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漓版:之一

优秀的诗词作品,总是以深邃的意境,优美的形式,鲜明而有内涵的语言,悠扬的韵律,给读者美的感受的。 诗,要求语言形式的丰富多样。语言的贫乏,形式的单调,其实是对汉语运用不足、对生活的认知浅薄造成的。功夫在诗外。真正的佳作,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度体察,发于心而注于情,表于语书于字的。 诗,是生活的提炼;诗,是时代的号角;诗,是真善美的结晶。诗是作者的,也是社会的,写诗,不能失去道德良知。伟大的人格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诗篇;但优秀的诗篇的作者一定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诗歌作品的人格力量,才是诗歌作品生命力的支柱。诗贵意高,波澜不惊,宠辱皆忘,虽不失为高境界,但必须放在人民、社会里去。胸无天下忧乐、不关心民生疾苦,纵然写出了旷世奇篇,也不足以称道。诗贵情真。创作作品出来,飘逸也好、婉约也好、苦涩也好,洒脱也好,即使文笔生硬点,只要是真情流露就好。颂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是文学艺术也是诗的天职。 诗贵精。有的诗,可以穿透时空隧道;有的却如浮云,一阵风后,就了无踪影。 行于其当行,止于其当止。写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想说的话。雅在于修养;高存乎一心。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臧克家、巴金之所以伟大,就在与敢说真话,忧国爱民。不用修饰,不事雕琢,用平淡质朴的语言道出人们心中的感想,但人们又难以表达的,由诗家畅快淋漓顺笔点睛,方是妙品。 纵使名家的诗词作品,也不是首首佳作篇篇珠玑,传唱千古的作品就更罕见了。而普通作者和诗词爱好者的作品,有时还会给人耳目一新、振聋发聩之感。就在于他们的束缚少,放得开,历史上并不乏寻常作者作品传世。所以,我们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自己的路。我们只有在学习、继承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幼秀传统基础上,才能站地高看得远,创新发展步伐才能迈得更大更快。中西合璧古为今用才能吟唱出属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恢弘诗篇。 创作出优秀的诗篇不是人人随时能够作到的。这不仅是诗词自身的因素,还有学识、胸襟、品格等因素的作用:自然的环境、时代的风云、社会的变迁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个人的境遇、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等才、德、学、识也决定着一个诗词的价值取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诗词名家,也会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不要指望一下笔就成锦绣华篇。诗,作为高品位艺术,一旦出炉,就是社会的。 唐代刘禹锡“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今日国画、书法、京剧等犹其诗词、虽不失为国粹,但渐渐丧失了昔日的辉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现今时代脱节,与时俱进也是诗歌面临的课题,关键是我们采用何种手段来达到让诗歌能强有力地表现现实这一宗旨。新时代需要切合自己特点和需要的新诗体式。新诗体式是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逐渐形成,甚至需要历经几代人。 诗坛上的任何吹、捧、砸、踩都是徒劳的 。因为诗词作品的最后鉴定是读者。传唱千古的诗词名篇,是要经过时间淘洗、代代筛选,才光耀后世的。 网络诗歌论坛最大的好处在于即使相隔千里,也能迅疾及时得到交流。只有不断切磋,不断琢磨,不断学习,创作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好生利用网络这一优势,不断吸收别人的意见和长处,以不断丰富、完善、提高自己。

愿你的鼠标点出海霞升腾 绚烂成不褪色的一串珍珠

其实我早已有心将凡人的这些理论转过来,只是生性疏懒,迟迟未动。

再谢霜林兄代劳。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http://blog.sina.com.cn/liushuiluohuachunquye

TOP

返回列表