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论文也是讨论对称的破缺问题的。 第五节 对称与变奏 无对称则无和谐,对称过度则缺乏生机。美总是在对称和对称破缺之间寻求平衡点。表现在音乐和诗歌旋律发展的总原则中,就是重复中须有变化,变化中须见重复。 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考察诗歌节奏的重复和变化。 一、不同节奏型的相互转换 〔一〕复合对称式〔简称“复合式”〕 在较长的诗歌里,同一种节奏往往难以适合诗情变化的需要。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绪选用不同的节奏型,把多个各具特点的节奏片断缀合成篇,片断内部保证了同一种节奏型的对称,片段之间的转换造成变奏。可称之为“复合对称式”。例如: 《人生三部曲之人在老年》唐古拉山风语者
一条路, 〔导板〕 少年的时候会忍不住转过弯去, 〔以下为整齐对称式〕 看看那边的风景是否更加新奇; 中年的时候会问那些归来的人, 问问那边的风景是否依然美丽; 老年时既不会寻找也不会询问, 在他眼里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 一个人, 〔以下转开放型参差式〕 少年的时候 会看着她的眼睛, 在她的眼神中沉沦,在她的眼泪中遗恨; 中年的时候 会看她透的内心, 因她的虚伪而虚伪,因她的真诚而真诚; 老年的时候 会看到她的处境, 原谅她善变的诺言,理解她远去的背影。 回过头去, 〔以下转凸型参差式〕 一路上的是非、功过、真假、美丑 是那么分明; 回过头去, 却已分不清流萤和流星,分不清 路人和故人。 〔二〕三段式 在三阙体的词牌里,一般第三阙的节奏变化较大,与前面的节奏形成差异,诗情于此也往往一变。这是综合变奏式的一种特款。如: 《夜半乐》柳永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 泛画益、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此阙节奏变化较大,诗情也有变〕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这种节奏变化的手法在新诗中十分常见,邹绛主编的《中国格律新诗选》中就有很多诗篇都是此格。这些三段式大都为正反合的格局,例如: 《盼望》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新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三〕对比式 有的双迭体的词牌,段落之间节奏有自由和格律的明显对比,这是综合变奏式的另一种特款。此式特别善于加强内容的色彩对比。如: 《清平乐·蒋桂战争》毛泽东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梁再现▲。 〔仄韵,跌宕起伏的自由节奏〕 红旗跃过汀江△, 〔换平韵,转轻快流畅整齐的节奏〕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有的新诗作品深得此法的神韵,如孙武军的《回忆与思考》: 回忆: 我坐在 一尺高的小凳上面 紧抿着嘴 迭着一只小船 年轻的阿姨 走过来俯下了脸 我奶声奶气 真心地喊: 我要把船儿 送给小班 思考: 开始的美德在世界上确实最美 虽然你给人们的只有一只纸船 然而天真不会使世界达到完美 美德总收获在洒下血汗的心田 …… 〔全诗八节,下皆仿此〕 轻松美好的回忆用的是轻快活泼的自由节奏,深沉严峻的思考配上沉实稳健严谨的节奏,构成鲜明的对比。 