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十二)意蕴深广丰,语言诗歌化第一要宗。

诗歌语言意的蕴藏容量可以从有一点点到有很大、很多、很广、很深、很远、很丰沛,甚至是无穷。

这是诗歌语言区别于其它语言的第一要宗。也是诗人诗歌语言创造力、水平的最高体现。

中国几千年诗歌不管怎么变,这一条从来也没有变过。从思想艺术性层面来说,没有这一条的所谓好诗,都经不住历史的检验。

诗歌语言意蕴的大容量,应该是诗歌语言不可改变共性的追求。

直到今天,人们常说的浅显、直白好大程度是指这一方面的不足讲的。人们说的回味无穷、余香久存好大程度是指这一方面好讲的。

意蕴大容量是要让读者感受到的、理解了的;不能是天书,只能让天的使者来说教的东西。

不同于隐晦,隐晦是人为的深埋,意蕴不一定很多。

意蕴大容量的语言创造,说不好,也许有几个要点是不可缺的:

一是,在要表达思想感情有关的事、物、场、景的选择技巧。就从陆游和毛泽东同题同体的两首古诗《咏梅》,可以看出这其中的奥妙。

二是,从这两首《咏梅》可以看出来二人在处理,事、物、场、景之间,及与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关联的创造也是不同的,又都是很高明的。

三是,具体语言的运用和创造性。这就都制造出了很大的又是很不相同的意蕴容量。

看吧,这两首诗:

不是梅花,又都是梅花;都是梅花,又都无限的超越了梅花;反映了多少作者的处境、心境、思想、感情、态度、情绪、文品、情操等。

咏 梅

(陆游 )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苦也不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着尘,

只有香如故。

咏 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尤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百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8 7:57:13编辑过]

TOP

谢鼓励

TOP

(十三)年积月累独成林,啥鸟不敢进?

诗歌化的语言是中国人几千年以来年积月累而形成的。只有前面所说的那些吗?当然不是,应该说是说不清有多少方面。年积月累除了积累了许多方面的瑰宝之外,还积累成了一片一片的独特森林。请看下面的几片大森林。

1、 古诗歌中诗歌化的语言,精华无限。

中国的古诗,有数千年的历史积累。古诗的语言,它不是古代人的口头语言,也不是古代的书面语言,也不是书面语言加上口语的合。它是一种诗歌化的语言。这种语言是历史上各时期语言诗歌化的积累,又是在不断完美、充实与发展,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古诗语言。

这种诗歌化的语言,有无数别的诗歌语言不能、不及的东西。

第一, 自古到今再也没有比这更全面的、系统化的、配套的,特别是也是最最精炼的诗歌语言了。中国没有,外国有吗?恐怕也没有。

第二, 再也没有比这种语言音乐美更好的诗歌语言了。音乐美是汉语的长处,古诗诗歌化后的语言把音乐美推到极至化。可以说,在全世界也应该是难找的。

第三, 古诗语言,是形象生动化诗歌语言之最。没有那一种诗歌语言可比。

第四, 美化雅化在中国现行的诗歌语言中,也堪称第一。

第五, 古诗歌语言,有很好的守真性。中国古诗的积累与传世,不知是多少才留一;总体说,那些假劣伪冒货多被历史所淘汰了。中国古诗歌化了的语言,今天看也仍保持较好的守真性。

第六, 在诗歌化语言的其它方面,如:情语激言、智慧机智、弹性多义、绝语名句等等方面也多有长处,就不多说了。

这种语言有这么多长处,怎么能完全过时了呢?怎么就只能用来写古诗,新诗就不能用了呢?这是为什么?那怕是《古墓阴影》,也是陷人难自拔的游戏啊。我没作过深入调查,就乱猜几种可能吧:

五四运动始,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思潮的延续吧?

是没有深思熟虑就人为的、没有必要的拒绝吧?还有中国人的不自信呢?

