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思无邪 于 2014-8-7 12:30 编辑
格律体新诗在形式上的理论难题——节奏、韵式、声律、结构,后三者现在已经基本解决或有了眉目:
在结构上,目前用三分法已经可以很好的处理。但还须重视诗行的节奏问题,诗行、诗节、诗篇的整体节奏必须一致;在整齐式、参差式、复合式三式的基础上还有必要补充一类“非对称长短句节奏合律型”。
在韵式上,韵脚点在诗意让人回味处;或有规律的压韵,尽量让有韵一句或一组前后呼应、韵味十足、叫人回味即可。艺术终归是为真善美服务的!诗歌的韵律便在美的范畴,韵式唯一的美学要求就是对语音的美的追求!美是多元化的,美的表现手法也应是多元化的,我们的韵式探讨也应引入美学概念,进行美学范畴研究。曾经看过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关于不同语言诗歌的有韵和无韵的纵向和横向比较:有始终有韵并一直发扬的,有本身有韵并逐渐僵化的,有无韵变有韵并一直坚持的,有无韵变有韵又来场“复古运动”废韵的......。我们不能对别国语言说三道四、说长道短,谁都是在真挚地探索和追求本国语言的美学极致。就汉语来说,有韵是绝对的主流,这或许也是语言特点决定的,并非是外力强加于人的结果。但我们对用韵的美学本质,以及韵式的多元形式研究非常不够,所定规范总是往僵化的条条框框路子上走。
在声律上,无需太刻板,目前应尽量放宽标准,一个节奏小节里平仄别太单调即可,至于“声律节奏论”或“声律旋律论”好像也不大适合白话文讨论。古诗词的平仄格律体系已不大实用于白话诗歌,平仄划分也须重新进行科学分析。
现在主要就剩下一个“节奏”的问题没能很好的解决了!连节奏单位都还争论不休。节奏目前最大的难题是没能确定“节奏律”的问题,英语诗有“轻重律”、拉丁诗有“长短律”、法文诗强调音节的节奏应该属于“音节律”(我杜撰的)。我们汉语诗与法文诗有一些相似,都是以音节作为语素的基本单位。所以,这篇论文的题目就拟为《诗歌格律之音节节拍律》。
这里先从声音的几个物理特性来分析:
语音的轻重:在汉语的读音中,重音和中重音占了几乎绝大部分,所以说想以轻重间隔表现汉语的节奏那是完全不可能的,表情达意时也没有那么多有实际意义的轻声字可以供人运用。
语音的长短:在汉语中,读音的长短根据强调的轻重不同在很小的范围内是可变的,但这种变化还是很小,用单位时间内读字的多少就概括了,没有必要单独分析每一个字的读音长短。即使去分析,也会很混乱。
语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实际上是音调频率的大小,本身与节奏无关;在汉语中,语音的高低是从来跟读音的时长没有关系的,节奏是个时间间隔规律,无关的当然也就影响不到这类问题上来。汉语声调的高低是自身的一个相对变化,这个相对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分类的,我们古代诗歌理论研究者就将平上去入划分成了平仄两大类,并将这种两分法变成了诗歌节奏上的同异交替。同异的交替是可以起到间隔相邻节拍的作用。
语音的音色:音色实际是声音因不同物体材料的特性而具有的不同音色特性,这更与时长无关了,即使音色的交替有时候看起来很有节奏感,但那其实也是时长的交替造成的,音色的交替不过是让时长的交替界限变得更明显罢了。
故,汉语语音上的节奏只能在抽象的音节节拍上去度量,声音的任何物理特性上的交替都不是其实质,只能起到区别节奏界限、加强节奏效果的辅助效果。上述语音的特性,也只有相对音高和音色的同异交替变化能辅助用于加强节奏感,又因音色与文字无关,故只剩下一个相对音高了。故古诗词后来用声调的平仄分类来强化节奏,并将它作为一种原则来强调。现代诗的节奏不可能再完全回归平仄体系,但声律旋律以及节奏的强化还是可以借鉴平仄体系的!