二、同一种节奏型内部的发展变化 除了通过不同节奏型的转换来造成节奏的变化外,同一种节奏型内部还有很多种变化方式,试介绍一些常见的手法。 〔一〕整齐对称式的节奏变化 新诗的音步主体有两字步和三字步,调整两种音步的位置,能够调剂节奏。 1、三字步位置的固定和错动 三字步位置固定者,往往有排比的气势,如: 案上|几拳‖不变的|奇石。 何如|天空‖善变的|浮云? 囊中|几粒‖有限的|红豆, 何如|云上‖无数的|繁星。 ——刘大白《旧梦之群·六十五》 错动三字步的位置,则能使节奏错落灵动,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闻一多《死水》 前者节奏特色鲜明统一,而语法结构缺乏变化;后者节奏跌宕多姿,语法富于变化。可谓各有千秋。 2、两字步和三字步交替,可以有长短律的效果。例如: 你原是|一片‖无名的|树叶, 〔长短律〕 我原是|一条‖无名的|河川, 你偶然|飘落‖在我的|水面, 我把你|当作‖爱情的|小船。 ——牛泊《小船》 洁白|是故乡‖苇塘|摇曳的|芦花 〔短长律〕 洁白|是儿时‖邻家|小妹的|裙钗 洁白|是霜晨‖迷迷|蒙蒙的|思绪 洁白|是月夜‖清清|白白的|恋爱 ——卜白《生命无奈——个白癜风患者的诗》 3、诗行的整齐和音步的整齐不一定吻合,两者之间的分合,都可能造成变奏。 ① 音步整齐,诗行不整齐。如顾城的《幼芽》〔四步朗诵型整齐式〕: 寒风推送着混浊的波澜, 波澜拥向歪斜的石岸。 石缝中有一株淡绿的幼芽, 顽强地展开了小小的叶瓣。 寒风|推送着‖混浊的|波澜, 〔四步〕 波澜|拥向‖歪斜的|石岸。 〔四步〕 石缝中|有一株‖淡绿的|幼芽,〔四步〕 顽强地|展开了‖小小的|叶瓣。〔四步〕 ② 诗行整齐,音步不整齐。如郭沫若的《波与云》: 碧波伸出无数次的皓手, 向天上的白云不断追求。 白云高高地在天上逍遥, 只投下些笑影不肯停留。 白云转瞬间流到了天外, 云影已被吞进波的心头。 波的皓手仍在不断伸拿, 动荡不会有止息的时候。 碧波|伸出‖无数|次的|皓手,〔五步〕 向|天上的|白云‖不断|追求。〔五步〕 白云|高高地‖在天上|逍遥, 〔四步〕 只|投下些|笑影‖不肯|停留。〔五步〕 白云|转瞬间‖流到了|天外,〔四步〕 云影|已被‖吞进|波的|心头。〔五步〕 波的|皓手‖仍在|不断|伸拿,〔五步〕 动荡|不会有‖止息的|时候。〔四步〕 4、上面的诗作中的不整齐缺乏规律,属于倾向自由的准格律体。如果能于不整齐之中造成对称,又有许多巧妙的章法,别有韵致。试举几式: ① 类收缩型节奏: 《竖琴》台湾 吴望尧 〔四步朗诵型整齐式〕 我的心|是只‖小小的|竖琴 〔四步十言〕 久久|没有‖人来|弹奏 〔四步八言〕 如今|拨出了‖幽美的|声音 〔四步十言〕 被你|一双‖纤纤的|手 〔四步八言〕 你切莫|把琴弦‖弹得|太重 〔四步十言〕 因为|弦丝‖已经|陈旧 〔四步八言〕 也不要|只管‖轻轻地|拨弄 〔四步十言〕 那将|撩起‖我的|忧愁 〔四步八言〕 此诗韵脚ABAB;很有规律地在每个奇数行多安排两个三字音步,使得诗行虽然都是四音步的,却没有单调之感,音步的自由与整饬巧妙地统一起来。 ② 类开放型参差式: 正自|黯然|低首 〔三步六言〕 忽见|陌上|花纤瘦 〔三步七言〕 顶着|白霜|清露 〔三步六言〕 自成|别样的|风流 〔三步七言〕 被春|遗弃|身后 〔三步六言〕 夏也|不与她|为偶 〔三步七言〕 她|小小的|心啊 〔三步六言〕 是否曾|装满|烦忧 〔三步七言〕 ——齐云《陌上花》 〔三步朗诵型整齐式〕 按:还可以依此原理营造类凸型节奏和类凹型节奏。 ③ 起承转合式: 《《走入一片森林》秋水涟滟〔三步朗诵型整齐式〕 走入|一片|森林 〔起〕 空气|清新|宜人 〔承〕 抖一抖|跋涉的|尘土〔转〕 甩掉|重重|郁闷 〔合〕 走入|一片|森林 燠热|顷刻|无寻 找一块|浓浓的|绿荫 顿时|骨清|气匀 走入|一片|森林 眼前|溪水|涔涔 掬一捧|甜甜的|甘露 喉咙|清爽|湿润 走入|一片|森林 小鸟|到处|鸣吟 听一听|婉转的|歌唱 快乐|回到|我心 走入|一片|森林 采片|叶子|珍存 闻一闻|纯纯的|绿意 心头|永远|如春 ④ 音步交叉对称式: 《《冬》齐云 在山与平原的交界 我找到了风的巢穴 我知道这重重山峦 再也无法将它超越 荒原上是白雪漫漫 环顾四周孤孤单单 在雪中我停下脚步 静听风在山中盘旋 风在盘旋风声如诉 风中有笑风里有哭 笑语是老者的咳嗽 哭声是那婴儿待哺 风声中我静静等候 等候明月升上山头 白雪在静静飘落与 月光一起将我埋没 在山与|平原的|交界 〔三步〕 我|找到了‖风的|巢穴 〔四步〕 我知道|这重重|山峦 〔三步〕 再也|无法‖将它|超越 〔四步〕 荒原上|是白雪|漫漫 〔三步〕 环顾|四周‖孤孤|单单 〔四步〕 在雪中|我停下|脚步 〔三步〕 静听|风在‖山中|盘旋 〔四步〕 风在|盘旋‖风声|如诉 〔四步〕 风中|有笑‖风里|有哭 〔四步〕 笑语是|老者的|咳嗽 〔三步〕 哭声|是那‖婴儿|待哺 〔四步〕 风声中|我静静|等候 〔三步〕 等候|明月‖升上|山头 〔四步〕 白雪|在静静|飘落与 〔三步〕 月光|一起‖将我|埋没 〔四步〕 此诗为整齐的八言诗,音步虽然不整齐,却交叉对称,另具韵律美。 ⑤ 句式整齐,通过韵脚的疏密造成节奏感的变化。如欧阳炯《三字令》: 春欲尽,日迟迟△, 牡丹时△。 罗幌卷,翠帘垂△。 彩笺书,红粉泪,两心知△。 人不在,燕空归△, 负佳期△。 香烟落,枕函欹△。 日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下面这首新诗,则显然是刻意安排疏密韵脚的范例: 《找寻》顾城 我在阔野上,在霜气中, 找寻春天,找寻新叶,找寻花丛。 当天大亮,冷雾散尽, 我只找到,一滩败草,一袖寒风…… 〔二〕参差对称式的变化 1、红线式。 以一种句型为红线贯穿首尾以保持节奏的重复,穿插其它长短句造成变化,我们可以称为“红线式”。 七言古风便是典型,它以七言为主,主要杂以三五九言吟诵句,相当于于同种节奏的扩充压缩,三字尾就是对称不变量,可也不完全排斥个别朗诵句。此体节奏如行云流水,伸缩自如,故又名歌行体。例如李白的《蜀道难》: 噫吁戏,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季借鉴民歌信天游所写的《王贵与李香香》,就是歌行体式的吟咏型准格律体。试引用部分段落: 太阳出来遍地红, 革命带来了好光景。 崔二爷在时就像大黑天, 十有九家没吃穿。 穷人翻身赶跑崔二爷, 死羊湾变成活羊湾。 …… 吃一嘴黄连吃一嘴糖, 王贵娶了李香香。 …… 十天半月有空了, 请假回来看香香。 看罢香香归队去, 香香送到沟底里。 沟湾里胶泥黄又多, 挖块胶泥捏咱两个; 捏一个你来捏一个我, 捏的就像活人脱。 摔碎了泥人再重和, 再捏一个你来再捏一个我; 哥哥身上有妹妹, 妹妹身上也有哥哥。 捏完了泥人叫哥哥, 再等几天你来看我。 …… 《王贵与李香香》以七言吟诵句为骨干,杂以其它长短吟诵句,长可达十几字,前面补充的各种吟诵句型例句绝大部分引自于此诗,可见其句法之灵活与丰富;它也不完全排斥朗诵句型,写作比较自由,可仍然保持了强烈鲜明统一的节奏特点。