我看不管是为什么,都是在自己捆绑自己的手脚;都是失大于得。

今天能不能说到了说不!的时候了。为了说不!我再说几点理由。

第一, 这种诗歌化的语言,深深植根于中国所有文字、文化、文献资料之中。到处碰头拌脚,谁能否定得了。

第二, 这种诗歌化了的语言,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各种思想、文化、社会、日常生活之中。尽管这种根对不同的人来说,有多有少,有深有浅,人们却是想挖挖不掉,想拒绝也拒绝不了。

第三, 五四运动以来,一直有人想搞否定中国古诗诗歌化了的语言,都没搞通。近百年了,才搞出了一种中西融合的新诗,事实上基本是无声的宣布:完全否定和拒绝古诗歌化语言是不好的,是不可行的。。

第四, 此前的二十年先锋诗运动,运动了什么?从语言层面叫我说,很主要一个方面是完全否定中国古诗歌化的诗歌语言。搞得让多数国人不买账,先锋诗者们在近于霸占新诗歌媒体的条件下,把自己搞成了少数派吧(是不是啊)?

第五, 只要是有世界大文化、大诗歌眼光,又不是搞文化霸权的人们,都承认中国诗歌独树一帜。独在哪里呢?独在中国文化、中国思想、中国感情、中国风味,还有中国诗歌化的语言。

这不需要我们深思吗?别人都承认,为什么我们自己要去封杀它呢?

古诗歌化了的诗歌语言,不能同现代新诗语言融为一体用吗?我想应该是能的,用得好可以使诗歌既现代气息,又古色古香,还充满一些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2、 传统新诗诗歌化语言,成果璀璨。

新诗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与积累,已经初步成了体系。

第一, 它继承了古诗语言诗歌化方面大部分好的方面。

第二, 它吸收了外国诗歌中有利于中国新诗语言诗歌化方面有用的东西。

第三, 它也基本上形成了中国风、中国味新诗诗歌化语言的小体系。

第四, 它基本已经能承担起中国人歌唱各种事物、各方面思想感情的任务。

第五, 它基本上被多数中国人所接受了,在中国已经扎下了根基。

第六, 当然,它也存在一些中国好多人还不满意的地方。其中主要的是,在有些方面还不如古诗。简单说,就是中国风、中国味还可以再浓一些。

第七, 赞成中西融合的先锋味诗者们,认为需要吸收西方现代诗歌的东西还很多。

第八, 已经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新诗诗歌化语言好的,各种语言特点类型的好诗人、好典型、好作品。

事实上,此前中国多数人叫好的诗人们,不管人们叫他先锋诗人,还是别的什么诗人。公认他们的好作品,多是传统新诗风、新诗味浓的诗歌和语言类型。

上述的各个方面,是这样吗?

这些好宝贝,真的能抛弃吗?真的能否定吗?

我看有成就的好诗人谁都没有否定过。

如果也戏说否定派的话,也是各式各样的。有的是新生牛犊不怕虎;有的是有了点名望的诗者,变着招的来赚人们的眼球;有的是真心实意在否定,只不知前途会如何占卜?

TOP

二、之

(十三)年积月累独成林,啥鸟不敢进?

3、 民歌风的诗歌语言,是受多数人欢迎的诗歌语言。

中国的民歌从古发展到今,从未间断过。民歌化的诗歌语言也在不断的发展。只是此前被先锋诗者们,特别是新诗媒体抛弃了,时下它主要是发展在群众中。这种诗歌常常不胫而走,主要不借助于媒体,自己传遍大江南北。它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能量呢?它的思想内容是一个方面,就不说了,只简说几点其语言特效。

第一,语言的民族性强,中国风中国味在民歌彰显的最明显。

第二,语言的人民大众性强,一般极少有文诌诌、太深、太难懂的语言;总有好的生动、活泼、时兴、精彩的口头语。朴实,好用,又是群众的。

第三,音乐性很强很美,但又很自由,只强调顺嘴上口,很少死板,也不限制人过死。

第四,最讲形象生动,常常是活龙活现,多用人们熟悉的比喻、比兴,熟悉的典语典故。

第五语言精炼,明朗,纯真,好记好唱。

第六, 爱憎分明。不吞吞吐吐,贬褒到位;鞭向坏恶人,辛辣犀利;笑向好人,朗朗有声,心花怒放;语言有时也不乏幽默诙谐。

第七, 从内容到语言,从不脱离现实,从不脱离人民大众。

第八, 有最强的时代性。用最时代的语言,诗出时代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好的民歌和民歌风诗,除了那些只要形式创新、只准要先锋、只准要他们主观定的方向、把自己高高在上等等的人们之外,是中国多数人喜闻乐见的诗歌语言类型。

这也是一大宝库啊。好像不少先锋诗者们把这一大宝库,都看成是下里巴了,不肖一顾。

民歌中有那么多好东西,为什么有的诗者会是这样呢?我说不大好,是不是主要问题出在那颗变了的心啊?

