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体 缘起fficeffice" />
格律体新诗几乎打从新诗产生,就开始出现。比如郭沫若的《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其中的《Venus》就是整齐式的八行诗。她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或者说三次高潮: 1935年,朱自清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在就把1917-1926年间的新诗分为三派: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只是那时还没有“格律体新诗”这个名称。格律诗派事实上也就是以闻一多、朱湘、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其活动年代延续到30年代初期。
第二个高潮是50年代由何其芳提倡“现代格律诗”肇始,掀起了一场关于新诗形式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并影响到创作,后来因为他的“民歌局限”论遭到批判,这个问题遂被搁置。
新时期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在自由诗向散文化方向恶性发展的同时,新诗的格律建设又成为一部分诗人、学者关注的重大课题。在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是为第三次高潮的开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10月,在江苏常熟理工学院召开了全国首次新诗格律建设与格律体新诗研讨会,对于进一步推进新诗格律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会上,新诗史家沈用大先生提出的建立格律体新诗谱系的意见具有重要意义。
从那时以来,以建立格律体新诗为己任的诗歌论坛“东方诗风”和“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健康发展,并且分别创办了自己的纸刊《东方诗风》和《中国格律体新诗》,深圳中国现代格律事学会主办的《现代格律诗坛》也复刊了。这样,吸引的作者更多,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相应提高、研究的深度广度也有了新的拓展。于是,构建格律体新诗谱系的工作也就有了更好的条件。可以相信,“谱系”的初步建立无疑将对格律体新诗知识的普及、创作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则
中国当代的诗歌,以语言载体划分,使用白话的是新诗,使用文言的是诗词;以是否讲究格律划分,就有自由诗和诗词、格律体新诗。自由诗是自由体新诗的简称。由于无知或误解,有许多人把新诗等同于自由诗,其实大谬不然!
诗的格律因素,一是音韵,二是节奏,格律体新诗亦然。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和词、曲,严格讲究平仄,还有特定部位的对仗,这在新诗格律中暂时未作硬性规定(当然不限制,更不反对诗人尝试),在此姑且不论。
压韵是中国古代诗歌一贯的传统,如今大部分自由诗已经不压韵了,但是格律体新诗则必须坚持用韵(个别精短作品可以例外)。汉语是富韵语言,压韵不难,以采用普通话发音,划分18个韵部为宜:
一、麻韵,含韵母A,IA,UA;
二、波韵,含韵母O,UO;
三、歌韵,韵母E;
四、皆韵,含韵母e^,IE,UE;
五、支韵,韵母-I;
六、儿韵,韵母ER;
七、齐韵,韵母I;
八、微韵,含韵母EI,UI;
九、开韵,含韵母AI,UEI;
十、模韵,韵母U;
十一、鱼韵,韵母U(上+..)
十二、侯韵,含韵母OU,IU;
十三、豪韵,含韵母AO。IAO;
十四、寒韵,含韵母AN,IAN,UAN,U(上+..);
十五、痕韵,含含韵母EN,IN,YN,U(上+..);
十六、唐韵,含韵母ANG,IANG,UANG;
十七、庚韵,含韵母ENG,ING,UENG;
十八、东韵,含韵母ONG,IONG。
——见《中华新诗韵》,谢德馨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需要说明,还有一种大致按照北方曲艺“十三辙”的分类方法,可以将上面的“波歌”、“齐鱼”、“支儿”、“庚东”合并,成为中华诗次学会公布的14个韵部。亦可把这几组韵部的韵字在一首诗里作为邻韵通押。
至于压韵的方式,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偶韵”,即双行压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还可以采用交韵(ABAB)、抱韵(ABBA)、随韵(AABBCC......)等诸多方式。
格律体新诗与自由诗最根本的区别还在于是否遵从一定的节奏规律,因为自由诗也可能压韵。
音步是格律体新诗最小的节奏单位,而节奏是否形成规律化安排则是格律诗与自由诗的分水岭,那么它就是形成格律“建筑”的砖石。所以在研究中如何划分音步,在创作中如何安排音步,都是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
格律体新诗中,宜以二字步和三字步为主。因为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这就使二字步在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加之双音词往往与一个单音词结合得很紧密,所以三字步也很常见,如“一粒子/生成个/富庶的/家园”中,三个三字步就有两个实词的结合(“一粒子”是数量词+名词,“生成个”是动词+量词),也有形容词与虚词的结合(“富庶的”)。
闻一多对于自己的《死水》的节奏很满意,曾经以之为例,说明音步的划分: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春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四字、五字的词组性结构一般可以分解为二顿,如“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带虚词的四字结构则可采取形式化手段使之“变形”。罗念生、胡乔木与卞之琳都持这种观点。如“顾不上/对落叶/的容光/鉴赏”,就把“的”字后靠,避免了比较冗长、致使节奏感受到影响的四字顿。通常,“对XX的”、“在XX的”“是XX的”这些四字结构都可以同样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在古诗里可以找到依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黄河/之水/天上/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不都是这样诵读吗?
一字步是一种特殊的音步,孙逐明指出,它相当于词里常见的“领字”,是独立成步为好,不过出现的频率不会太高。
掌握了音步划分的要领,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安排诗中的节奏,创作格律体新诗就不是难事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8 17:57:4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