这种准格律体,是吟诵句型诗体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体裁。 新诗里还有朗诵句式的歌行体,例如郭小川的《大风大浪》: 大水天来, 一泻万里。 浩浩荡荡, 势如卷席。 这长江, 是世界东方的奇迹; 江上的风, 好象万马奔驰; 江中的浪, 恰似群峰并起; 这大风大浪, 有陆地上罕见的雄姿。 哦…… 长江虽大, 我们无所惧; 大风大浪, 吓不倒我们伟大的阶级。 “人类社会, 就是从大风大浪中 发展起来的”, 崭新世界, 就是从大风大浪中 昂然挺立。 我们, 我们, 还要在大风大浪中 搏斗终生, 战斗不息! 这首诗以两步朗诵句为主体节奏型贯穿首尾,穿插其它以朗诵句为主的长短句式造成节奏变化,其节奏镗镗嗒嗒,浩浩荡荡,如骏马奔腾,气势雄浑。再如: 《片刻》黑竹 背负|时间之|重壳|,奋力|跋涉 〔三步,两步〕 以片刻|光照|,拖延|永恒|沉默 〔两步,三步〕 内情|不容|泄漏|,倘若|死亡 〔三步,两步〕 也面含|娇羞|,语义|艰涩 〔两步,两步〕 无缘|清点|,那镜花|水月 〔两步,两步〕 双手|合十|,心事|低垂 〔两步,两步〕 用陨石|,把步子|垫高 〔一步,两步〕 迈出去|的人|,在空中 〔两步,一步〕 害怕|,按住|阵痛的|腕 〔一步,三步〕 猜测|,属于|自己的|暗 〔一步,三步〕 也和|其它人|一样|,终年 〔三步,一步〕 湿漉漉|,躲在|某处|困倦 〔一步,三步〕 却始终|,没有|风筝|飞得远 〔一步,三步〕 对峙|永不|缩小|,凌厉的|危岩 〔三步,两步〕 极乐的|形式|,是|世界的|方式 〔两步,三步〕 什么样|的人|,还容忍|清淡? 〔两步,两步〕 走到|另一端|,和过往|生命 〔两步,两步〕 挤作|一团|,提不|完的|问题 〔两步,三步〕 铺满|桌面|,你双手|托腮 〔两步,两步〕 朝两边|看,风吹|过来 〔两步,两步〕 绿色|漫过‖你的|身体 〔四步〕 你说|:喜欢—— 〔一步,一步〕 这样的|蜕变 〔两步〕 此诗以两步朗诵句为红线贯穿首尾,少量夹杂的其它短句也主要是三步朗诵句,所以读起来有一种伦巴舞步式的节奏氛围。 这种红线式可以说是一种节奏半格律体。 2、起承转合体:在四句一段体的第三句增加步数与前后形成对比,也可以造成起承转合的节奏格局。如词牌《卜算子》、《渔歌子》、《醉太平》、《巫山一段云》;曲牌《醉高歌》、《快乐三》等。以陆游《卜算子》为例: 驿外|断桥|边, 〔起〕 寂寞|开无|主。 〔承〕 已是|黄昏|独自|愁,〔转〕 更着|风和|雨。 〔合〕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中有|香如|故。 起承转合体是四句头歌曲里节奏发展最常用的手法,新诗中也常有类似格局。如蔡其矫的《竹林里》: 流水|在空中|凝固 〔起〕 翠绿|快滴下|露珠 〔承〕 看那|光芒|颤动在|末梢 〔转〕 又象|喷泉|又象雾 〔合〕 飘落|无形的|雨 灌注|心灵的|湖 希望|就在|这一刻|复活 自那|失望的|坟墓 3、改头和换尾 词牌段与段之间节奏往往稍加变化地重复。变化的形式以改头或换尾为主。试举几例双阙体词牌: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改头〕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龙吟》辛弃疾〔换尾重复〕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换尾〕 这种节奏发展的手法也被新诗作者沿袭了。