我有一种不成熟的感觉:

这种诗者、也包括那些有了名声的诗人(包括教授型的),看看他们的历史与现实,那一点点他们不是一个普通的民,一员人民大众?他们是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问题出在那颗心;加上一个自我感觉高傲的灵魂。于此,有些人就来了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很是蔑视自己的同类;另一个极端是,我本不是人民大众,既然你们让我当人民大众,我就当个人民大众的最劣者;哼哼,我的本事可比他们大,我就挫给你们看,当撒垃圾的能手等等,向更劣性发展。

如果是上述的话,这两种极端,都是蔑视自己同类心与灵魂的表现。他们好大程度上都不肯与自己的同类联合起来,用诗歌来维护自己和他同类的权利与利益。他们闹了他们认为的反对者,他们也闹了自己的大同类;所以,基本上是,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小同类中欢腾。不过,但愿不是像我说的这样,是我言错了。

前面是历史积累而成大一点成片的森林。什么鸟不敢进千年的老树大森林?不会飞的鸟、只能吃鱼的水鸟。中国的新诗诗人都是些只能在地上蹦、只能吃单一食物鱼的人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只能说是一种悲哀。现实中好多人不正是这样的吗?只不过他们找了一套半对半不对好听的借口而已。

4、 如果要细分的话,还会分出农民语言、工人语言、市井语言等好多的。就不细说了;不过也问一句怀疑的话,好像有些诗者总想抛弃这些语言;抛弃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说不就是在抛弃人吗?

5、 再就是,先锋诗歌形成了独有的语言特点吗?口水已经完成了诗歌化任务?真的能诗歌化吗等等,请大家多谈谈看法。

其它诸如:欧式语言、口语语言、理性语言、散文语言等等还有一些类型的,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这是应该肯定啊。

TOP

三、对诗歌语言非诗歌化,说什么?

(一) 散文语言,不是好的诗歌语言。

散文语言,是理性语言。是单义单向的捆绑语言,它难于精炼化。

散文语言,是写实的语言。它不可能是表达感情的最好语言。它是脚踏大地的语言,不是会飞的语言。

散文语言没有音乐美,或者音乐美很差。从这个角度讲,它也不是好的诗歌语言。

象征、意象等艺术流派,它可以应用于任何文学形式中,也应该包括散文吧?有一点象征、意象的散文就是诗歌吗?我们能不能把有点意象、象征的散文叫意象、象征散文呢?我看值得考虑,诗歌这么不景气,何必死活都赖在诗歌中?搅和了诗歌还耽误了自己。挂羊头卖狗肉,还搞得一天家吵嘴打架。

散文语言能不能诗歌化呢?肯定能,散文诗是什么?是散文语言半诗歌化后写出来的诗。散文诗只是诗歌的一个小品种。

散文语言,如果真的完全诗歌化了,它也就不是散文语言了;它必然也就变成了诗歌语言。

所以说,别用散文分行当诗,这样搞只能是搅乱了诗歌,害诗、误诗又误人。

嘻嘻,俺给散文分行当诗的那些人们泼泼冷水。

(二) 口水语言第一位的工作是诗歌化,而不是诗歌化了的语言走向口水化。

什么语言要写出好诗歌,都要诗歌化,口水更不能例外。

散文的语言已经是艺术化的语言了。通常下的口水语言,连最基本的艺术加工也没有进行。

它的优点是:

朴实,实在,好懂,包含一些时下群众新鲜语言的成分。

它的缺点是:

粗、俗、罗索。

缺少较多的历史文化的深远与厚重。

理性的、哲理的、科学的、广域东西的等等、成分都是不足的。

这种语言同样需要精炼、美化、去粗存真等的加工。也需要添加、补充更多的内容。

加工、诗歌化了以后,它可以成为具有一些特点的,一个方面的小诗歌语言。那怕是诗歌化了,也诗歌化得很好了,它也不可能是诗歌语言的唯一。

民歌的语言,已经具备了口水语言倡导者们以求的特性,把民歌语言中的一些好东西也全否定它,去搞纯口水语言的原样搬用写诗,让人怀疑。

从口水诗歌的实践结果来看,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总的说,口水诗不是诗,多数连普通好的文章也算不上。于坚的诗,再加上口水骨干们的诗,真正被多数中国读者买账的,多是他们并没有口水化的、那些非口水诗。于坚那几个口水名篇,尽管语言实属有相当诗歌化的成分,仍是最没有诗味的诗歌。除了跟潮、跟梦者以外,喜欢的人是少的。

