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扬州诗人张若虚依乐府旧题而作的《春江花月夜》,被现代诗人闻一多赞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在《全唐诗》中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首《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生动描述,赞咏了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和邈远的人生感悟。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60华诞,大力弘扬扬州(瓜洲)的诗词文化,促进扬州(瓜洲)诗词文化和古镇旅游开发的完美结合,人民文学杂志社与扬州日报社、中共扬州市邗江区委宣传部和瓜洲古镇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共同向海内外征集“春江花月夜”同意境的诗歌。 征文内容: 纵横古今。只要意境与《春江花月夜》相吻合,不论角度,不论风格,或新诗或格律均可。 征文体裁: 新诗( 300行以内),格律诗( 10首以内)。 征稿时间: 2009 年 4月 15日 至 2009年 8月 15日止
上面这一则《征文启事》,主意很好,把诗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利用千古名篇提高一个地方的知名度。
问题出在最后的“征文体裁”上,犯了明显的逻辑错误:
把“新诗”和“格律诗”并列,是一种缺乏常识的表现。新诗是以白话写作的诗歌,宜与传统诗词并列;而与格律诗碓对应的则是自由诗。
或曰:新诗就是自由诗嘛!非也:虽则新诗目前的主流形式是自由诗;但是信史与自由诗之间决不能划等号。1920年代以来,格律体新诗就是自闻一多开始,几辈诗人追求至今的理想,几经颠踬,如今已经形成基本的框架,产生了许多堪称优秀的作品。
可悲的是,诗歌界对此麻木不仁,视而不见,甚至见而不认,而一任自由诗向散文化恶性发展,以至新诗的处境越来越困窘,前途堪虞。盛海耕先生指出其病状有九条之多(见我的前一篇博文),可见并非我在这里危言耸听,杞人忧天。在那些“权威”们眼里,似乎只有传统诗词才是格律诗,硬是把业已成型的格律体新诗活生生排除在“诗国”之外!
这样低级的常识性、逻辑性错误,出自堂堂之文学“国刊”并不是偶然的。前些年,该刊的栏目设置就闹过这样的笑话:同一期里,居然“汉诗”(实际上是自由诗)与“格律诗”(实际是诗词)并列!那么,那期顾浩发表的“格律诗”是用什么文字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