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唐诗三百首对仗句结构异同分析

唐诗三百首对仗句结构异同分析
  ——“句型一致论”的有力反证

  自王力先生诗学问世后,对仗句“结构一致”被绝大部分修辞书、联理书和诗律书奉为金科玉律;虽然也承认古代作品有结构不同的变格句的存在,总认为只是少数个例,唯有结构一致的所谓正格句才是常轨。

  对此我一直非常怀疑。王力先生的结论是对五七言近体诗进行分析得来的,而常识告诉我们,古代根本没有系统的语法学研究,跨越唐宋元明清近一千多年的芸芸儒生,在浩如烟海的诗作中,全部都是刻板的五言七言句子,竟然循规蹈矩地恪守整齐划一的语法模式写作,有可能吗?

  王力先生的结论有大量五七言正格例句为佐证,似乎很有说服力。然而,这些例句并非某个具有代表意义的选本里对仗句的全部,特别是没有任何统计数据作为支撑,其中定有蹊跷。

  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了《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流传最广的范本式的权威选本,对此书五七律里颔联和颈联对仗句详加分析统计,应当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相信只要有心人继续作类似的细致工作,同样会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

  唐诗三百首五律七律共133首,颔联和颈联的对仗句共261联〔按:颔联有5联不对仗,不计算在内〕〔注〕,通过细致分析后〔见附件〕,得出的结论是:

  共有对仗句261联,变格句196联,占75.1%。

  颔联对仗句128联,变格句103联,占80.5%。

  颈联对仗句133联,变格句93联,占69.9%。

  整体看,变格句占绝对优势,正格句仅有四分之一。颈联变格句略低于颔联,仅相差10.6%。

  因句型不一致而导致失对的共有18联〔颔联17联,颈联1联〕,剔除出去后重新统计如下:

  变格句共有196联,工稳的变格句179联,占91.3%。

  颔联变格句103联,工稳的变格句86联,占83.5%。

  颈联变格句93联,工稳的变格句92联,占99%。

  上述数据说明,王力先生选用的例句根本不具备普遍意义;很可能是受语法学家的“系统化情结”的影响,他精心选择了结构一致的例句,而对那些结构不同的诗句以及所选例句里的结构差异〔按:他选用的正格例句里也有少量变格句〕产生了盲区。

  总之,对仗句的主体决不是所谓正格句,恰恰是变格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变格句对仗工稳,可见句法不一致并非失对的主要原因;反倒是很多变格句恰恰是追求工稳而导致。对此现象以及变格句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将另文专论。  

〔注〕关于结构一致的说明:

1、所谓“结构一致”是指语法结构一致。“语法结构一致”与“语法成分相同”有联系,但不完全等同。汉语的句法结构分析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初是成分分析法〔如王力的《古代汉语》即是〕,它只对句子作平面的成分分析,如这样的句法分析:三湘〔状〕愁鬓〔主语〕逢〔谓语〕秋色〔宾语〕,万里归〔定〕心〔主语〕对〔谓语〕月明〔宾语〕。这种平面的分析法大都只分析了上位结构,忽略了下位结构,不能全面地反映句子的结构。五十年代后,语法界借鉴西方结构主义语法学,采用了层次结构成分分析法。这两个句子的结构应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显然,我们对于对偶句的结构分析,同样应当采用层次分析法,一直分析到最下位的结构为止。

2、语法学只分析到词为止,合成词内部的结构是不予理睬的。在对偶里的可对性和工宽却是要尽量落实到每一个字身上,必然要分析语素之间结构。例如“闲思鲈脍客中客;买醉湖堧楼外楼”〔陈无咎《题楼外楼》〕里,“楼外楼”是专有名词,“客中客”是三个词组成的词组,在语法学里它们是不对称的。在对偶里,它们字字对称;尽管一为词,一为词组,它们的结构是等价的。“楼外楼”就必须继续分析:

楼 外 楼 客 中 客
|_定_)__中| |_定)__中|
|定_中| |定_中|



3、偶句里多有倒装、省略、跳脱、杂糅等等非正常的显性语法结构,我们必须在尽可能贴近原句显性结构模式的前提下,分析它们背后正常的、完整的隐性结构模式。

4、语法学里,名动形数量代都可直接作谓语形成主谓结构,还有主谓谓语句,在偶句里它们却并不等价,如:今天/周末;大家/休息;大家/高兴;手指/五个/;巩俐/貌美。它们不能无原则地对偶。因此,谓语不同词性的主谓结构,在对偶里就不能算结构相同,应予以区分。




  附:对仗句句法分析详解

  按:为了便于统计,特作如下标示:“○”表正格句,“▲”表变格句,“×”表局部明显失对的对仗句,“*”为失对的字眼。

  1、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颔联】地〔主〕犹〔谓〕鄹氏邑〔宾〕,宅〔主〕即〔状〕鲁王宫〔谓〕。按:犹是动词,即是副词。古汉语判断句不用系词“是”,后世指示代词“是”才转化为系词〔即判断动词〕。

  2、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此联不对仗〕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颈联】“满”是形容词作谓语,“滋”〔此处为滋生之意〕是动词作谓语,二者句型不同。按:名动形数量代都可直接充当谓语,因此不能说只要都是主谓关系就是句型相同;如“今天/周末,大家/休息”都是主谓关系,能说是句型相同吗?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颔联】与君〔介词结构,状〕离别〔定〕意〔中心词〕。同〔状〕是〔谓〕宦游〔定〕人〔宾〕。离别,并列结构;宦游,状中结构。按:此联不失对,“是”借指示代词义与“君”相对。

  4、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颔联】出句为“那〔状〕堪〔谓〕玄鬓影〔宾〕”。下句有两解:①来〔谓〕对白头〔介词结构,状〕吟〔谓〕;②[以之]来面对〔谓〕《白头吟》〔宾〕,其中“来”作连词用。

  【颈联】出句是倒装句:露重难飞进。“飞”是动词谓语,“响”〔声响〕是名词作“易沉”的主语。

  5、杜审言《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6、沈全期《杂诗》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颔联】可怜〔谓〕闺里月,长〔状〕在〔谓〕汉家营。按:“可”是能愿动词,和动词“怜”在一起联合作谓语。

  7、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颔联】我行〔主〕殊未〔状〕已〔谓〕,何日〔状〕复〔状〕归来〔谓〕?按:未与归失对。

  8、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颔联】“阔”是形容词谓语,“悬”是动词谓语。

  【颈联】海日生[于]残夜〔补语〕,江春入旧年〔宾语〕。

  9、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联不对仗〕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

  10、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颔联】晓〔状〕随天仗〔介词结构,状〕入〔谓〕,暮〔状〕惹〔谓〕御香〔宾〕归〔谓〕。

  【颈联】出句的主语是“白发”〔借代老人〕。对句“青云羡鸟飞”有省略,应为“我仰望青空而羡慕鸟飞”。

  11、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颔联】红颜弃〔谓〕轩冕〔宾〕。白首卧〔谓〕[于]松云〔补语〕。轩冕,并列结构;松云,偏正结构。

  12、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颔联】山〔主〕随平野〔介词结构,状〕尽〔谓〕。江〔主〕入〔谓〕大荒〔宾〕流〔谓〕。

  【颈联】出句是个判断句形式的比喻句,“月下”是主语,“飞天镜”一起作谓语,可改写为判断句的形式:月下,飞天镜也。意思是“月落下就象飞天镜”。对句的结构为:云〔主〕生〔谓〕结〔谓〕海楼〔宾〕。

  13、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颔联】出句“为”是语气词,下句“里”不是语气词,故结构有异。“为”与“里”失对。

  14、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颔联】为我〔介词结构,状〕一〔状〕挥〔谓〕手〔宾〕。如〔谓〕——〔以下动宾词组作宾语〕听〔动〕万壑〔定〕松〔宾〕。此联半对半不对,“我”与“听”,“挥”与“壑”失对。