俺以为,口水诗歌化的路子还长着呢?他们应该改变指导思想,用力去搞口水的诗歌化,而不是非诗歌化、纯口水。

其它名堂的语言就不说了,也说不好。

结论就是一个,不管什么语言都可以搞,着眼点是把它诗歌化;各自的诗歌化可以有区别,有自己的特点。却都有一个共性:不是把已经诗歌化了的语言废了它。

TOP

四、用诗歌语言的大称,称量一下各种小诗歌语言的真实重量。

从前面的分析中,能对此前诗歌语言方面,以及由诗歌语言引起诗歌中的好多问题、好多争论得出一点结论吗?我看能。这就是:要用诗歌语言的大称,而不是用自己的小称,来称量各种诗歌语言的重量。这种重量才是真实的重量。

1、诗歌语言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是诗歌化,而不是相反。除消了诗歌语言的诗歌化,就近于除消诗歌。

2、任何单独一个、甚至几个方面诗歌语言的诗歌化,都是诗歌语言的一点、一个局部。应该肯定,不管是哪一个局部都有无限的、很精彩东西等待人们去挖掘;也都是会有作为的。然而,又应该看到,不管喊着多么革命、多么好听的口号,用局部代替全部都是有害的、错误的。

3、诗歌语言创新(或者叫革命)的本质是部分的拓展、拓宽,与部分的剔除、淘汰的关系;新与旧不是断裂、也不是完全铲除、有你没有我的关系。

中国从古到今,还没有一种诗歌化了的语言类型、诗歌化的某一个大的方面,被历史所完全淘汰,也没有人能做到。

历史上和现实中,曾经出现过断裂、完全铲除的做法,是不好的,形是帮助诗歌发展,实是不同程度阻碍诗歌发展。

4、诗歌语言的创新应该包括:

诗歌 诗歌语言创新必不可缺。但是也不能以创新之名否定一切,做到创新不忘继承,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1)新领域的开发。欧式、散文、口水等语言,只多是新领域语言的开发;如此定位谁会反对?

2)旧领域的过滤、汰洗,补充、发展、完善、利用。古诗歌语言、百年新诗语言、民歌语言等都需要做这一工作。而不是这种语言的完全淘汰。

3)诗歌化语言各领域的融合。不是诗歌只能是一个小语言的独诗,是既独诗又融合诗。

4)中与西。从总体来说,就是中与西的融合;主要是西的中国化,而不应该是中的西化。

诗歌语言的创新应该只少把握住两条底线:一条是诗歌语言的诗歌化;一条是诗歌语言的中国化。

这种做法既保持了中国的长处,又吸纳外国的优点;中国应该是一块大海绵,能吸纳一切外来的好东西;不应该是一滩流出体外的血,只能让别人舔去,无法返回自己的身体。这,中国需要、多数人接受,又切实可行。

人们都在喊全球化。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一种语言(起码现在看还是遥遥无期),中国人也应该争取把自己的语言留下来。没有这种精神的全球化,一定是没有竞争机制的。所以,用全球化的思路,搞完全西化,是站不住脚的。这样,对待西诗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第一,学习西诗的好东西,不是坏东西也学;第二,应用西诗的好东西,不是坏东西也用;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把西诗的好东西融合到中国的诗歌中。

5)实践经验也证明,能做到。现在回过头来看,在近百年的新诗发展史中,总是有一种否定中国一切的力量在干扰,这种干扰有时甚至是主流。如果能减少干扰,实际效果会更好。以前没有经验,今后应该减少干扰。 5、我们应该从中得出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

解决诗歌语言的各种问题与纷争,最好的思维方法就是:把纷争的具体问题,放到大的诗歌语言格局中来分析,这些问题的分量、轻重缓急也就基本会清楚了。这样会减少一些山头之争,也减少一些人为的内耗。各种诗歌语言论者们,你肯把自己的说词放到这种大格局中称与量一下吗?你称量后的重与量,才是你的真贡献。

6、 诗歌语言化,诗人与诗者。

(1)一分做到一分好。

哈哈,前面的这多,要搞好比登天还难,谁能作到呀?

