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民歌」與「歌詞」關注
詩酒自娛兄:
近一百年前,胡適先生提倡白話文學,主張「作詩如說話」,並出版了中國第一部白話詩集【賞試集】。從此以後,中國的文人白話詩開始逐漸脫離音樂。當中,雖有魯迅先生﹝1934年﹞說過:「我只有一個私見,以為劇本雖有放在書桌上的和演在舞臺上的兩種,但究以後一種為好;詩歌雖有眼看的和嘴唱的兩種,也究以後一種為好;可惜中國的詩歌大抵是前一種」,以及劉半農(1891.5.29~1934.7.14)在詩與音樂的結合上做過不懈的努力,然而中國的文人新詩還是不可阻擋地離音樂越來越遠。
1942年朱光潛在他的【詩論】裡也對他的老師胡適的「白話詩」表示異意,提出了『詩是一種音樂,也是一種語言』『詩有音義,它是語言和音樂合成的。』的論述。然而新詩仍在完全脫離音樂的道上「自走自路」,像「自了漢」一樣完全無視音樂,完全無視一直與音樂不離不棄的民間詩歌的存在與發展。
其實近年來我一直想不通:朱光潛教授雖然提出了『詩是一種音樂,也是一種語言』『詩有音義,它是語言和音樂合成的。』的正確定義,而且貫穿整部【詩論】,然而對於最符合他這種基本定義的兩種文體﹝或藝術形式﹞–現代民歌以及城市歌曲–卻似乎沒有把它們包容在中國現代詩歌的範疇內,而加以肯定的論述。
近年來,中國一些著名學者、詩論家開始懷疑:音樂的缺失其實是新詩式微的個要原因,並主張在詩歌的創作中注入「音樂元素」,例如【東方詩風】的孫逐明先生提倡的格律新詩,【詩酒自娛】先生出提出的「詩是一種富有音樂性的語言藝術」,這無異是中華詩歌﹝新詩﹞發展道路上很令人鼓舞的積極的一面。然而游子竊以為在詩歌的大眾化,新詩走向民間方面仍有許多路要走。
游子因大膽想向著【詩酒自娛】以及【東方詩風】的詩人、詩論家們,提出一個建議:先不要管它們﹝現代民歌與現代流行歌曲﹞是不是詩,大家都來關注新詩以外的「下里巴人」,關注現代民歌與現代流行歌曲!
如何「關注」呢?作為開頭,游子提議開設一個【民歌與流行歌曲關注】欄目,可以先在敝【奇異網】開設,誠邀【詩酒自娛】兄與游子弟先開頭主持。游子不才,可以在流行歌詞的收集與關注上多做些事為「開荒牛」,然民歌方面我無能為力,因請【詩酒自娛】兄允以為之。﹝若【東方詩風】也能同時開設此欄目更好,我們可以把之「連接」起來。﹞
不知你以為然否?
祝好!
游子敬上
2005/10/6于奧克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