最早的例子可能是徐志摩的诗作: 《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改头〕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4、更灵活的变化方式 参差对称式过于强调对称是不妥当的,流于呆滞,二则容易句型雷同,难以摆脱重言复唱的束缚。除了改头换尾的变化方式外,还可以有更加灵活的方式,只要各个对称片断具有鲜明的而且相似节奏氛围就已经足够了,前面郭小川的《西去阳关》蔡其矫的《竹林里》和下节齐云的《梦游》就是好的例子。又如我曾经有一首习作: 《黑眉——唯美一景》 抖动乌黑的翅膀 划入黄昏 忽悠 忽悠 颤 晚霞在天际燃烧 一会儿红 一会儿碧 一会儿紫 一会儿兰 渐渐地 渐渐地 暗 寻不到归巢了吗,暮鸦 忽而向东 忽而向西 忽而向北 忽而向南 慢慢地 慢慢地 旋 这首诗各段许多句子并不完全对称,不仅仅是改头换尾,可是收缩节奏的特点强烈地贯穿于首位,全诗有统一的节奏氛围。类似的结构可以让格律和自由更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加强了形式的表现力,也给写作留下了较大的自由空间。 三、关于吟诵句和朗诵句的转换 吟诵句和朗诵句是节奏风格差异很大的两种句型,在古典诗歌里非常注意它们的组合关系。 在整齐对称式的古体里,两者是泾渭分明,根本互不杂用,四六言诗不允许写三字尾,五七言诗不允许写一四逗和一六逗朗诵句,只有长短句的宋词元曲里,两种句型才可以相互混用。 新诗写作中,大家不怎么注意这种规则,在整齐对称式里两类句型杂用,往往影响节奏的和谐。毛翰的《我的恋人在远方》比较有典型意义:
我的|恋人|在远方 〔吟诵句〕 在一个|幽静的|小村庄 〔吟诵句〕 有一年|秋天|枫叶红 〔吟诵句〕 她作了|别人/家的|新娘〔朗诵句〕 从此我|怕见‖天边的|月〔吟诵句〕 怕见|流泪的|红烛光 〔吟诵句〕 高山|流水|天然调 〔吟诵句〕 如今|都僵在|琴弦上 〔吟诵句〕 也曾|让鸽子|捎过信 〔吟诵句〕 问起过|那束|夜来香 〔吟诵句〕 夜来香|至今|无消息 〔吟诵句〕 鸽子|也不知‖流落|何方〔朗诵句〕 这首诗歌富于民族色彩,声情并茂,只不过全诗以吟诵句为主体,却在段末很突兀地变成朗诵句,听上去很不和谐。如果改成吟诵句〔如“她却在|别人|家里|作新娘”“鸽子|也不知|流落|到何方”〕,就锦上添花了。 为什么在音步整齐的诗体里不能随意转换句型,而在长短句里却无妨呢?道理也很简单,前者形成了节奏整齐划一的期望值,期望值冷不丁被打破,自然感到不和谐;而长短句就根本不会形成期望值。这正如一直是句句押韵的诗体,到本该押韵的段末突然不押了,自然感到不舒服;如果本来就不押韵或者押韵随意,就不会有这种失落感。 整齐对称式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两种句型杂用,只要能够让人感觉到有规律可循就行。下面几种错落方式就很和谐: 1、在奇偶行里两种句型交叉对称: 长长的|路上|人们|来往着 〔吟诵句〕 这一个|冬天|在冰里|度过 〔朗诵句〕 没有人|看见|水的|兰颜色 〔吟诵句〕 这一条|冰河|带走了|日月 〔朗诵句〕 ——林庚《冰河》 2、四句头的第三句改变句型,造成起承转合的格。如: 《彩笔新题·一》齐云 从你|脸上‖升起的|羞涩的|红晕 〔朗诵句〕, 我|看清了‖你云霞|翻腾的|心灵! 〔朗诵句〕 请你呵‖,用一片|红晕|醉倒我, 〔吟诵句〕 醉倒我|在这|生命‖最亮的|夜色。 〔朗诵句〕 从你|眼中‖溢出的|离别的|泪珠, 〔朗诵句〕 你|看清了‖我细雨|纷飞的|去途? 