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诗话
暮春的锦城,没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观,倒是满街的人流车流。据说这里的私车数量居全国之首,可是我不是有车阶级,进城总是挤巴士。这次省诗词学会庆祝成立二十周年和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学会的副秘书长榮眉大姐特别关照君默,叫用他的私车接送我。君默,姓洪,闽人,来川创业,厂就办在我居住的西郊,离我最近。据他说“史无前例”时,他因是“狗仔”不能造反,造反派却派他去焚烧“四旧”,这是无偿的“公差”,考验他立场是否转到“造反有理”这一方。那时一大堆书籍,这活就他一人干,也不敢怠慢,熊熊火焰转眼就会把这一堆精神产品(无论精华或糟粕)化为灰烬。他突然发现其中有一本诗词集,赶快刨出来,把火扑熄,稍冷却藏入怀中,回家朝夕捧读,从此就恋上诗词,已出版两本诗集。他的律诗写得出色,他最近用短信发给我的《过剑阁姜伯约墓》:
蜀道来天外,边城列战云;
溪声流故垒,剑气锁江村;
鬼哭千崖雨,鹃啼四尺坟;
梨花不忍落,留吊汉将军。
全诗比较大气,尾联有想象力。
会议是4月25日至27日。27日下午,君默又用车送我回家。想发短信向荣眉大姐报平安,但她没有手机,我想到了静松。
我和静松认识较久,过去在家乡诗词组织里相处,彼此谈得拢。他曾说我词比诗好,我便在词方面下点功夫。虽说未得辉煌,也算鼓了一回劲。后来他去了永川,在那里作诗词学会的会揆。而今来锦城定居,这次会上当选为副会长。他有手机,便给他发短信。大慨是开了两天诗词的会,有些感悟,在手机荧屏写下:
锦里春三月,未飞弱柳花。
归来犀浦外,赖有友人车。
闹市须臾去,逐尘已到家。
脱衣新浣罢,倚枕酌流霞。
居然是一首五古。句子都合律,就是没有对仗,不能叫律诗。犀浦在锦城之西,号称西南第一大镇,我的住在犀浦之西一公里处,故第三句云尔。至于结句,不过自作豪语,实乃我睡在床上,透过窗户可以看见西边晚霞,真想浅酌一盏,我这人也太馋了吧。在短信的结尾,自然有一句“转告荣眉大姐,已平安抵家,勿念。”榮眉大姐83岁了,多年来以学会为家,不拿工资包揽了学会的日常事务,深得会员的爱戴。这次会后她要退下来,大家虽舍不得,但又不忍心她偌大年纪再为学会操劳。就是这次会,她为了不让我去挤巴士,一再嘱咐君默用私车接送我。我怎么能不在回家后给她一个信息。这个大姐真是好大姐啊!
静松很快回短信,说我的诗清新、自然,还“佩甚”什么的,并说已转告榮眉大姐,我就来劲了。得知他正在陪客人到川北采风。我又向他发了短信:
雅集蓉城近夏初,采风北去岂踌躇。
剑门道上劳君看,细雨何人也跨驴?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这是陆放翁的诗句,我籍此与静松开个玩笑,说他们是不是也欲报国,到剑门去细雨骑驴。并叫他给同行的端诚看。端诚,吾乡人也,工作在渝。若干年前,他回乡听说我也爱好诗词,便专程来找我,第一次我不在,便留下话約定时间,第二次来相见了,交谈甚欢,从此便有了联系。当时我有诗记此事:
诗书存一脉,两顾枕荷楼;
君有神仙骨,吾徒草木秋;
书生犹本色,高士自风流;
折柳西湖畔,相期共放舟。
端诚是名门后。他的外曾祖父宋芸子是清末翰林、驻英参赞、川渝第一报人。所以有诗书存脉、仙骨入句。临别时他曾言要来家乡的西湖开诗会,荡舟吟咏,但一直没实现。这次他是作为年轻直辖市的客人来的。还有其他省、区的客人,都是当代诗词界的知名人士,年岁都不太大(年高的是不能出来活动了),好几个显得才气横溢,风流倜傥,还带了好几个时尚的女孩来,大约是夫人或准夫人。而且他们有点矜持,我和其中两人攀谈,都是爱理不理的,也不问站在他面前的阿爹是谁,使人想起做诗先做人的老话。而被邀请又与我有联系的熊东遨、周燕婷没来,很是遗憾。这是闲话。
静松和端诚很快回了和诗:
静松——
花甲来寻剑阁初,雄关凭望久踟蹰,
翠云柏老千秋待,好句相酬不籍驴。
端诚——
挥毫学步忆当初,觅句寻词踌且躇,
此日剑门关上望,也无细雨也无驴。
这更激起我的创作欲望。
静松、端诚剑门有作亦拟一绝
千里云廊古柏魂,虬枝苍干忆将军,
三分鼎峙终残局,忍看矛头锈血痕。
其实这首诗,开头写的不像样。初稿是“千里云廊千古魂,横眉怒目虎将军;三分鼎峙终残局,丈八长矛锈血痕。”因为劲松诗提到翠云柏老,便从传说是张飞种植的翠柏长廊入手,但首句第五字用平声不合律,二句那样写张飞没啥意思,结句“丈八长矛”说“丈八”更是多余。便改动如是。我是主张诗要改的,但不很自信,改后是不是好了,没有把握。静松的短信倒是说改后更佳。他随即发来:
过姜维墓次韵前诗
淡雾犹縈不屈魂,碑前礼拜蜀将军;
运移汉祚谁能复,青史千秋留一痕。
我只得跟上——
依前韵遥祭姜维墓
千古同悲悼蜀魂,援师不济殁将军;
嗟乎后主忘思蜀,萋萋芳草浥泪痕。
初稿的三、四句是“试看阿斗忘思蜀,何苦坟前拭泪痕。”倒是通俗晓畅,就是浅且直了,改动后稍好。
端诚没有诗来。为什么,我没问。倒是静松在短信里说:他和端诚都感到累,正忙于完成作业——依韵温庭筠《利州南渡》写一首七律。利州,现在四川的广元,温八叉的原著如下:
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诗,不是我比老温高明,而是个人对诗词的欣赏口味。他们采风去了广元,以温先生的大作限韵为诗做为作业,有我什么说的。
过了两天,估计他们的采风该结束了,便给静松发短信:
采风结束未,主客皆言累,挥手各天涯,何时能再会?静松回信说他刚到家,作业已经改定,特发来求正;
游剑阁步温庭筠利州南渡韵
白头难得见清晖,捉酒登车向翠微;
老柏千秋如我待,高谈一盏复安归;
雄关久立风犹烈,矮纸狂挥墨正飞;
天下诗雄同一粲,远红尘处暂忘机。
我能正什么?只能说拜读学习。对他们活动情况不了解,有的句子不好理解。“矮纸狂挥墨正飞”,是当地主人备了文房四宝,请他们题字,他们中有几个字写得不赖,静松就是个书法家。我是从静松的短信中了解到的。
我没有参加采风,没有义务要交作业,但与静松摽上,也不揣简陋,打油一律求正:
初夏抒怀,步温庭筠《利州南渡》韵
巴山雾散尽朝晖,欲睹尘寰上翠微;
火炬传输终超越,歧羊飘泊盼回归;
落红阵里榴花发,杜宇声中燕子飞;
难得心头天地阔,人间何处不忘机。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