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寻找姥爷

魏萍
    这段尘封的历史,相信没几个人愿意打开它,就是我这样一个从没经历过那段岁月磨励的人,在开启它的时候,也仿佛蜕了一层皮。我现在才明白,母亲为何逃离它整整50年。
                                                     伤心别离   
    从小就养尊处优的母亲,有一天生活全乱套了,因为出身不好,她不得不以一种极端的态度向世人证实自己的理想追求:瞒着姥爷虚报年龄参加支援大西北建设。其实那年她的实际年龄只有14岁。
    母亲曾告诉我,那时不少的上海支边青年,说穿了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小小年纪远离故土。
    不管姥爷事后如何反对,事实已无法更改,报了名再改变主意,在那个年代会被扣上很大罪名的。
    1958年9月11日,母亲胸佩大红花,随着一支长长的队伍踏上西去的列车。那天,姥爷赶到车站送行,从不流泪的他,眼泪涮涮地往下流,像经历一场生死离别。
    这真的是一场生离死别,母亲此去才不过19天时间,姥爷便被抓,并以“坏分子”罪名投到青海省大通石灰厂接受劳动改造。
    不到一年,姥爷病死在青海,年仅48岁。
                                                       不堪回首
    这些信息是50年后我在追寻姥爷尸骨埋身之处时获悉的。当时真实的情况是,母亲支边到宁夏银川,在一家农具厂当学徒。姥爷给母亲寄过名信片,照母亲后来的说法,名信片是一种比较透明的通信方式,能减少麻烦。姥爷不过寄了两张明信片来,一问母亲好,二要母亲寄些邮票给他。即使这样,每收到一次名信片,母亲就挨一次批,理由是不能和坏分子划清界线。此后,母亲和姥爷彻底断了联系。
    1961年,母亲回了趟上海,太姥姥告诉他,姥爷死了,青海那边寄回了姥爷的遗物,有一套衣服和一块表。衣服正是姥爷在车站送别母亲时穿的。睹物思人,母亲一阵伤感,回到宁夏和根红苗正的父亲结了婚,之后有了我、妹妹和两个弟弟,再之后差不多30多年没离开宁夏。
    关于姥爷的事,母亲也是5年前才告诉我的。我问母亲姥爷埋身何处,她说不知道;我问姥爷曾经被关押的地方叫什么名字,她也说不知道,甚至母亲连姥爷具体死于什么时间都不知道。记得那天我狠狠地埋怨母亲:“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去寻找?”我还指责母亲不孝,说,倘若姥爷在天有灵,一定死不瞑目的。母亲泣不成声地说:“我哪敢去找呀?我也没有能力去找。”我心里涌过一阵酸楚,当下便对母亲说:“我一定帮你找到姥爷埋身之处。”
                                                           尘封的历史
    做出找姥爷的决定并付行诸行动,是2009年端午节前后的事。
    几个数字碰到一起很有些巧和:50年前姥爷死于青海,时年48岁;40年后,寻她的外孙女也是48岁。
    我此前对姥爷的情况一概不知,母亲也只听说姥爷是因为同情反革命分子家属而被定的罪,至于定的什么罪,她不清楚。
    没有任何目标,我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捞针。
    到西宁后的第一天,我去了青海日报社,该报经济部记者叶文娟帮我找来监狱方面的同志介绍情况,不听则已,一听心全凉了。对方说,每年从上海过来找寻死亡犯人的家属很多,都无功而返。当时青海监狱犯人多,规模大,80年代都撤了,最后连叶记者都说,她姥爷是国民党的一位将军,地方志上有记载,也都找不到埋身的地方。
    正像自己前面说的,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需要拿出勇气,同样,越是了解这段历史的背景,越觉得心里沉重得透不过气来。
    1958年,青海省委、省人委计划开办100个农场,同时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报告,要求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增调犯人15万人,拟在此期间开荒172万亩,开办农场100个、与农业相结合的中小型工矿200个。根据刑满释放原则,青海省劳改局重申对刑满释放人员贯彻“多留少放”原则,是年,青海省新增劳改犯81372名,其中从上海、广东、山东、浙江、河南等地调入罪犯57059名,还有劳教人员11774名。
    还是这一年,青海死亡犯人4087名,死亡率为正常年份的三倍。在全国“大跃进”形势下,青海进犯人过猛,开荒过急,人为追求高指标,犯人、劳教人员非正常死亡问题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有人认为造成大量死亡的原因是管理不善、劳动强度大、生活水平低、卫生条件差以及调入犯人不适应高寒环境等。在第九次青海省劳改工作会议上,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专门就制止死亡问题作了指示。这年的下半年,青海省劳改局报请暂停36500名罪犯调入,并派人下场协助制止罪犯死亡。
    1959年,青海省劳改局又发出制止死亡紧急批示。是年,青海省死亡罪犯11451人,劳教人员1076人……
    我不忍心再做追溯,因为如此看来,姥爷真的只是沧海一粟。但是,他是我的亲人,尽管未曾谋面,可我们血脉相连,我下决心一定要知道姥爷埋身何处。
                                                            不懈追寻
    不管多难,我都要找寻下去,我就是想知道,在那个年代,人的生命是不是真的连草芥都不如。
    我带着介绍信找到青海省监狱管理局档案科。感谢上帝,我找到了唯一的一张卡片,尽管上面的信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我却如获至宝,我知道姥爷在青海省大通石灰厂接受改造,我知道姥爷那年48岁,我还知道姥爷定的是“坏分子”罪名和“三年刑期”。够了,真的够了。我向管档案的同志道了谢,随即奔大通县而去。
    在大通县地方志办公室,我查到大通石灰厂已于1967年迁往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便又拔起脚往过赶,翻越海拔近4000米的达板山,我把雪山踩在脚下,眼前美丽的景致也只是匆匆看过,我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要去的地方。
    像是有人故意考验我的孝心和毅力,那天才是下午三点多钟,门源监狱管档案的同志就回西宁市了,因为第二天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只有踏踏实实地再等三天。
    熬过最难捱的三天,我又去了门源监狱。这次是政治部主任接待,他将那个年代所有和姥爷一个姓的犯人的档案全部调出来,并亲自帮助查阅。太遗憾了,等了三天,再进一步的信息一点也没有得到。看到我失望的样子,主任安慰我再去省监狱管理局看看,他说,我们这里只保留在押犯的资料,死亡犯人的资料都交局里了。
    只能再返回西宁。
    在青海监狱管理局,管档案同志的一席话让我觉得白白浪费了三天时间。她说,我以为你只是要到大通石灰厂旧址看看,我们出示给你的就是你姥爷全部的资料。  
    我不相信就这么简单,得到的回答是,有的连卡片都没有。
    我只有无语。
                                                             告慰亡灵
    我只能往大通石灰厂原址去,照着一个方向告慰姥爷的在天之灵。
    幸运的是,靠当地人的指引,我登上大通石灰厂附近一座名为老爷山对面的土山,老乡告诉我,那个时候大通石灰厂死的人都埋在这片山包上。
    在一座座排列有序的坟茔上,一簇簇盛开的马兰花在落日的余辉下显出勃勃生机,它给我苦寂的内心带来些许安慰:至少姥爷50年来安卧的地方景致尚好。
    那天母亲哭得十分厉害,我未加劝阻,只说了一句“哭吧,50年就哭了这一次,把所有的苦都哭出来。”随着母亲的哭声,我也在心里对姥爷说——