当然,不是说我能,俺自知自己做到的很少,今后做好也难。俺只能当一个吹鼓手啊。

不过,也应该看到,想做到,总能做得好一些。肯做到,总会有人做到或近于做到的。有诗歌天才的人很多,如果他们都能做到,大诗人就会多得中国放不下了啊。

我想,诗者们努力吧,只能是一分做到,一分好。人们只要向好处做,时代总有能人出。

(2) 诗人。

诗好无止境,诗人就是应该做得更好。

诗人应该是诗歌产品的大生产者。社会与他自己都应该要求诗人语言诗歌化做得更好,驾驭语言的能力更强、水平更高。于此,才能写出多种类型、更多更好的诗歌来。

另一方面,任何一个诗人,都不可能是万能的。诗人也只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长处、优势,攻取诗歌的某些方面,以得到最好的收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们别把自己的那一点能看得神啊天啊的了不起,去欺压别人也就是了。踏踏实实作自己的事,取得了大成绩,又不称霸的诗人,能得到更多世人的赞颂。

(3) 诗者。

诗者是那些以玩诗为主的人们。他们不是诗歌生产的主要人员。作为玩,那就千差万别了;他们写一点诗,主要也不是给别人生产诗歌的。他们就是玩我之所能、所喜欢、所爱,这是无可非议的。我说,玩的诗者们,自己定位低,莫去责怪诗人定位高。历史上有很多好诗就是定位高的玩者们玩出来的,有的甚至玩成了诗人。

再就是,俺说的都是前人已有的经验。

看看中国的好多山(太行山、燕山、好多山啊),荒秃得苦啊。为什么?前人栽树后人砍,草没有参天,山秃了。

诗人不能把前人栽的大树都锯倒,梦想高草棵棵高。否则,就不佩叫诗人了。

沿着语言诗歌化的路向前走,超过前人;而不是否定语言诗歌化,走非诗歌化的荒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30 7:29:19编辑过]

TOP

五、诗歌语言的小诗歌化与融合化。

()诗歌语言的小化与大化。

通过上面可以看出:

1、 诗歌语言的小诗歌化。

诗歌语言精与好无止境,不管是那一种小语言,也有无限的潜力可挖掘。什么类型的诗歌小语言,又都是诗歌语言中的一个小品种。各种不同类型的小语言都能诗出带这种小语言特点的好诗歌。它再好,也是总诗歌中的一小种。

什么这个语言是方向啊,那个语言才有前途啊的,都是不适当的抬高自己抑压别人。那怕你搞那小语言是前人从来也没有搞过的新,它也只能开发出一种新的小诗歌语言;它不可能代替了其它的诗歌语言。所以说,各种小语言都具有它的局限性。小语言只能写出它那种特点的小诗歌(诗歌的类型广度)。什么语言都不能包打天下。

还没有诗歌化的语言,首先是要诗歌化。否定诗歌语言的诗歌化,就近于否定诗歌。

2、诗歌语言的大诗歌化。

从全世界来讲,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语言都是语言森林中的一棵树,只多是大树与小树的区别。大树小树共成林,有的小树可能被别人欺死;却没有一个绝对的大,也没有绝对的独存,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出谁能消灭其它所有的语言。

诗歌语言是各种语言的次生语言,会不是这样吗?

从中国来说,各种小诗歌语言,也看不见它能独存而又能全部亡它的可能。也是一个共存的局面。

诗歌的各种小语言加起来之合,才能组成诗歌的大语言。

诗歌的小语言不光是能相加,还能互相融合为一。这种融合后的语言,也应该看成是另一种形式的诗歌大语言。

3、 大诗歌。

(1)百花齐放式的大诗歌。

各种小诗歌都是诗歌百花园里的一枝花,百花加起来就是一个大花园式的大诗歌。

垃圾诗歌能不能算一枝花呢?能。不过从总体来说,我们可以打个比仿,它是自己去拣个屎盆子扣到头上,结果赚了一身蛆,一群苍蝇;常常是走到那里臭到那里,脏到那里。它如果能把屎尿、污浊洗干净,还会是垃圾吗?如果不肯洗,它只能是一枝又脏又臭、还可能传染疾病的花。这是垃圾派自己找着往屎坑里钻的结果。