  【颈联】出句为倒装句:流水〔主〕洗〔谓〕客心〔宾〕。对句意为:弹琴的馀响〔主〕汇入〔谓〕霜钟之声〔宾〕。

  15、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颔联】登〔谓〕舟〔宾〕望〔谓〕秋月〔宾〕。空〔状〕忆〔谓〕谢将军〔宾〕。按:“谢将军”是字面对。“登舟”与“空忆”都表动作,两字宽对。认为此处失对亦可。此联仍为半对半不对。

  【颈联】余〔主〕亦能高咏,斯〔定〕人〔主〕不可闻。

  16、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颔联】遥怜〔谓〕小〔定〕儿女〔宾〕,未解〔谓〕——〔以下动宾结构作宾语〕忆〔动〕长安〔宾〕。儿女,并列结构;长安,偏正结构。

  17、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颈联】出句为倒装句:三月烽火连。对句不倒装。

  18、杜甫《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颔联】出句“万户”是兼语,兼“临”的宾语和“动”的主语,意思是“星临宫中,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对句“九霄”指高入云霄的皇宫,作傍的宾语,“多”的主语不是皇宫,而是月光。此外,“动”是动词谓语,“多”是形容词谓语。

  【颈联】出句为:不〔状〕寝〔谓〕听〔谓〕金钥〔宾〕。对句为紧缩复句,有省略,意为:因听到风声而想到了玉珂发出的声音。

  19、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颔联】出句有省略:至今〔状〕[剩下]〔谓〕残破胆〔宾〕。对句为:应有〔谓〕未招魂〔宾〕。残破,并列结构;未照,状中结构。

  【颈联】近〔状〕得〔状〕归〔谓〕京邑〔宾〕。移〔动〕官〔宾〕岂〔状,省略谓语“出于”〕至尊〔宾〕。

  20、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颔联】“露〔主〕从今夜〔状〕白〔谓〕”。月〔主〕是〔谓〕故乡明〔主谓结构作宾语〕。

  【颈联】有〔谓〕弟〔兼语,宾,主〕皆〔状〕分散〔谓〕。无〔谓〕家〔宾〕问〔谓〕死生〔宾〕。

  21、杜甫《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颔联】鸿雁〔主〕几时〔状〕到〔谓〕。江湖〔主〕秋水多〔主谓结构作谓语〕。

  【颈联】文章,并列结构;魑魅,连绵词。按:古典对仗均分析到语素;字面对、无情对甚至要分析到无意义仅表音的单个音节上去,如“白兰地”对“黄梅天”。

  22、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将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颔联】出句是倒装句,应为“几时〔状〕重〔状〕把〔谓〕杯〔宾〕”。对句为“昨夜〔状〕月〔主〕同〔状〕行〔谓〕”。

  【颈联】出句,列郡〔主〕讴歌〔谓〕惜〔谓〕,意思是,各郡讴歌你的政绩惋惜你的离任。对句为“[三朝出入]〔主〕荣〔谓〕”,意思是连续三朝你出将入相多么荣耀。“三朝出入”是状中结构,与“列郡讴歌”的结构也不同。此外,“惜”是动词谓语,“荣”是形容词谓语。

  23、杜甫《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颔联】出句是紧缩复句,“近〔状〕泪〔谓〕,无〔谓〕干土〔宾〕”,意思是“最近我经常落泪,以至于没有干土”。对句是单句:“低空〔主〕有〔谓〕断云〔宾〕”。

  24、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颔联】出句“垂”是“垂照”〔下照〕之意,“平野”是兼语。对句“大江”不是兼语。此外,阔是形容词谓语,流是动词谓语。

