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知青十四行●情归(组诗)

本帖最后由 马上 于 2012-11-22 18:11 编辑

知青十四行●情归(组诗)

文/马上

  题记:作品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奇克镇山河村的老乡郭齐生找到回乡来探视的当年在这里插队落户的北京知青贾爱春,提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要求:“我们致富缺个带头人,能不能找一个上海知青来当村官,带大家过好日子?”
  贾爱春找到了当年插队同住一屋的上海知青徐桔桔。一番纠结之后,经过反复的思考,两位年届六旬的昔日知青,回到山河村当起了村官,带领村民搞新型种植合作社,走上了现代农业致富路。(详见通讯“做点能改变现状的事”:http://www.news365.com.cn/xmwb/201209/t20120925_695820.html



流逝的山高水远,已陌生往日的悲欢
雪花最美的地方,正在把知心的话讲
飘落是长长的思念,冻结是久久的挂牵

春天的黑土地能将每棵草都萌生向往
那喷涌而出的生动,会有人无动于衷
也有人会思考并丈量,被土地荒芜的渴望

无异于石破天惊!由大地发出的邀请
经得起农民挑选的,铁了心跟你走是美丽的
做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是原野上最新的风景

历史会拒绝再苛刻,是如何奇妙的再结合
带大家过上好日子,让期待的真实的开始
让老百姓喜形于色,让村庄唱响自己的歌

不需要做任何的解释,是因为懂百姓的心思
按乡亲们想过的日子,真正为乡亲们做点事



按乡亲们想过的日子,真正为乡亲们做点事
这一片神奇的大地,就升腾无限的生机
并选择最优美的舞姿,来启动未来的开幕式

想象中的不可思议,无非地理学上的距离
从北京到上海到山河村,就柔软在心头那一寸
匪夷所思的却从那时起,是天天被追问的话题

能容忍的绝非还贫困,还时时刻录下的伤痕
古老而历久弥新的、越耕种越穷的收获
这村里传来揪心的问,这地方牵动一生的魂

谁拒绝让美丽再重播耕种者对丰收的承诺
而黑土地一瞬间的改变,就可能被演变成狂欢
让这一方土地上的生活,也同样的更从容不迫

后知青时代的前缘风雨隔多少年不断
有什么不能改变,在我们美丽的家园

韵式:aba,bcb,cdc,ded,ee

(一:2012年10月起稿,11月7日初稿;二:2012年11月22日初稿)

作品的音顿节奏对位对称格式暨声调节奏平仄交替格式,以及音顿节奏对位对称条件下的四字节奏的尝试运用

流逝的山高水远,|已陌生往日的悲欢(仄平仄|平仄平)
雪花最美的地方,|正在把知心的话讲(平仄平|仄平仄)
飘落是长长的思念,|冻结是久久的挂牵(仄平仄|平仄平)

春天的黑土地能将|每棵草都萌生向往(平仄平|仄平仄)
那喷涌而出的生动,|会有人无动于衷(仄平仄|平仄平)
也有人会思考并丈量|被土地荒芜的渴望(平仄平|仄平仄)

无异于石破天惊!|由大地发出的邀请(平仄平|仄平仄)
经得起农民挑选的|铁了心跟你走是美丽的(仄平仄|平仄平)
做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是原野上最新的风景(平仄平|仄平仄)

历史会拒绝再苛刻|是如何奇妙的再结合(仄平仄|平仄平)
带大家过上好日子,|让期待的真实的开始(平仄平|仄平仄)
让老百姓喜形于色,|让村庄唱响自己的歌(仄平仄|平仄平)

不需要做任何的解释,|是因为懂百姓的心思(仄平仄|平仄平)
按乡亲们想过的日子,|真正为乡亲们做点事(平仄平|仄平仄)

TOP

感人的故事!也感佩于马上兄的勤奋用功!

TOP

回复 3# 一了山人


    问好山人兄!很幸运我及时读到了这个故事,在知青十四行系列中尝试表现,否则会让我感到遗憾的。作品做了一些格律形式上的实验和尝试,很不成熟,一定也还存在争议,请多提批评意见!

