闹笑话。

TOP

孙于两位诗兄好!

我一直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研究诗歌特别是中国的诗歌,不能仅从语言出发。诗歌是含音乐的语言。

朱光潜教授说「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语言。」歌词也是。它与其它文学艺术最大的不同就在此。

因此,我们研究诗歌,不要仅仅止步于语言。

古人也朗诵诗,然而古人的朗诵接近于「吟诵」,今人的朗诵很多时候更接近「朗读」。

朱光潜教授说「节奏是诗、歌、舞的共同生命」,根据我的理解:「有节奏的声音就是音乐」,有节奏的「朗读」也就是音乐。﹝然而,如果把「朗诵」列入音乐的类别,恐怕很多人都不会同意吧?我不敢肯定﹞

曼清游朗诵的于洛生兄的【巴格达的星星】让我听了很感动。比阅读或朗读更加让人感动;我想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中国古诗是特别作重吟唱甚至入曲演唱的,所以特别强调音律。

「音律」,我以为那是源自唱诗的需要,是音乐的需要,是音乐的「律」,不是语言的「律」。把配合某个曲调的「音律」固定了下来,就是「格律」。

TOP

孙兄暨于兄:我已经把【东方诗风】本题目的所有讨论帖转贴到我自己所在的【文学社区】论坛,网址www.shitan.net/bbs。目的是想让更多人参与我们的讨论。因为我以为,在当今诗坛流行「诗歌什么都不是」,一味地故意「忘却」诗的本来面目的情况下,做一些诗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研究,弄清楚诗歌的基本含义,应该是很重要的。

不知二位以为然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4 17:27:56编辑过]

TOP

吳湘洲在【唐代歌詩與詩歌】一書中說:唐代「近體詩中的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徘律等幾種最主要的形式,正是歌詩的最基本形式。」這令人想到「格律」與「歌」﹝音樂﹞的關係。他斷定說「律詩與樂律是有其內在联系的:詩的四聲與樂的五音是相對應的」。

于兄談到他作詞的朋友的體會,很好。我也想談談我自己的體會。中年以上的中國人都会唱一首【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曲。头一句是這樣的:

3 .

1

6

.

3

-

聽起來像是「你是等他」。為甚麼呢?因為歌詞沒有「對」上音律﹝樂律﹞;問題出在「灯塔」﹝平平﹞沒能對上「6 3」﹝仄平﹞

.

以上思考方向,未知孫兄以為然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4 17:15:54编辑过]

TOP

前辈您好。诗歌韵律的变化讨论起来令人眼花缭乱。先去看了您的中华诗坛。

我新做了《桂冠诗歌》网站http://www.52poet.com

还没有完工。目的是征集网络诗人的代表作,与闪客合作音诗画动画,一方面抽取截图做为绘本来出版,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手机视频来下载,帮助诗人佳作的传播。

中华诗坛的链接已在首页做好,欢迎交换。也欢迎这里其他朋友来玩,发布代表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5 17:14:30编辑过]

于洛生 诗花朵 http://www.52poet.com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