    从贺兰山到祁连山                     
    我一步跨了五十年
    是要寻找一段历史
    还有姥爷您的尸骨

   
    反复揉搓岁月皱褶
    挥去戈壁的风,戈壁的雨
    戈壁的沙,戈壁的雪
    除了眼前突兀的老爷山★
      一切仿佛被水洗过


    其实
    老爷山便是姥爷山
    心到了,情到了、
    就在这里点燃50根蜡烛


    苍天有眼,捎走我的话
    只当古代戍边族
    不求马革裹尸还
    多少归根叶
    竟被风驱散
    ……
   (注:老爷山,在青海大通县境内。)

                                     后记
    母亲支援大西北建设已经51年了,不能让她心里永远留有一件伤心事。不管怎样,这次我多少帮助母亲了却了一桩心愿。姥爷在天有灵,可以安息了。
    姥爷,50年来您沉寂高原,50年后众人帮助找寻,人间冷暖在6天时间里超级浓缩。让孙女为您燃一柱香,既是后人对先人的祭祀,更是为那段历史送终。

解开历史的尘封,使其真想呈露,哪怕十分残酷,也是必要的!

TOP

谢先生!美酒为您存着呢。

TOP

一篇读罢泪盈睫。对一切思潮,不论它所述如何,我应以“真善美”审之,“真”是否言行一致,脚踏实地,“善”是要人行善还是导人向恶,“美”是我直觉的心灵舒服不舒服。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回复 4# 齐云


    以真善美审之,以人性审之,这标准当不会错。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