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论对仗的工宽与正变——对仗理论研究之三〔草稿〕

论对仗的工宽与正变——对仗理论研究之三〔草稿〕


“两个一致”论一直是联律界争论的焦点。对仗的工对和宽对、正格和变格的与“两个一致”的关系,也有不同的看法。

现分别讨论。

 

一、“两个一致”与“工宽”的关系

 

有些朋友有一误会,以为工对与两个一致有必然联系,尤其是“词性一致”是工对成立的大前提。

 

我的好朋友周先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写信批评我的《论对仗理论中王力语法分析法的失误》说:“恕我直言,您的这篇论文有失偏颇。您说得一些例子,都是宽对,并不是工对。工对一定是‘词性一致’和‘结构对应’的。所以说,论文的标题要改一改。譬如《宽对的发展空间》。”

 

周先生的看法并非空穴来风,其根源来自于王力先生。《诗词格律概要?第四节 对仗》里说:“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 ‘工对’。”

“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 ‘工对’”一语就是“工对必须词性一致”的源头。

 

王力先生这段话是有问题的。所谓“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就是指的古人“同门类相对”的“字类”,而“字类”并非是“名词”〔词类〕的细分;字类和词类的分类目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与语法学里的词类有很大的区别。具体可以参看王力的《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和拙文《再论

“字类”与“词类”的区别——对仗理论研究之二》 以及《论对仗理论中王力语法分析法的失误》。

 

实际上,虽然“两个一致”可以或者说容易产生“工对”,可两者根本没有必然联系;“两个一致”并非工对的必要条件,完全可有可无;而“字类一致”才是工对的充必条件。

 

词性一致句型也一致的宽对多的是,当它们的字类不同门的时候,例如: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它们的句型相同,词性一致,但是缺乏相对应的字类,仍然不工。

 

相反,句型不同或是词性不同或是两者都一致,却完全可以构成工对,只要能作到“字类相同”即可。试举例说明:

 

1、句型不同的工对: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两个〔定语〕黄鹂〔谓语〕鸣〔谓语〕翠柳〔补语,省略了介词“于”〕,
一行〔定语〕白鹭〔谓语〕上〔谓语〕青天〔宾语〕。

 

虽然句法结构不同,却是典型的工对;除了“柳”和“天”字类不同为邻对之外,其余均为同门类的字:“两个”和“一行”表数量,“黄、白、翠、青”表颜色,“鸣”和“上”表动作。工整程度十分高。

 

②风骚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王禹偁《日长简仲咸》〕

出句是一个完整的单句,其成分关系为“风〔主〕骚〔谓〕北院〔定〕花〔宾〕千片〔倒装定语〕”,意思是“风骚动了北院的千片花”。对句是个复句,成分有缺省。前四字是一个单句“月〔主〕上〔谓〕东楼〔宾〕”,后面的“酒一樽”前面省略了主语和谓语。全句的大意是“月亮升上了东楼,〔我品尝着〕一杯酒。”

此联成分结构不同,除“花、酒”门类不同为邻对之外,其余字字工对:“风、月”为天文,“骚、上”表动作,“北、东”表方位,“院、楼”为宫室,“千片、一樽”为数量。工整程度也十分高。

 

2、词性不同的工对。如:

 

①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亲朋”为名词“老病”为形容词,然而都属于“同〔近〕义字连用”;“孤”为形容词,“一”为数词,然而都属于“数目字”。故仍为工对。

 

②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天地”为名词,“有无”为动词,但都为“反义字连用”,故仍为工对。

 

3、句型和词性都不同的工对

 

①阮元为杭州贡院所撰的名联的第一句:

 

下笔千〔数词〕言〔名词〕〔千言为定中结构〕
出门一〔副词〕笑〔动词〕〔一笑为状中结构〕

 

千言与一笑词性和结构都不同。然而“千”和“一”俱为“数目字”,“言”和“笑”为“人事门”〔注解〕,故为典型的工对。

 

有人以词性不同为由,否认它们字类相同。姑且假定此说成立,仍然不影响其工对的性质。对仗有借对之法,副词“一”借数词之“一”与“千”相对,名词“言”借动词“言笑”之“言”与“笑”相对。〔要知道类似的情况,必然可以用“借对”解释的,毫无例外。绕一个大圈,仍然回到了同样的结论,有必要吗?〕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里面的“无”为动词,“边”为名词,“不”为副词,“尽”为动词,“无边”为动宾结构,“不尽”为状中结构。尽管这样,“无”和“不”都表否定,“边”和“尽”都有边界的含义,它们两两意义相对,故仍为工对。

 

由此可见,工对与否,与词性和语法结构根本没有必然联系,完全取决于字类是否相同。“工对一定是‘词性一致’和‘结构对应’的”说法完全是一种误解。

 