节奏律:语音有规律地运动,就能形成节奏感。这种运动规律被诗家称为“节奏律”。
节奏型: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有一定明显特征的节奏叫做“节奏型”;在乐曲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做“节奏型”。
这里我试着从汉语字词句的节奏特点分析一二,望能对专家们的研究有所启迪:
汉语读音的音节非常明显,单字就一个音节;
汉语单字读音的长短几无差别,有变化但除了有意的延音,差别并不明显和绝对;
汉语四声音高的相对变化非常明显,可以对节奏做同异交替间隔处理,但其本质上形成的不是节奏而是旋律;
汉语读音几乎都是重或中重,少数的轻音并不能满足节奏和语义的需求,所以它也决定不了整个语句的节奏,轻重缓急主要是在朗诵时用来表现语气;
汉语句子朗读时中间一般会停顿换气或强调,其断句效果较明显;
汉语句子朗读时中间某些字音的延长,其断句效果较明显;
汉语句子中虚词读轻音时,有轻微的间断效果。
综合考虑,汉语的节奏律称之为“音节节拍律”较准确:
1、汉语诗歌的节奏律可以以一个单字音节为节奏的最小单位;
2、汉语诗歌可以以一拍为最小节奏单元:一拍以一字、两字为主;三字四字须特殊处理成一拍时才能作为一个节奏单元,否则须撤分成两个节奏单元;可分别称为一字拍、二字拍、三字拍、四字拍;
3、汉语诗歌可以以固定的音节节拍组合为节奏小节,节奏小节内的音节节拍有规律地轻重缓急变化形成节拍律;
4、汉语诗歌最明显的节奏还是体现在朗读时的断句,我们可以以划分读句(逗句)的形式来安排停顿或延长,并以诗句的节奏及结构的要求安排和调整逗句停延,这个读句停延段力求意义节奏和音乐节奏的统一,并尽量占整数个节奏小节,否则须在下一停延段作出调整。这个句子的读句停延模式,也就是这一诗句的节奏型。
停延对诗句的节奏真的是非常重要!汉语拼音的音节才是划分诗歌节奏的最基本单位,而非“音步”。“音步”是一个糊里糊涂的概念,完全可以用“字拍”取代。
以音节为节奏基本单位,以字拍为最小节奏单元,以音节节拍为节奏律,以读句停延模式划分节奏型,可以解决所有类型诗歌的节奏问题。
试用“音节节拍律”分析格律体诗歌节奏:
在分析之前先讲讲这里所用的“音节节拍律”的分析方法:双斜线划分停顿,停顿最好不要拆分意义词组;单斜线划分节拍,但不停顿,不停顿就是连读;后面是用数字分析节奏停延的,那些数字表示几字一拍,一点“.”代表停顿一拍。节拍中有一字半拍停顿半拍的一字拍,一般用一字一拍涵盖,就不再单独标示停延了。这里还存在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半拍的停顿(或延音)这类读句节奏划分,在文字中还是可以用双斜线标示,但用数字分析时却不便再用“.”分隔,因为前面说了“.”代表一拍停顿,那么半拍停延可以用半角的“,”号来分隔即可。在非停顿的节拍里,形式节奏划分即使拆分了词组,因为不停顿,所以也就不会影响意义节奏的连贯。程式化音步有一个天条不可违反——程式化分割意义词组只能是在同一大顿之内,不可分列大顿两边。也即:连读的可以,割裂不可以!
望月寄远
作者:王端诚
每行三个两字拍,字拍之间停顿一拍。
你在//那边//望月2.2.2.
倚窗//独自//吟哦2.2.2.
把月//读成//诗句2.2.2.
原来//月亮//是我2.2.2.
我在//这边//望月2.2.2.
不慎//掉进//梦里2.2.2.
