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2-8-3 20:23 编辑
第六十回 伟人小圈兴特区 诗人巨笔擎律旗(之二)
死水吧
================================================================
(七)现代格律诗的创作实践 雅园诗人作为现代格律诗学会组织内的诗人群体,在创作时坚持现代格律诗的最低纲领:鲜明和谐的节奏,自然有序的韵式。沿着学会成立之初订定的主要任务,从节奏、韵律、体式等三方面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尤其是对现代格律诗诗体的开拓,更是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理解并分析雅园新格律诗创作实践,基本上可以以周仲器、周渡父子的认识脉络为思路:第一,直接继承近百年新格律诗本身发展传统并有重大突破的一路。第二,以学习、吸收古典诗歌和民歌营养为主要趋向的一路。第三,以学习外国格律诗体,并进行汉化、现代化试验的一路。 1、新古诗: “新古诗”是由台湾电脑博士范光陵先生在1993年首倡的。主要主张是: 1)、完全尊重中国传统诗的格式,每诗四行或几个四行,每行四、五、六、七言均可。 2)、不讲究平仄对仗,只要第二、第四行末一个字有韵即可,韵也是现代自然韵,不必用古韵。 3)、用词都用现代的词,不要用古代的词,尽量使用流畅的文字; 4)、在有限的篇幅内尽量表现出情感和一些哲理来。 为什么要提倡新古诗?范光陵博士以为:一是要让旧体诗在严格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走向大众;二是要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国诗走向世界。这种诗既简单易懂,能表达现代人的精神和情感,又能呈现中国传统诗的美,使中国人都会做,翻译成外文后也不至于失真太多,甚至让外国人不仅能欣赏也能模仿写作。虽然不是纯粹的传统古诗,但大体上要能反映出中国传统诗的形貌和风味。(《我对“新古诗”的几点认识》范希安) “新古诗”提出后,范光陵博士身体力行,不仅自己写作、宣传“新古诗”,还举办了“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古诗比赛”。海峡两岸一些学者、作家、诗人,如冰心、钱伟长、贺敬之、魏传统等,纷纷赞同并积极响应,发表了不少“新古诗”诗作,故而在华文诗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现代格律诗坛》除了在每期中分别推介新古诗以外,在总6——7期还集中刊发了一组新古诗。如: 过古隆中诸葛庐 贺敬之 偶行荆襄道,此山感兴多。 未问两襄阳,但念一诸葛。 天未战云近,隆中新对何? 京城吟(四) 樊希安 一碗春面坐芳园,无菜无酒自等闲。 尚未下箸心绪起,神思飞到大江南。 梅郎 范光陵 梅郎北京来 衣上故乡土 台北无限好 两岸共一祖 心怀 范光陵 心怀故乡事 报国何艰难 明月照长城 无语独凭栏 鱼儿 何若男 鱼儿水中游 自由又自在 我若变鱼儿 游到大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