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的轻重:在汉语的读音中,重音和中重音占了几乎绝大部分,所以说想以轻重间隔表现汉语的节奏那是完全不可能的,表情达意时也没有那么多有实际意义的轻声字可以供人运用。
语音的长短:在汉语中,读音的长短根据强调的轻重不同在很小的范围内是可变的,但这种变化还是很小,用单位时间内读字的多少就概括了,没有必要单独分析每一个字的读音长短。即使去分析,也会很混乱。
语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实际上是音调频率的大小,本身与节奏无关;在汉语中,语音的高低是从来跟读音的时长没有关系的,节奏是个时间间隔规律,无关的当然也就影响不到这类问题上来。汉语声调的高低是自身的一个相对变化,这个相对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分类的,我们古代诗歌理论研究者就将平上去入划分成了平仄两大类,并将这种两分法变成了诗歌节奏上的同异交替。同异的交替是可以起到间隔相邻节拍的作用。
语音的音色:音色实际是声音因不同物体材料的特性而具有的不同音色特性,这更与时长无关了,即使音色的交替有时候看起来很有节奏感,但那其实也是时长的交替造成的,音色的交替不过是让时长的交替界限变得更明显罢了。
故,汉语语音上的节奏只能在抽象的音节节拍上去度量,声音的任何物理特性上的交替都不是其实质,只能起到区别节奏界限、加强节奏效果的辅助手段。上述语音的特性,也只有相对音高和音色的同异交替变化能辅助用于加强节奏感,又因音色与文字无关,故只剩下一个相对音高了。故古诗词后来用声调的平仄分类来强化节奏,并将它作为一种原则来强调。现代诗的节奏不可能再完全回归平仄体系,但声律旋律以及节奏的强化还是可以借鉴平仄体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