(2)多数人喜欢的大诗歌。中国的多数人喜欢的诗歌,这既是大诗歌的一种形式和类型,又是大诗歌的基本特征。

(3)各种语言共融一体的大诗歌。

小诗歌语言类型之间也可以融合起来用,可以写出具有多种小诗歌特点融为一体的,比任何一种小诗歌域都大的诗歌。这种诗歌可以是中国多数人欢迎的诗歌,我们也可以叫它大诗歌。

我的看法:

人们搞太多语言类型间的互相排斥,有害于诗歌百花齐放。

反对语言融合,不利于形成一种中国多数人喜闻乐见的较大一些的诗歌。

上述的不好,能不能看成是山头诗歌发展的局限性呢?我看是可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2 7:54:16编辑过]

TOP

五、之

()各种诗歌语言的融合。

我不相信,古诗歌化的语言只能写古诗,新诗就不能用。

搞这种不能,是一种极端思潮。这种思潮,近百年来时轻时重。本来先锋前,诗人们融合得已经有了巨大的成就,先锋潮几乎要全部给以否定;先锋潮似乎已经成了这种极端之最。

我不相信,近百年来已经诗歌化的新诗歌语言都过时了。

我不相信,没有诗歌化的语言会比已经诗歌化的语言好。

我不相信,语言不诗歌化是诗歌语言的方向。

我不相信,小类型的诗歌语言只能单用,融合一起用会不好不行。此前,所谓的不好不行,都是一些人为的

有害无益的樊篱。

各种语言类型,都是盖诗歌大厦的砖。各种语言都运用自如的诗人才是高明的诗人,应该更能盖出千姿百态的诗歌楼房来。我不赞成把诗歌语言限定的过窄。

我以为多种诗歌语言融合(不指我的诗)是一种出路。

就以我初学不久融合出来的《台风》为例说点看法。

台 风

(一)

呜哇呼!

呼啊哇!

风撼山,

水摧涯。

海里巅峰重重,

岸上白水洼洼。

电闪雷鸣轰霄汉,

银河腰断从空下。

瀑布四野走,

蟹鼋山门爬。

神惊退避神仙宫,

鬼怕龟缩阎罗家。

山洪狂奔冲,

江河决堤坝。

不识水愤气怒时,

一睹台风天地耍。

(二)

啸长空,

歼地杀。

娇花残,

嫩草趴。

虫蚁遭受劫难,

禽兽拼命挣扎。

山颤林摇病树折,

砖滚瓦飞泥屋扒。

孤树趔趄,

老鸹喑哑。

风卷残尘清枯朽,

水荡污浊平凹洼。

高楼近刺天,

大山远如画。

水顺气和温柔美,

万物竟胜争繁华。

俺叫这种诗是新古融合诗,可惜这首诗偏古重了些。

所谓新古融合,是指把古诗的诗歌精华、传统新诗的精华、民歌的精华、先锋诗的一些精华融合在一起的诗歌。

新古融合诗,可以是中间型的,也可以是偏古一些的,还可以是偏新诗(先锋)的成分多一些的;但,它不应该是纯民歌;也不应该是纯古诗;同样也不应该是地道的先锋诗。

我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对。

1、 这首《台风》从音乐性来看,它的古诗、民歌性。

诗的节奏、韵律、音乐性特强,几乎是任何先锋诗都无法比及。不信大家可以帮助举例子。能不能这样说呢?先锋诗如果达到这样了,它一定也就是新古融合诗了。

它又没有像古诗那样强求对仗、平仄、韵规。尽管其中有些句子也有一点对仗、平仄、与押韵,那是自然而成的,不是按古诗诗规苛求而成的。

它只像民歌那样要求顺嘴与上口,尽量避免别嘴与拗口。

2、 从《台风》语言的简练,看它的古诗性、先锋诗性。

几乎是所有民歌难于比及的(不知网友是不是这样看)。它是吸取了古诗的一些语言特点精华。又加上相当多先锋诗的语言特点,即较多的用无理、半无理句。古诗中也有无理语言,但没有这样多。

