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龙生
fficeffice" />
最近,黄中模兄应台湾诗人林静助之约,要作文介绍重庆的诗刊,叫我提供《东方诗风》和《重庆国诗》的材料,乃遵命而为。想到才介入的《重庆艺苑》,也把她写上了。
《东方诗风》
《东方诗风》是“东方诗风”论坛的纸刊,于2008年4月创刊于重庆。是一家国内“无独有偶”的以倡导格律体新诗为其宗旨的、有着鲜明性格特征的诗歌刊物(另一家是程度的《格律体新诗》,大体上同时创刊)。
“东方诗风”论坛的前身的“古典新诗苑” ,发端于2001年。当时,几位诗歌青年为了打破晦涩难懂的“先锋”诗歌对诗坛的垄断,提出诗歌要“回归大众,回归现实,回归传统”的观点,在“古风网”成立了“古典新诗论坛” ,然后经过发展壮大,于2004年成立了独立的网站“古典新诗苑” 。2007年7月,在齐云的组织下,诗友们在合肥聚会,商定论坛更名为“东方诗风” ,将“现代格律诗”更名为“格律体新诗” (如今这一名称已为业内普遍认可),以新诗格律建设为论坛的发展方向,以建立格律体新诗为论坛的奋斗目标。此后,该论坛每年聚会一次,开展采风,研讨活动,形成了传统。2007年,论坛主要成员聚集重庆,决定组建以万龙生站长,宋煜姝、刘年、王世忠、王端诚为管理员的核心团队,并着手创办《东方诗风》纸刊。从此论坛的中心转移到重庆。
经过大半年筹备,2008年4月,充分体现论坛宗旨,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密切结合的的《东方诗风》诗刊问世,至今已出版3期。该刊与世界汉诗学会格律体新诗委员会联合主办,以倡导新诗“二次革命”著称的西南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同意为该刊提供学术支持,吕进、周拥军为名誉社长,万龙生为社长,王端诚为主编,王世忠、宋煜姝、刘年为副主编。至今已出版3期,在国内得到广泛好评。该刊除按格律体新诗体例分类编排,发表了大量让人耳目一新的格律体新诗外,也发表了《中国格律体新诗简史》(沈用大)等重要理论文章,对于推广格律体新诗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该刊发表作品的诗人数以百计。该刊的问世使重庆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格律体新诗基地。
《重庆国诗》与《重庆艺苑》
《重庆国诗》是重庆市诗词学会主办的以发表中国传统诗词(以下改称“国诗”)的刊物,创办至今已近20年,由于经费短缺,没有一定刊期。从2007年起,得以保持每半年出版一期。以前由王端诚主编,蒲健夫、陈仁德任副主编;2008年下半年起,由汪崇义接任主编,陈仁德任执行主编。该刊的特色是:重视理论研究,对于国诗现状敢于发表意见;立足本土,面向全国,以质量为衡稿标准;从2007年起,即以一定篇幅发表格律体新诗,以展示中国新诗是最新发展态势。从2009下半年刊开始,与泸州联手,两地皆在全国率先接受“国诗”概念,以其作为刊名、网名。
重庆另一家以发表“国诗”为主的刊物是重庆市文史馆主办的《重庆艺苑》,现任主编林达开,副主编郭太国、李大刚。该刊系季刊,已出78期,今年正值创刊20周年。每期16开4印张,分两栏直排,容量很大,每期发稿量达数百首之多。不但面向全国征稿,更广泛联系港澳台与海外诗人,以大量篇幅发表他们的作品。该刊还致力于发掘国诗遗产,以“沧海遗珠”栏目发表已故诗人的作品;对于抗战期间的爱国主义作品尤为珍视,特辟了“抗日史咏”栏目。从77期开始,在新诗部分,着重发表格律体新诗。
以上几家诗刊,《东方诗风》算是以我为主创办的,当然又如亲人;我也长期担任《重庆国诗》的编委,负责论文和格律体新诗的编选,对其有很深的感情;而《重庆艺苑》则是最近才由梁上泉先生介绍,为其编选新诗,已蒙接纳担任编委,今后当为之尽力。
《香国》与《银杏》
写罢上面的文字,不由想起80年代中期,我在江北创办的两种诗刊:一是《香国诗刊》,重庆香国诗书画社的社刊,应是新时期重庆最早的国诗刊物(也发新诗)吧?记忆最深的是长安厂一位老工程师,竟然把我的新诗“译”成了古风。一是重庆诗歌研究会主办的《银杏》诗报,4开8版,规模也算不小。这两个主办单位都是江北区文联的团体会员。而江北区文联是在时任江北区委书记的方家良先生大力支持下成立的。
当时我雄心勃勃,一心把这两个诗刊办好。《银杏》还发表了一些外地知名诗人的作品和译诗呢。记得《香国》的刊名由“香国”的会长、如今的百岁老画家晏济元先生题写,《银杏》的刊名则是分别写信请臧克家和流沙河二位大家书写的,很快就如愿了。我自幼心仪的著名诗歌翻译家钱春绮先生就是那时联系上的,直到前年才有缘在上海与他相见。与这两家诗刊相联系的有许多珍贵的记忆,那个时段,是我人生的华彩乐章。
随着我的调离,那两个组织自生自灭,《香国》已渺,《银杏》飘零,只有发黄的篇页还留在我的书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