〔朗诵句〕 请你呵‖,用一滴|泪珠|淹没我, 〔吟诵句〕 淹没我|在这|黎明‖最暗的|时刻。 〔朗诵句〕 3、 整段改换句型,形成对比,相当于综合变奏式,也很和谐,如: 《别》沈紫曼 我是|轻轻‖悄悄地|到来, 〔此段为朗诵型整齐式〕 象水面|飘过‖一叶|浮萍; 我又|轻轻‖悄悄地|离开, 象林中|吹过‖一阵|清风。 你爱|想起我‖就想起|我, 〔此段变奏为吟诵型整齐式〕 象想起|一颗‖夏夜的|星; 你爱|忘了我‖就忘了|我, 象忘了|一个‖春天的|梦。 4、一般来说,非韵脚句〔或奇行〕偶尔出格作为铺垫或过渡,不和谐感较小,韵脚句比较重要,段末最为紧要,此处最好不要出格。 闻一多的《也许──葬歌》综合运用了上述方式,两种句型的搭配就非常和谐: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朗诵句〕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吟诵句〕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朗诵句〕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吟诵句〕〔此段交叉对称〕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朗诵句〕〔非韵脚句作铺垫〕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吟诵句〕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吟诵句〕 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吟诵句〕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朗诵句〕〔整段变奏〕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朗诵句〕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朗诵句〕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朗诵句〕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朗诵句〕〔非韵脚句作过渡〕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吟诵句〕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吟诵句〕 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吟诵句〕 总之,吟诵句和朗诵句的转换尽量要做到有规律可寻,方不至于节奏转换突兀。 第七节 论新诗分行
西洋诗喜欢分行,而一行大都是一韵,一行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两句甚至多句。 我国古典诗歌的句型固定,韵式严整,所以不分行并不影响诗歌吟咏中的节奏美。而新诗句型杂乱,又不怎么注重押韵的规律,所以分行成了营筑节奏美的重要手段。 诗句、诗行和韵之间节奏感最大的区别就是停顿的长短。韵的停顿最长,诗行次之,句最短。如果用标点来比拟的话,韵是句号,行是分号,句是顿号。 巧妙地分割诗行,可以对诗歌的节奏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将最常见的形式予以分析: 1、营筑整齐对称式节奏型 利用分行可以把长短句杂言诗整合成整齐对称式。例如:
小时候|我总|爱看‖夏日的|晴空, 〔五步〕 把它|当作是‖一幅|自然的|地点: 〔五步〕 蓝的|一片|是大洋‖,白云|一朵朵, 〔两个短句凑成五步〕 大的|是洲‖,小的是|岛屿|在海中; 〔两个短句凑成五步〕 ——卞之琳《望……》 2、营筑参差对称性节奏型 有许多参差对称性节奏,同样是利用分行整合而成的,例如: 《梦游》齐云 静静,静静,静静地走着 像潜流在冰下涌动 轻轻,轻轻,轻轻地梦着 像微尘飞在空中 真的,真的,我们只是微尘 想去天空飞舞 却被生养的厚土,像磁铁般 紧紧地吸附 我们走过的地方 灯火阑珊 太亮的光,会将 我们惊散 适合梦游人的,只有这 牢笼般黑暗 光明中的人啊,请不要 对黑暗评判 握着你冰凉的小手,像握着 整个寒冬 吻着你苍白的面颊,像吻着 苍凉人生 静静,静静,静静地梦游 细雨织愁 轻轻,轻轻,轻轻地梦幻 一晌贪欢 这首诗歌诗意婉转缠绵,所以作者是按收缩型节奏分的行;如果需要的话,它完全可以重新组合成开放型、凸型、凹型或整齐对称式节奏。试调整成开放型参差式: 静静, 静静, 静静地走着 像潜流在冰下涌动 轻轻, 轻轻, 轻轻地梦着 像微尘飞在空中 …… 〔余可类推〕 3、诗行对节奏的调整作用,促使某些诗歌的节奏具有双重性。 ① 外在整齐式,内含开放式。如: 《重访杜甫草堂》流沙河 八九树梅花,陪伴着你那小堂低舍, 二三声啼鸟,问候着我这锦城归客。 二十年远别,你依然炯炯目光直射, 恨透了奸贼,销磨掉铮铮英雄豪杰。 实践春风起,落纷纷虚假诗花萎谢, 千古常照夜,光皎皎诚恳诗心如月。 何必学作诗。倒不如老实学你做人, 真情吟一句,也胜过谀词谎话千册。 从句的角度看,这首诗是典型的开放节奏,却排列成了各行整齐的节奏。整齐节奏是外在的,开放节奏是内在的。 ② 外在整齐,内含凸型。如: 《题华清池照片赠内》流沙河 一池清清水,一带曲曲廊, 晚风送我荷叶香,华清池上。 池内荷花好,池边好女郎, 偶然相逢话语长,立尽残阳。 可笑杨贵妃,可悲唐明皇, 七夕赌咒永成双,原是梦想。 池水依然清,池荷依然放, 真情不怕九秋霜,愿你勿忘。 这首诗内部隐藏着凸型节奏。试分析一段: 一池清清水, 一带曲曲廊, 晚风送我荷叶香, 华清池上。 〔余同上〕 除了这两种,还有外在整齐,内含收缩型、凹型、错落型的体裁,这里就不例举了。 对于这种具有双重性的诗体,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节奏。例如下面的诗: 两条绳绳,一根棒棒 便是我全部的家当 离乡背井,爬坡上坎 我一颗汗水摔八瓣 不管远近,不管轻重 怕就怕没事肩头空 你出工钱,我跟你走 最好是出价莫太抠 …… ——《重庆“棒棒”》万龙生 此诗原来排列成了整齐对称式,若排成开放节奏则更能体现原诗豪迈的气势: 两条绳绳, 一根棒棒 便是我全部的家当 离乡背井, 爬坡上坎 我一颗汗水摔八瓣 不管远近, 不管轻重 怕就怕没事肩头空 你出工钱, 我跟你走 最好是出价莫太抠 ……〔下仿此〕 恰当的诗行调整,是可以极大地增添诗歌的魅力的。再如: 《平静的水》 唐古拉山风语者 不平和怨气就象水坝上看起来非常平静的水。 任你泛舟,任你垂钓,任你嬉戏,任你欢笑。 如果没有及时地疏通和排泄它就会越积越高。 越积越高,越积越高,越积越高,越积越高…… 这首诗排成整齐的节奏,就显得呆滞而气弱。如果改排成阶梯诗诗歌: 不平和怨气就象水坝上看起来非常平静的水。 任你泛舟, 任你垂钓, 任你嬉戏, 任你欢笑。 如果没有及时地疏通和排泄它就会越积越高。 