它的语言简练程度恐怕只有古诗可及。写这么多的东西,水陆、地空、人神鬼、声色貌、虫草树、丑恶坏、赞好美,各种性质的台风等等这么大的全方位、广领域的展现。不知大家能不能找到如此省文字的先锋诗。

有人说这是散曲、是词,我说它不是,它没有任何曲牌、词牌的规、与约束;诗歌的句子、诗歌的长短等都完全是随意而成,可长可短的;最多说,它有散曲、词的某些特征。

3、 这首诗的形象生动性,看它的古诗性、民歌性。

能不能说也几乎是先锋诗难以相比呢?

这一方面民歌可以相比;又几乎任何民歌难以做到语言这样简。

古诗可以做到。但是,古诗过严的诗规、诗律以及它的模式化等特点,决定了诗歌中的事件和句子很难做到尽情的欢跳和蹦达。

4、 这首诗语言的无理性看它的先锋性特点,

(1) 大削句子的枝叶大缩句子的骨干成分。

如,鬼怕龟缩阎罗家,是鬼害怕死了像乌龟一样退缩在阎罗王家里三句话骨干成分的合并与缩合。这种技法在先锋诗中是不为怪的,在古诗中这种情况有,这种句子却不多见。这句话尽管有它很大程度上的无理性,但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般人都会明白。《台风》中类似的语言和句子还有一些。

这首诗有没有民歌的语言特点呢?我说有,不过它不是用现成的群众语言;它也是把群众语言的好的鲜活成分取来重新组合的。如,呜啊呼、呼啊哇、白水洼洼、从天下、四野走、山门爬、山洪奔冲、决堤坝、老鸹(乌鸦)、大山如画、水顺气和、温柔美等等,都是群众语言或群众语言中的要素。那怕是组合完了看,它也有群众语言的特点。

(2) 语言的跳跃、蹦达性。

这里是指诗歌所写事物、事件天地间、人鬼间、好坏间、虫草间、水陆间等等,在全时空、广领域之内、之间跳跃。

这可以是先锋诗的特点;《台风》这一特点及其严重程度,在民歌中几乎是找不到的;古诗也少见。

在古诗、民歌等的角度看来,可能是语言生硬而太勉强了(当然,诗中也可能实有这种毛病)。这种非理性应该是读者能看懂和明白的,要体现出欢跳动人之辉。这种把握尺度,又往往是先锋诗者不愿做,他们更喜欢让读者不懂;面目全非,让人无法相识了。特别是它的形象生动性,一改先锋诗难吸引人的毛病(我说的不为过吧)。

5、 这首诗意象、相征性同中国传统诗的比、兴,音画、意境性并存。

诗中的很多事与句,你说它是比喻、比兴是可以的。它又是象征的。

这是写天气、气象台风,好多事与物,有的是比喻,有的是比、兴;其音画、意境不能说不强。

这首诗只是气象中的台风吗?不!它还可以是别的台风;人们如果把这首诗看成是写别的台风,则这首诗就是象征为主的了。

6、 这首诗的形式美看。

单看《台风》(一)或(二)几乎不具备很好的建筑形式美,几乎是不拘形式的自由式新诗。如果把(一)、(二)加到一起看,二者是那么的近于一样的字、句、篇式,就构成了极强的形式美,有点像古诗。这是民歌所不及,也是已经看到的先锋诗所不及。可以说,先锋诗很少有人把古诗的建筑形式美当回事。

上述的一切特点,唯有先锋、传统新诗、民歌、古诗四者融合而诗才能实现。如果单独而诗,都是难于做到的。

TOP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给人以美感的。形象的是否生动,音韵的是否和谐,意境的是否优美,才是评判一首诗的优劣的标准。什么样的“语言”作到了这一切,诗歌就喜欢什么样的“语言”。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以下是引用微斋先生在2005-10-13 17:33:17的发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给人以美感的。形象的是否生动,音韵的是否和谐,意境的是否优美,才是评判一首诗的优劣的标准。什么样的“语言”作到了这一切,诗歌就喜欢什么样的“语言”。

欢迎讨论.

你说出了诗歌很重要的方面,而且是诗歌艺术性的一些方面。当然,诗歌还有工具性,思想性,等等。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