把月//化作//诗句2.2.2.
原来//月亮//是你2.2.2.
也可以前四字划分成两字一拍一顿,后两字划分成一字一拍两拍两顿以抒情:
你在//那边//望/月2.2.11..
倚窗//独自//吟/哦2.2.11..
把月//读成//诗/句2.2.11..
原来//月亮//是/我2.2.11..
我在//这边//望/月2.2.11..
不慎//掉进//梦/里2.2.11..
把月//化作//诗/句2.2.11..
原来//月亮//是/你2.2.11..
白沙井的启迪 王端诚
(注意第一段的一三句里第二顿少一拍,第三顿多一拍,但句子总的节奏没有变,都是三拍子。)
真想/把//井口//浓缩/成/酒杯21.2.212.
好让/我//举手/间//开怀/乘兴21.21.22.
千万/人//同饮//这/一杯/美酒21.2.122.
千百/年//也未/曾//把它/喝尽21.21.22.
千万/人//千/百年//也未/喝尽21.12.22.
是/因为//它/心底//连着/洞庭12.12.22.
万吨/泉//我/只取//一瓢/而饮21.12.22.
已/领悟//井中/天//广阔/无垠12.21.22.
这首诗还可以这样分析(增加了许多三字拍,语速就快多了,但还是三拍子):
真想把/井口//浓缩成/酒杯32.32.
好让我/举手间//开怀/乘兴33.22.
千万人/同饮//这一杯/美酒32.32.
千百年/也未曾//把它/喝尽33.22.
千万人/千百年//也未/喝尽33.22.
是因为/它心底//连着/洞庭33.22.
万吨泉/我只取//一瓢/而饮33.22.
已领悟/井中天//广阔/无垠33.22.
望大陆 于右任 2/4拍音节组合(句子前面的数字是停延字数组合,句子后面的数字是节拍字数组合;半角的“,”号借用前面一字拍的半拍只停顿半拍)
35葬我/于//高山/之上/兮,21,221.
22望我//故乡; 2.2.
24故乡//不可//见兮,2.2.2.
22永不//能忘。 2.2.
35葬我/于//高山/之上/兮,21,221.
22望我//大陆; 2.2.
24大陆//不可//见兮,2.2.2.
22只有//痛哭。 2.2.
12天//苍苍,1.2.
12野//茫茫;1.2.
12山//之上,1.2.
12国//有殇!1.2.
再别康桥 作者: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222.
正如我/轻轻的/来;331.
我/轻轻的/招手,132.
作别/西天的/云彩。232.
那/河畔的/金柳,132.
是夕阳/中的/新娘;322.
波光/里的/艳影,222.
在我的/心头/荡漾。322.
软泥/上的/青荇,222.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332.
在/康河的/柔波里,133.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332.
那榆荫/下的/一潭,322.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22,121.
揉碎在//浮藻间,3.3.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3.221.
寻梦?/撑一支/长篙,232.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332.
满载/一船/星辉,222.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332.
但我/不能/放歌,222.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233.
夏虫/也为我/沉默,232.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242.
悄悄/的我/走了,222.
正如我/悄悄的/来;331.
我/挥一挥/衣袖,132.
不带走/一片/云彩。322.
以《将进酒》试看音节节拍分析之结论:
君/不见,// 12.
黄河/之水//天/上来,// 22.12.
奔流/到海//不/复回。// 22.12.
君/不见,// 12.
高堂/明镜//悲/白发,// 22.12.
朝如/青丝//暮/成雪!// 22.12.
人生/得意//须/尽欢,// 22.12.
莫使/金樽//空/对月。// 22.12.
天生/我材//必/有用,// 22.12.
千金/散尽//还/复来。// 22.12.
烹羊/宰牛//且/为乐,// 22.12.
会须/一饮//三百/杯。// 22.21.
岑/夫子,//丹丘/生,// 12.21.
将进/酒,//杯/莫停。// 21.12.