  【颈联】句子有省略。岂是副词,应是动词;文章是名词,老病是动词,上下句结构自然不同。直译是“名声岂是因文章而著称,官位应该在老了病了之后休弃”。

  25、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颔联】吴楚,并列结构;乾坤,连绵词。

  【颈联】出句为:亲朋〔主〕无〔谓〕一字〔宾〕。对句是紧缩复句:我老了病了,只剩下了孤舟。

  26、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颔联】“柴门/外”为偏正,“听/暮蝉”为动宾。按:倚杖对临风,门外对暮蝉,唯“柴、听”不对。

  【颈联】出句,渡头〔主〕馀〔谓〕落日〔宾〕。对句是倒装句:墟里〔状〕孤烟〔主〕上〔谓〕。

  27、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8、王维《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颔联】流水〔主〕如〔谓〕有意〔宾〕,暮禽〔主〕相与〔状〕还〔谓〕。

  29、王维《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颔联】出句是倒装句,回望〔谓〕白云〔兼语,宾,主〕合〔谓〕。对句也有倒装,还有省略,入青霭后,看之已无。

  【颈联】出句多有省略,意思是:站在作为分野的中峰上观看,景物已变,变的主语是景物。对句意为:众壑里阴晴各殊,殊的主语是阴晴,众壑是状语。

  30、王维《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颔联】自顾,主谓关系;空知,状中关系。

  31、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颔联】古木〔主〕无〔谓〕人径〔宾〕。对句有省略。深山何处[传来了]钟[声]?

  【颈联】泉声〔主〕咽〔谓〕[于]危石〔补〕。“日色〔主〕冷〔谓〕青松〔宾〕。冷为使动用法,“使……冷”之意。

  32、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颈联】“橦布”是“输”的宾语。“芋田”却不是“讼”的宾语,是“讼”的原因,意为“巴人因芋田而讼”。

  33、王维《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颈联】郡邑浮[于]前浦〔补〕,波澜动远空〔宾〕。按,对句意为“翻滚起伏的波澜好像撼动得远处的天空也忽上忽下的”,故“远空”是宾语。

  34、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颔联】兴来是主谓词组,胜事是偏正词组。美〔谓〕独往〔宾〕,是以独往为美之意。空〔状〕自〔主〕知〔谓〕。出句是紧缩复句:兴头来了,就喜欢独来独往。对句是单句,“胜事”是主语,“空自知”是主谓词组作谓语。

  【颈联】对句是倒装句:坐看刚刚升起时的云。或者解释为“云起时坐看”亦可,反正与出句结构不同。

  3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颔联】云梦,一说云和梦是两个大泽的名字,一说云梦是个县名,不管哪种说法,它是并列结构无疑。岳阳是偏正结构。按:古典对仗均分析到语素;字面对、无情对甚至要分析到非语素的单个音节上去的。

  【颈联】出句为紧缩转折复句“欲济,然而苦于无舟楫”。对句倒装,应为圣明耻端居,意为“圣明时期,我耻于端居。

  36、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颔联】江山〔主〕留〔谓〕胜迹〔宾〕。我辈〔主〕复〔状〕登临〔谓〕。此联唯“留”与“复”失对;江山和我辈都是实字,两字宽对;胜迹与登临都是同义字连用,工对。

  【颈联】“落”是动词谓语,寒是形容词谓语。

  37、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颔联】忽〔状〕逢〔谓〕青鸟使〔宾〕。邀〔谓〕[之]入〔谓〕赤松家〔宾〕。

  38、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颔联】不〔状〕才〔动〕,多〔动〕病〔宾〕。

  【颈联】年老是主谓关系,岁除是偏正关系〔岁末的除夕〕。

  39、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颔联】合,动词作谓语,斜,形容词作谓语。

  40、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颔联】北土〔指做官,主〕非〔状〕吾愿〔名词谓语〕。对句有倒装:怀〔谓〕我东林〔定〕师〔宾〕。