一、两个一致与正变的关系

 

对仗句有正格变格之说。何为正格?何为变格?它们有无高下之分?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里说道::“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

 

以此类推,“词性一致”的对仗应当是正格,而“字面相对,词性不一致”的是变格。

 

所谓“字面相对”即“字类一致”。也就是说:

 

“结构一致”的对仗为正格,“结构不一致,仅仅是字类一致”的是变格;

 

“词性一致”的对仗为正格,“词性不一致,仅仅是字类一致”的是变格。

 

如果这种正变之别,仅仅是统计学上的评价,以多数派为正,少数派为变,当然无话可说。若把正格看成是对仗最正确的的正轨为优,把变格看成是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的变异为劣,也是一种误解。

 

因为修辞是管语言说得好不好的问题,而对仗的修辞好坏,在形式上完全取决与工宽。既然“两个一致”与“工宽”无必然联系,也就等价于“正格、变格”与“工宽”无必然联系;这就意味着“正格”“变格”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只存在分布的多寡之别。

从某种意义上说,变格的工对才是对仗中最难得且最富于表现力的形式。

 

我们知道,语法学总是要求语法正常,各种成分搭配得当。修辞格却往往反过来利用“不正常”的语法和成分“搭配不当”来加强表现能力。夸张、移情、通感就是其中的代表。例如“白发三千丈”,就有“主谓搭配不当”之嫌,然而正是这种“主谓搭配不当”才达到了夸张的修辞效果。

唐钺在《修辞格》里强调:“凡语文中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有的效力,不用通常的语气而用变格的语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称语格〕。”以变格与否来定义辞格是否妥当是另外的话题,这段话也足以说明变格修辞手法的重要性。

 

变格的工对不也是这种所谓“不正常”的而效果鲜明的修辞手段么?

 

作为现代人,适当运用现代语法常识来把握对仗修辞,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必要的,但是超越真理一步就变成了谬误。我们理应重视“正格”对仗句的研究和写作,更应加深“变格”对仗句的研究和使用。若一味把句法结构一致和词性一致当成了对联的主要法度,促使对联的创作变得循规蹈矩,缺乏生气;不敢使用变格手法,创作不出“诗家语”,就会离诗学越来越远了。

 

〔注解〕见王力《汉语诗律学》158页和162页。


敬请各位挑刺砸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3 18:50:51编辑过]

论对仗的工宽与正变——对仗理论研究之三〔草稿〕

论对仗的工宽与正变——对仗理论研究之三〔草稿〕


“两个一致”论一直是联律界争论的焦点。对仗的工对和宽对、正格和变格的与“两个一致”的关系,也有不同的看法。

现分别讨论。

 

一、“两个一致”与“工宽”的关系

 

有些朋友有一误会,以为工对与两个一致有必然联系,尤其是“词性一致”是工对成立的大前提。

 

我的好朋友周先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写信批评我的《论对仗理论中王力语法分析法的失误》说:“恕我直言,您的这篇论文有失偏颇。您说得一些例子,都是宽对,并不是工对。工对一定是‘词性一致’和‘结构对应’的。所以说,论文的标题要改一改。譬如《宽对的发展空间》。”

 

周先生的看法并非空穴来风,其根源来自于王力先生。《诗词格律概要?第四节 对仗》里说:“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 ‘工对’。”

“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 ‘工对’”一语就是“工对必须词性一致”的源头。

 

王力先生这段话是有问题的。所谓“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就是指的古人“同门类相对”的“字类”,而“字类”并非是“名词”〔词类〕的细分;字类和词类的分类目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与语法学里的词类有很大的区别。具体可以参看王力的《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和拙文《再论

“字类”与“词类”的区别——对仗理论研究之二》 以及《论对仗理论中王力语法分析法的失误》。

 

实际上,虽然“两个一致”可以或者说容易产生“工对”,可两者根本没有必然联系;“两个一致”并非工对的必要条件,完全可有可无;而“字类一致”才是工对的充必条件。

 

词性一致句型也一致的宽对多的是,当它们的字类不同门的时候,例如: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它们的句型相同,词性一致,但是缺乏相对应的字类,仍然不工。

 

相反,句型不同或是词性不同或是两者都一致,却完全可以构成工对,只要能作到“字类相同”即可。试举例说明:

 

1、句型不同的工对: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两个〔定语〕黄鹂〔谓语〕鸣〔谓语〕翠柳〔补语,省略了介词“于”〕,
一行〔定语〕白鹭〔谓语〕上〔谓语〕青天〔宾语〕。

 

虽然句法结构不同,却是典型的工对;除了“柳”和“天”字类不同为邻对之外,其余均为同门类的字:“两个”和“一行”表数量,“黄、白、翠、青”表颜色,“鸣”和“上”表动作。工整程度十分高。