与君//歌//一曲,// 2.1.2.
请君/为我//倾耳/听。// 22.21.
钟鼓/馔玉//不足/贵,// 22.21.
但愿/长醉//不复/醒。// 22.21.
古来/圣贤//皆/寂寞,// 22.12.
惟有/饮者//留/其名。// 22.12.
陈王/昔时//宴/平乐,// 22.12.
斗酒/十千//恣/欢谑。// 22.12.
主人/何为//言/少钱,// 22.12.
径须/沽取//对君/酌。// 22.21.
五花/马、//千金/裘,// 21.21.
呼儿/将出//换/美酒,// 22.12.
与尔/同销//万/古愁!// 22.12.
从以上分析我们能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一、“与君歌一曲”的节奏型跟全诗的主旋律是不一样的,更像是独白。只能用“2.1.2.”这样的六拍使其跟主旋律合拍;
二、在一个三字尾的读句里,“12.”这样的字拍组合一般就是一字拍一拍(也可以一字拍半拍停顿半拍)、二字拍一拍,再加后面的停延一拍。但“21.”这样的字拍组合就可能有两种音长安排:一种是二字拍后停延半拍、一字拍只有半拍,再加后面的停延一拍;或者,二字拍与一字拍连读,二字拍一拍,一字拍也一拍,再加后面的停延一拍。
三、非停顿字拍后面微小的停延更像是从字拍中挤出来的一点点剩余时间,并无须单独计算时间占用。其实“节奏”是敲一下为奏,后面有一个空的节,奏和节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节拍。故而,字拍后面正常的短暂停顿属于节的范畴,本就属于节拍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无须单独分析。
四、我们看这一段:
君/不见,// 12.
黄河/之水//天/上来,// 22.12.
奔流/到海//不/复回。// 22.12.
君/不见,// 12.
高堂/明镜//悲/白发,// 22.12.
朝如/青丝//暮/成雪!// 22.12.
为什么这里加“君不见”三字两拍读来特别的顺口呢?因为它是“12.”两个字拍加一顿共三拍,跟主旋律的每一读句两个字拍加一顿三拍是一样的,节奏完全合律,故而读来朗朗上口。试想改成四字如何?也没问题!因为还是两个字拍加一顿,譬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若改成两字呢?问题就来了,节拍不对,读不顺!因为它是一个字拍加一顿,少了一拍。所以说,光对称是不行的,还必须诗行节奏合律!
试看两首歌词的音节节拍分析:
《从头再来》
主唱:刘欢
诗句、诗节、诗篇所有节奏都必须跟主节奏相谐调!
注:只对歌词做文字节奏分析,不一定非要跟曲子相对应,因为音乐有自己更灵活的节奏处理。
昨天//所有的//荣誉// 2.3.2.
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3.3.2.
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 22.32.
今夜//重又/走进/风雨// 2.222.
我/不能//随波/浮沉// 12.22.
为了/我//致爱的/亲人// 21.32.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 22.22.
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22.22.
心/若在//梦/就在// 12.12.
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22.22.
看/成败//人生/豪迈// 12.22.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22.22.
《开辟鸿蒙》
作者:曹雪芹
开辟/鸿蒙//,22.
谁为/情种//?22.
都/只为//风月/情浓//。12.22.
趁着/这//奈何/天//,21.21.
伤怀/日//,21.
寂寥/时//,21.
试遣/愚衷//。22.
因此/上//,21.
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21.23.21.
这是直接的节拍(字拍)划分,不管音步,只管节拍。一拍以一字二字为主,三字为辅,四字尽量不用(在特殊语速语义情况下可用)。句中大顿占用节拍,须要标注。字拍分析方法主要用来指导写作,以作者自己的节奏安排意图为准,而不是主要用来分析已有作品!这是一个能同时指导写作和朗诵,分析停延和节奏,兼顾形式节奏和意义节奏的诗歌分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