  【颈联】出句有缺省:黄金[一如]燃桂尽。对句无缺省。

  41、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颔联】两岸〔定〕叶〔中〕,一〔定〕孤舟〔中〕。

  【颈联】建德〔主〕非〔状〕吾土〔名词谓语〕,维扬〔状〕忆〔谓〕旧游〔宾〕。

  42、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颔联】欲寻〔谓〕芳草〔宾〕去〔谓〕,惜〔谓〕与故人〔介词结构,状〕违〔谓〕。

  【颈联】谁〔主〕相〔状〕假〔谓〕。世〔定〕所稀〔中〕;所为助词,“所稀”为名词性结构。

  43、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此联不对仗〕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颈联】乡泪〔主〕客中〔状〕尽〔谓〕;对句为倒装句:天际〔状〕看〔谓〕孤帆〔宾〕。

  44、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颔联】出句意思是,野寺里人来得很少,人是来少的主语。对句意思是,云峰因江水阻隔环绕而显得更幽深,云峰是深的主语。其语法结构显然不同。

  45、刘常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复何之。

  【颔联】罢归,罢官归来,并列关系。老去,去表趋向,是动补关系。

  【颈联】出句意思是:独立于三边,如今三边依然十分平静。“三边”是兼语。对句意思是:舍生忘死的一生,只有他随身佩带的宝剑才知道。轻生是主语,一剑知是主谓词组作谓语。

  46、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颔联】飞鸟〔主〕没〔谓〕[于]何处〔补〕。青山〔主〕空〔状〕向〔谓〕人〔宾〕。此联只有“何”与“向”失对,其余皆不失对〔按:没、空,都有“无”之意〕。

  【颈联】“远”是形容词作谓语。五湖春可以解释为五湖的春色,也可解释为五湖春意盎然,“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无论那种解释,都与出句结构不同。

  47、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颈联】“过雨看松色”是“雨过看松色”的倒装。

  48、刘长卿《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颔联】老〔主语〕至〔谓〕居〔谓〕人下〔宾〕,春〔主〕归〔谓〕在客先〔介宾结构,补语〕。

  49、钱起《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颔联】这两句多有省略,具体含义只可意会联想,大意是: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联中结构相同只是假象,法舟本来就是佛家术语,去世的主语也可以认为是法舟〔法舟离开了世俗的羁绊〕,而浮天的主语就不可能是沧海。

  【颈联】出句是紧缩复句,有缺省,意思是:一切都如水月般虚幻,心境通向了禅寂。对句是简单单句:鱼龙〔主〕听〔谓〕梵声〔宾〕。

  50、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51、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颔联】一别,状中;十年,定中。

  【颈联】如旧,动宾;已斑,状中。

  52、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颈联】不见,状中;含滋,动宾。

  53、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颔联】有倒装:星河一秋雁,千家夜砧杵。结构明显不同。

  【颈联】出句有倒装:看〔谓〕节候〔兼语,宾,主〕应晚〔谓〕。对句为紧缩复句,是“以心相期,睡觉也迟了”的意思,结构为“心〔状〕期〔谓〕——卧〔主〕亦赊〔谓〕”。

  54、刘脊虚《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颔联】出句:春天〔主语〕时有〔谓〕落花至〔主谓词组作宾语〕。对句:道路〔主〕远随〔谓〕流水〔兼语,宾,主〕香。这里的“香”既是“道路”的谓语,又是“流水”的谓语。此外,“至”是动词作谓语,“香”是形容词作谓语。

  【颈联】出句是“闲门〔主〕朝[向着]〔谓〕山路〔宾〕”。对句省略了谓语:柳荫深处〔主〕[有]〔谓〕读书堂〔宾〕。

  55、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56、卢纶《李端公》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颔联】对句是倒装句:暮雪时人归。出句不是倒装句。

  【颈联】“少孤”为状中结构,年少时孤零。“多难”为动宾结构。

  57、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颔联】初见是状中词组,旧容是定中词组。

  58、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颔联】翻〔状〕疑〔谓〕梦〔宾〕。各〔主〕问〔谓〕年〔宾〕。

  【颈联】“寒灯”是“照”的主语;而“深竹”不是“浮”的主语,是处所状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