 

②风骚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王禹偁《日长简仲咸》〕

出句是一个完整的单句,其成分关系为“风〔主〕骚〔谓〕北院〔定〕花〔宾〕千片〔倒装定语〕”,意思是“风骚动了北院的千片花”。对句是个复句,成分有缺省。前四字是一个单句“月〔主〕上〔谓〕东楼〔宾〕”,后面的“酒一樽”前面省略了主语和谓语。全句的大意是“月亮升上了东楼,〔我品尝着〕一杯酒。”

此联成分结构不同,除“花、酒”门类不同为邻对之外,其余字字工对:“风、月”为天文,“骚、上”表动作,“北、东”表方位,“院、楼”为宫室,“千片、一樽”为数量。工整程度也十分高。

 

2、词性不同的工对。如:

 

①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亲朋”为名词“老病”为形容词,然而都属于“同〔近〕义字连用”;“孤”为形容词,“一”为数词,然而都属于“数目字”。故仍为工对。

 

②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天地”为名词,“有无”为动词,但都为“反义字连用”,故仍为工对。

 

3、句型和词性都不同的工对

 

①阮元为杭州贡院所撰的名联的第一句:

 

下笔千〔数词〕言〔名词〕〔千言为定中结构〕
出门一〔副词〕笑〔动词〕〔一笑为状中结构〕

 

千言与一笑词性和结构都不同。然而“千”和“一”俱为“数目字”,“言”和“笑”为“人事门”〔注解〕,故为典型的工对。

 

有人以词性不同为由,否认它们字类相同。姑且假定此说成立,仍然不影响其工对的性质。对仗有借对之法,副词“一”借数词之“一”与“千”相对,名词“言”借动词“言笑”之“言”与“笑”相对。〔要知道类似的情况,必然可以用“借对”解释的,毫无例外。绕一个大圈,仍然回到了同样的结论,有必要吗?〕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里面的“无”为动词,“边”为名词,“不”为副词,“尽”为动词,“无边”为动宾结构,“不尽”为状中结构。尽管这样,“无”和“不”都表否定,“边”和“尽”都有边界的含义,它们两两意义相对,故仍为工对。

 

由此可见,工对与否,与词性和语法结构根本没有必然联系,完全取决于字类是否相同。“工对一定是‘词性一致’和‘结构对应’的”说法完全是一种误解。

 

一、两个一致与正变的关系

 

对仗句有正格变格之说。何为正格?何为变格?它们有无高下之分?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里说道::“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

 

以此类推,“词性一致”的对仗应当是正格,而“字面相对,词性不一致”的是变格。

 

所谓“字面相对”即“字类一致”。也就是说:

 

“结构一致”的对仗为正格,“结构不一致,仅仅是字类一致”的是变格;

 

“词性一致”的对仗为正格,“词性不一致,仅仅是字类一致”的是变格。

 

如果这种正变之别,仅仅是统计学上的评价,以多数派为正,少数派为变,当然无话可说。若把正格看成是对仗最正确的的正轨为优,把变格看成是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的变异为劣,也是一种误解。

 

因为修辞是管语言说得好不好的问题,而对仗的修辞好坏,在形式上完全取决与工宽。既然“两个一致”与“工宽”无必然联系,也就等价于“正格、变格”与“工宽”无必然联系;这就意味着“正格”“变格”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只存在分布的多寡之别。

从某种意义上说,变格的工对才是对仗中最难得且最富于表现力的形式。

 

我们知道,语法学总是要求语法正常,各种成分搭配得当。修辞格却往往反过来利用“不正常”的语法和成分“搭配不当”来加强表现能力。夸张、移情、通感就是其中的代表。例如“白发三千丈”,就有“主谓搭配不当”之嫌,然而正是这种“主谓搭配不当”才达到了夸张的修辞效果。

唐钺在《修辞格》里强调:“凡语文中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有的效力,不用通常的语气而用变格的语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称语格〕。”以变格与否来定义辞格是否妥当是另外的话题,这段话也足以说明变格修辞手法的重要性。

 

变格的工对不也是这种所谓“不正常”的而效果鲜明的修辞手段么?

 

作为现代人,适当运用现代语法常识来把握对仗修辞,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必要的,但是超越真理一步就变成了谬误。我们理应重视“正格”对仗句的研究和写作,更应加深“变格”对仗句的研究和使用。若一味把句法结构一致和词性一致当成了对联的主要法度,促使对联的创作变得循规蹈矩,缺乏生气;不敢使用变格手法,创作不出“诗家语”,就会离诗学越来越远了。

 

〔注解〕见王力《汉语诗律学》158页和162页。


敬请各位挑刺砸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3 18:50:51编辑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