TOP

在音节诗体的基础上运用平仄律就十分简单,只要每一逗平仄入律即可,把长句的律化简化为短逗的律化,这样就御繁就简了。

TOP

音顿不能程式化,而安排平仄的音步倒是需要程式化,试将此诗的程式化音步分割以及平仄分析如下:


流逝●的/山高○/水远●,|已陌生○/往日●的/悲欢○
雪花○/最美●的/地方○,|正在把●/知心○的/话讲●
飘落是●/长长○的/思念●,|冻结是●/久久●的/挂牵○

春天○的/黑土地●/能将○|每棵草●/都萌生○/向往●
那喷涌●/而出○的/生动●,|会有人○/无动●/于衷○
也有人○/会思考●/并丈量○|被土地●/荒芜○的/渴望●

无异于○/石破●/天惊○!|由大地●/发出○的/邀请●
经得起●/农民○/挑选●的|铁了心○/跟你走●/是美●/丽的○
做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是原●/野上●/最新○的/风景●

历史●/会拒绝○/再苛刻●|是如何○/奇妙●的/再结○合
带大家○/过上●/好日●子,|让/期待●的/真实○的/开始●
让/老百姓●/喜形○/于色●,|让村庄○/唱响●/自己●的/歌

不/需要做●/任何○的/解释●,|是/因为懂●/百姓●的/心思○
按/乡亲○们/想过●的/日子○,|真正为●/乡亲○们/做点●事

TOP

在音节诗体的基础上运用平仄律就十分简单,只要每一逗平仄入律即可,把长句的律化简化为短逗的律化,这样就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11-8 09:23



    老师对于“把长句的律化简化为短逗的律化,这样就御繁就简”的概括论述,应该就是为格律体新诗平仄律的运用实验总结了一个简单可行的路径和规律。谢谢指导!

TOP

音顿不能程式化,而安排平仄的音步倒是需要程式化,试将此诗的程式化音步分割以及平仄分析如下:


流逝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11-8 09:34



    学习程式化音步分割以及平仄分析的研究方法。

TOP

  第四节 新诗的句法
  
  一、新诗短句的律化
  
  写作或分析新诗律句有三个步骤:1、划分诗句的音步;2、判断音步的“头”和“尾”;3、根据“步尾平仄必交替,步头平仄宜交替”安排平仄。谐句也是律化新诗的辅助句式。
  
  新诗律化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判别步尾,二是如何判断轻声字的平仄。
  
  〔一〕轻声的平仄。
  
  诗句流畅的大忌是步尾声调雷同。轻声字声调模糊,它对于平声和仄声来说都是异类,它和仄声对比相当于平声,和平声对比则相当于仄声。可分三种情况处理:
  
  1、我的○|父母▲|之邦○〔轻声“的”和仄声相对,视为平声。〕
  
  2、我的▲|母亲○|多么▲|祥和○〔轻声“的”“么”和平声相对,视为仄声。〕
  
  3、家乡○|多么○|遥远▲〔轻声“么”同时与平声仄声相对,视为平声仄声均可,反正都是单拗;因句尾旋律更重要,故一般与句尾对比定平仄为宜。〕
  
  另外,一连串的平声或者一连串仄声中间夹杂轻声,可以避免旋律的单调,如徐志摩的诗句“这是一低头的温柔”后面一连串平声,因轻声“的”的添入,旋律也近似于“仄仄|平平|平仄|平平”。这是轻声的妙用,不可不知。
  
  〔二〕音步的头尾。
  
  1、一字步只处在句子的首位,都不是旋律点。
  
  2、两字步,无论有无轻声,第二字为旋律点。
  
  3。三字步分为三种情况:
  
  ①当三字步不在句尾时,可去最后一个非轻声字为旋律点。如:

  除了▲|一些○‖青翠▲的|柳波○〔全律句,轻声“的”字相当于衬字〕
  
  ②三字尾在吟咏时是两步〔21式〕,在朗诵中已经成了一个音步,但它的旋律特点没有变化,故我们仍然把中间一字看成步尾,如:
  
  轻轻○|脚步▲‖是老鼠▲|偷吃○米〔逗律句〕
  
  ③单独的三字句是一个音步,不论其语法关系怎样,一三字平仄相反就是律句,平仄相同就是拗句。则有:
  
  律句:①多○少事▲;②我▲的家○。
  拗句:①就▲是你▲;②红○太阳○。

  二、长句的律化:四步以上的长句采用半逗律分析律拗。
  
  〔一〕四步诗按二二逗分析。如:
  
  长长○的|路上▲‖人们○|来往▲着〔全律句〕
  
  这一○个|冬天○‖在冰○里|度过▲〔尾律句〕

  〔二〕五步诗根据语义可以是三二逗,也可以是二三逗。我们规定,一律按三二逗分析律拗〔至于在朗诵中需要如何半逗则另当别论〕。例如:
  
  清澈▲的|冰轮○|驱散▲了‖蒸腾○的|暑气▲〔全律句〕
  
  门前○的|一方○|药圃▲‖充满▲|生机○〔尾律句〕
  
  〔三〕我们不提倡写六步以上的律式诗。它们若也需要作声律上的优化,只要求最后两个音步律化,而前面尽量避免双拗即可。
  
  〔四〕当音步的划分和头尾的区分模糊时,可以放弃音律分析法,全凭朗诵的感觉处置,只要自己读来顺口即可。

TOP

这是以前在没有论述音顿理论写的。可作参考。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