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戈 版主 这个帖子太好了,把音乐的韵律与语言的声调结合起来,做细致的对比,只有这样才能完美地把曲子和歌词结合起来. 引用 报告 回复 大戈 版主 游子先生古典文学的造诣和音乐的造诣值得我学习啊. 游子 大戈好! 朱光潜教授在他的《诗论》一书中,很确地指出「诗是一种音乐」。然而《诗论》在对中国律诗的音律论述中,却离开音乐,而从「说话语言」出发去讨论中国律诗的「音律」,结果他花了两张的篇幅,都没有把「音律」说清楚。 我想他自然说不清楚。因为「说话」并不是音乐。「说话」不需要「音律」。《东方诗风》的孙先生也然。他也在「音律」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然而也是从话语出发,没有从音乐本身去研究。 余光中教授也承认流行歌曲是一种「最大众化」的诗歌。然而未见他对这种「最大众化」的诗歌有进一步的研究。 我的这篇文章,就是企图从音乐的角度,去探讨中国诗歌的音律问题。 其实朱光潜教授说「诗是一种音乐」,他补充说「诗是一种音乐,是含语言的音乐」。 说的很对!这种「含语言的音乐」,或者说「含音乐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居纯话语与纯音乐之间的综合艺术。这种综合艺术,在中国的古代,曾经被广泛研究过,近代却被完全忽略了。音乐界没有重视它,研究它,文人诗坛更甚。 我想通过自己这篇文章,引起诗论家与音乐家(特别是我们国际诗歌音乐协会的同仁)的注意,大家一起来朝这个方向研究。 引用 报告 回复 陈葆珍 佩服游子先生的功力,不是经过精心的研究无法写出这样有份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游子 葆珍老师好! 请先不要誇我。我的研究刚刚开始,有一点要您协助: 我相信古诗的平仄,与吟唱的乐声有直接的联系。古诗吟唱现在已经失传了,而您是现在会吟唱唐诗的少数“国宝”之一。可不可以请您将唐诗吟唱曲谱记录下来给我?我将试着将唐诗曲谱的音律曲线,与其诗句的音律曲线,进行如上的分析。 这应该是一个有趣的研究,希望您可以协助。如果有可能,请您将您的吟唱录音寄给我,或者传上网,让大家一起来欣赏与研究。 中国国学大师启功先生有一本研究古体诗词音律的书,可是他却说,不知道究竟平仄音律是如何来的?它有什么用处?这就像写一本论述车轮的专著,却不知道车轮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用处?一样地不严肃,不科学。希望我们一齐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引用 报告 回复 陈葆珍 您給我開世紀大玩笑麼?這僅是家傳的,說不上是否以前古人就如此。雖然先父讀過私塾,也曾在民國初教國文,又不知其所授受的是否正宗,傳到我,尚屬愚子不可教,怎可登您這學術殿堂? 引用 报告 回复 孙逐明 先生通过音乐曲调和汉语声调的比较研究诗歌格律的本质特征,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值得大力肯定。 我也在《青涩的新诗时代》和《新诗格律概论》里做过类似的研究,在声律漫谈里也讨论过类似的问题。也用五线谱做过比较。只是我制作的图谱那时候不太会上传。 一点参考意见:把声调取物理平均值的做法是有待商议的。 因为音乐的旋律〔指音高的变化,即曲调线〕,主要不在于绝对音高,而在于音高的走向。旋律〔曲调线〕的走向有四种形式:1、上行旋律;2、下行旋律;3、平行旋律;4、弯曲旋律〔包括“先上行后下行”和“先下行后上行”两种〕。音乐的四种旋律进行方向,正好和声调的四种形式〔普通话的四声刚好也是四种,形式一样〕,以及语调〔句调〕的四种形式完全一样〔句调也是四种:昂上调、下抑调,平行调,弯曲调〕。声调和曲调和音乐旋律的这种共性,决定了诗歌的音乐美和曲调的旋律美具备了共性。 甚至可以认为,歌曲音乐的旋律就是在歌词旋律〔声调、句调,节奏〕的基础上的艺术再加工。 一己之见,供参考。 大戈 歌曲音乐的旋律就是在歌词旋律〔声调、句调,节奏〕的基础上的艺术再加工。 ----我基本同意这个看法。歌词旋律能够与音乐的旋律协调一致当然是最合适不过的。比如,“宁静的夏天,心中有些许思念”的节奏是“宁静\的夏天\,心中\有\些许\思念”但是,音乐的处理是,“宁静\的夏天\,心中\有些\许\思念”.这种变化更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