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致孙则鸣先生:希望重视音节与韵律相互关系问题的研究
[转载]致孙则鸣先生:希望重视音节与韵律相互关系问题的研究
作者:刘聪美
原载:http://blog.sina.com.cn/u/1576562693
如果孙先生能把音节、音顿与韵的相互关系纳入汉语诗歌的研究范畴,你的理论就会更上一层楼,其诗论就会更叫人信服。一味地强调节奏,将很可能走向极端。陈本益先生对诗歌的节奏问题可谓研究得很深了,可惜他也把节奏问题仅仅停留在节奏层面上,没有把它与韵律的相互关系拿来研究,最后导致他认可了无韵分行自由“诗”,竟也落入分行就是诗的谬论中去了。他诗论最大的败笔就在这里,所以无论他诗论的语言叙述方式曾多么令我激动,最后还是让我失望了。谁不能最终解决韵与节奏的关系问题,谁诠释不了汉语诗歌与散文真正的界线,谁不能最终以有理有据的科学方法论证得出在汉语范围内“无韵不是诗”或者“无韵也可以是诗”,就解决不了汉语诗歌理论最根本的问题。诗歌与散文,是从声音层面而不是从意义层面来进行区分的,这一点,我们已达成共识。可时下还有太多的“诗人”和“诗论家”却不以此为基点来研究诗歌问题,而是以有没有意象、意境或者分不分行来界定二者的界限。
胡适的诗论观中诸多论述都是对的,可他那一句“无韵也无妨”却害了不少人,最后竟成“有韵无韵都是诗”甚至“有韵不是诗”的地步了。胡适真正的意思,白话诗初创之时,可容忍部分不太押韵的诗,那时是白话文运动,当然主要是强调诗的非文言化,人们最后就误解了他的意思。我看他的诗没一首不是押韵的。“无韵也无妨”这一诗论漏洞,真的极大地妨碍了现当代的诗歌规范。我以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最需要解决的还是诗与非诗或诗与散文的界限问题,而不是格律问题。我始终认为,格律诗是一种固化的诗歌模式,没有固化之前,无论什么诗,不必命名是自由诗或格律诗。现在的所谓的“自由诗”我看其实大都是散文而已。古典的格律诗之外的诗,可以视为是它的反面诗体:自由诗。而这些非格律的自由诗,却没有被命名为自由诗,也没有必要命名。
朱光潜先生的《诗论》之所以至今仍闪耀着理论的光辉,就是他阐述了这么一个问题:汉语诗歌中,韵的作用重于音顿的作用,音顿的作用重于平仄的作用。
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中更是一语中的:“韵把......节奏推到无足轻重的地位了。”深切领悟黑格尔这一论述的重大意义,我以为是有韵参与的诗歌语言体系中韵与音节的相互关系阐述最清晰的论述。这一真理性的论断也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可惜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他这段话的份量。
我前几年曾写过《韵节奏与音节奏的关系》,其中所用概念可能不是太清楚,但基本上已触及韵律与诗句音节间的关系问题了,但要最终上升到一种理论,似乎也有较大的难度。
我十分希望我们国家能有一大批专家、学者都来重视这一理论问题的研究。但愿破解汉语诗歌运动规律的真理水落石出,为中国大地的诗歌乱象带来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