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韵,我认为华语的音韵,是世界各语言中的亮色。我还以为(这里只是我自己),既是用华语写诗,就要充分利用这个先民创造的优势。 记得就是秋雁的一位文友说,李白也有千多首垃圾诗,我还记得一首什么“道路尽夸春意迩 儿童汇咏马蹄轻”被吹上了天。这种古董写了也可,即使合律也说不上什么好。现今,仿古体,还要讲什么古韵,把唐时的格律称为近体(千年之近,滑稽了)。 我就讲今韵。我这个短四句七言,用了“明”“枫”“星”,都是eng韵。我随人到民间调查,北方讲十三韵,南方十四韵,与今韵暗合。 古诗就扣平仄(这是幼儿班、小学就学的四声),你要细分,四声分押,我就服你是再创造。一首《沁园春.雪》盖了古今,那要用扬州普通话、韶山普通话、四川普通话去朗诵,四声效果一样吗?一首《青藏高原》的原字,从低八度到高八度甩腔,四声变了没有?你扣那个平仄在现实中,究竟有多少必要? 不合平仄的诗作,只能说不是律绝。平仄细分是东晋开始的,也没人敢说屈原的《离骚》不是名作。李白的长短句,几换韵,照拍马屁。陈子昂的幽州台呢?崔颢的黄鹤楼呢?杜甫的“雨翻盆 云出门呢? 词本是按曲调感情加填的,现曲丢了,只剩平仄了。请统计450调1291体,自宋以降,谁填完了? 新诗,就说押韵,句式整齐要害意;古体就死扣平仄;为什么会分家如此?贺敬之的、郭小川的、臧克家的、闻一多的等等等等,都不行了。那今天的诗坛怎就危机了呢? 这一块儿是搞古典新诗的,怎么会复辟呢?搞让大众接受的吧。诗,是主要给不写诗的人看的。在圈内怎么转,还是兜圈子。恕我直言。 志不同,不相与谋就是了。免得大家都不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