越积越高, 越积越高, 越积越高, 越积越高…… 重排以后,正如作者自己所感受到的:“在形式上突出了诗中最关键的两句,象水一样连绵不绝。” 另外,所谓开放和收缩的气势是靠句子〔行〕长度的对比来体现的,如果长度太接近,就缺乏气势;适当拉宽距离,开放或者收缩的气势就剧增了。如这样的诗篇: 一个人,少年的时候会看着她的眼睛, 在她的眼神中沉沦,在她的眼泪中遗恨; 中年的时候会看她透的内心, 因她的虚伪而虚伪,因她的真诚而真诚; 老年的时候会看到她的处境, 原谅她善变的诺言,理解她远去的背影。 ——唐古拉山风语者 《人生三部曲之人在老年》 此诗已有开放节奏的雏形,试作如下的调整,开放的气势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一个人, 少年的时候 会看着她的眼睛, 在她的眼神中沉沦,在她的眼泪中遗恨; 中年的时候 会看她透的内心, 因她的虚伪而虚伪,因她的真诚而真诚; 老年的时候 会看到她的处境, 原谅她善变的诺言,理解她远去的背影。 通过整合长短诗行所形成的节奏型,与单纯长短句自然形成的节奏型两相比较,前者缺乏真实的句子长短对比,故所谓“开放”“收缩”“整齐”之类的气势就不如后者。古典诗歌即使不分行也不影响音乐美,根本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我们对于新诗节奏的处理,不可过分依赖诗行的调整,应当在诗句的长短上下更多的功夫。 总之,我们巧妙地运用句、行和韵进行组合,就可以得心应手构筑各式各样的节奏型,以满足内容的需要。 营建参差对称式的节奏型,还要掌握两个原则: 其一,应当具备鲜明强烈的节奏特色,其中开放节奏和收缩节奏是各种节奏的基础。胡乱写几个长短诗行,然后不断套用同一格局,是不可能有什么音乐美的。 其二,记忆力有限,节奏模型的篇幅必须有“度”;篇幅太长,就很难被听觉辨识。必须是听觉能感受出某种吞吐伸缩的节奏氛围贯穿于全诗,这才谈得上节奏美感。 节奏格律体的节奏变化是非常丰富的,上面只是一些举要。我们只要掌握“重复”和“变化”相互渗透的原则,就可以创造更多的变化方式,使得格律体更加丰富多姿。 此外,元曲散曲里有一种套曲,由若干曲牌连缀而成,各曲牌之间的节奏氛围可以是微殊,也可以是迥别,这种结构在极自由的新诗中也很难见到,可谓发挥了节奏自由体的极致了。它们节奏变化自由而节奏整体感仍然极强,这是值得新诗作者深入探讨的课题。 顺便提一下,新诗格律体的固定格式,近人也有一些探索。 我国古典近体诗有四句的绝句体,和四韵八句的律体诗,这两种体式容易配合起承转合的诗情变化,故许多新诗诗人也喜欢写四行体和八行体格律新诗,前者如本文引用了的沙白的《给珠贝》、唐古拉山风语者的《拍案惊奇》、张雪杉的《枣花》和顾城的《幼芽》,后者如郭沫若的《波与云》、吴望尧的《竖琴》、蔡其矫的《竹林里》、流沙河的《哭》、沈紫曼的《别》、齐云的《彩笔新题·二》秋水涟滟的《短镜头之一》。 受西方商籁体的影响,也有许多中国诗人也常写十四行体新诗。有些十四行诗讲究音步的整齐,并沿袭了商籁体的韵式,仍然属于格律体,有些只是拼成了十四行而已,实际上只是十四行式的自由体罢了。 四行体和八行体语有传统的传承,最受青睐,十四行体是舶来品,影响就弱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31 21:21:36编辑过] [符合XHML规范,内容含HTML代码(UBB解释文件版本:2006-6-20)] [符合XHML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